中西医结合食管癌治疗方案专家共识(2021 年版)
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鳞状上皮和柱状上 皮的恶性肿瘤,鳞癌约占 90%,腺癌约占 10%。食 管癌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以东亚地区最 为多见,欧美等发达国家相对较少,而我国是食管 癌发病大国, 新发患者和死亡患者都占全球的 55%左右,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中部地区和东部地 区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特别是河南、河北、山西 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麓 , 食 管 癌 发 病 率 高 达 105.17/10 万[1];食管癌农村人口病例数是城市人 口的 2 倍;我国食管癌以鳞癌多见,约占 90%以 上,多发生在胸中段食管。
1 中西医结合食管癌筛查与预防
1.1 中西医结合食管癌筛查
1.1.1 适用人群 符合表 1 中①和②~④中任一项者,应列为食 管癌高危人群,建议筛查。
1.1.2 筛查目的 促进食管癌的早期发现, 提高食管癌早诊早 治率。
1.1.3 中西医结合筛查方案
(1)基本信息采集:由筛查人员告知食管癌高 危人群筛查目的、获益及可能危害,同意后采用面 对面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生活方式、病史及 遗传史等)。
(2)舌象筛查:应用人工智能舌诊仪, 采集标准按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 1976 年公布 的色彩模式 Lab 色彩空间分布获得舌色与苔色, 采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人工日光及暗箱, 保证统一、标准的光源环境。
(3)内镜检查:经内镜 观察与碘染色后发现可疑病灶均应咬取活检。具 体方法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2019 年 6 月 18 日印发的“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 术方案” 与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共 识》(2019 年,新乡)
1.2 食管癌中医药预防
1.2.1 适用人群 食管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
1.2.2 预防措施
(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推荐六味地黄丸或增 生平片预防癌变[4~6]。
(2) Barrett 食管:Barrett 食管 已被证实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反流性食管炎 是其重要诱因[7,8]。中医认为 Barrett 食管多由于肝 胃失和、痰气郁结所致,治疗宜化痰散结、开郁降 逆,推荐小陷胸汤加减预防癌变[9]。
(3)反流性食管 炎:亦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疾病,长期反流性食管炎 可发展为 Barrett 食管或食管腺癌[10~12],推荐半夏 泻心汤加减预防癌变 [13~15], 可与现代医学推荐疗 法联合[16~18]。如烧心不明显、反流清稀胃液,平素喜 热饮,怕凉,推荐吴茱萸汤加减[19,20]。
2 食管癌化疗结合中医治疗
2.1 适用人群 围手术期(Ⅱ~ⅣA 期)、根治性化放疗(ⅠB~ ⅣA 期)、不可切除或局部复发或转移患者。
2.2 食管癌化疗适应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目的
辅助化疗或同步放化疗适合局部晚期食管癌,以增加局部控制率,提高生存率;姑息性化疗 适合有远处转移或局部区域复发的食管癌, 以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1]。
2.3 中医药联合化疗
2.3.1 中医药联合含紫杉醇类方案
中医药联合含紫杉醇类方案能够减轻紫杉醇 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毒性, 改善末梢神经感觉 异常,如肢端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周围神经毒性的中医病机为寒凝血瘀,气 血不达四末。推荐通络散洗剂[22]外用(中日友好医院协定 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验证)。功效:温经通络、活血化瘀。药物组成:老鹳草 20g、川乌 10g、桂枝 15g、红花 10g。用法:水煎 400~500ml 药 液,将药液至于恒温足浴桶,加温水至 1000ml,温 度 35℃~37℃,浸 泡 手 足,每 次 20min,2 次/d,14d 为 1 个疗程。
2.3.2 中医药联合含氟尿嘧啶类方案
中医药联合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如氟尿嘧 啶、卡培他滨,能够改善其临床常见不良反应—— 手足综合征。手足综合征的中医病机为 “寒凝络 阻、筋脉失养”,温经通络中药能够降低患者 NCI 分级,减轻疼痛,提高化疗完成率。推荐温络通洗剂[23]外用(中日友好医院协定 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验证)。功效:温经活血、通络止痛。药物组成:黄芪 30g、红花 12g、紫草 20g、当归 20g。用法:水煎 400~500ml 药 液,将药液至于恒温足浴桶,加温水至 1000ml,温 度 35℃~37℃,浸 泡 手 足,每 次 20min,2 次/d,14d 为 1 个疗程。
2.3.3 中医药联合含伊立替康方案
伊立替康常见剂量相关性毒性为迟发性腹 泻,其中医病机为脾虚湿盛,水谷不化,升降失调, 清浊不分。推荐生姜泻心汤[24,25]口服(中日友好医院,临床 研究推荐)。功效:和中降逆、消痞散结。临床应根 据 UGT1A1 不同基因型调整伊立替康剂量 :UGT1A1 6/6 予正常剂 量,UGT1A1 6/7 予 正 常 剂 量+密 切 观 察,UGT1A1 7/7 予 减 半 剂 量+密 切 观 察。并根据前一周期出现腹泻的程度,在下一周期 减量用药。
2.3.4 中医药联合含铂类方案
中医药联合含铂类方案主要解决其消化道反 应,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以提高化疗耐受 性和依从性。
(1) 恶心呕吐: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应以预防 为主,根据化疗方案呕吐发生风险,推荐单独或联 合应用 5-HT3 受体拮抗剂、 糖皮质激素或 NK-1 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恶心呕吐的中医病机为“胃失 和降、胃气上逆”。推荐丁香柿蒂汤[26]口服,功效:温中益气、 降逆止呕, 主要适用于化疗后恶心呕 吐,伴有腹胀纳少、腹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泄的脾 胃虚寒呕逆患者。
(2)食欲不振:建议口服营养制剂或增强食欲 的药物如甲地孕酮等。中医药能够增进食欲,改善 患者营养状态。食欲不振的中医病机为 “正气亏 虚、脾运失健”。推荐中成药健脾丸、香砂平胃颗粒 口服。
2.3.5 中医药防治其他常见化疗不良反应
(1)骨髓抑制。肿瘤化疗导致的白细胞或中性 粒细胞减少:包括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粒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G-CSF);化疗相关贫血:主要包括补 充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和输血等;肿瘤化疗 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主要包括输注血小板和促血 小板生长因子。中医药能够预防化疗后骨髓抑制, 化疗后出现轻中度骨髓抑制时, 应用中医药治疗 能够改善骨髓抑制的程度。骨髓抑制的中医病机 为“气血亏虚”。推荐当归补血汤[27]口服,功效:补 气生血,主要适用于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推荐 中成药:地榆生白片、升白口服液、生血丸、健脾益肾颗粒。
(2)化疗后便秘。食管癌患者化疗后由于进食 量减少,内脏神经功能紊乱,或 5-HT3 受体拮抗 剂止吐等,容易发生便秘。推荐中成药芪蓉润肠口 服液[28]口服,腹胀者配合消胀散[29](中日友好医院 协定方),外用敷脐或穴位按摩[30,31],症状改善不明 显者配合西药缓泻剂及胃肠动力药。芪蓉润肠口服液,功效:益气养阴、健脾滋肾、 润肠通便,主要适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的虚证 便秘的患者。消胀散,功效:补气温阳、行气消胀,主要适用 于腹胀明显的阳气亏虚、腑气不通的患者。药物组 成:黄芪 30g、大黄 10g、莱菔子 30g、附子 10g、麝 香 3g。用法:清洁脐部后予消胀散敷脐,每 3 天换 1 次,同时可配合穴位按摩,选择气海、天枢、曲池 穴,每穴持续 1min,每天重复 3~5 次。
3 食管癌放疗结合中医治疗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分。我国 70%的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 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我国食管癌 95%以 上为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相对敏感[32]。放疗期间 结合中医治疗,主要提高放疗疗效,可以减轻放疗 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3.1 适用人群
辅助放(化)疗、根治性放(化)疗患者(IB-Ⅳ A 期)。
3.2 中医药治疗
放射线作为一种热毒之邪,易耗气伤阴、灼伤 津液, 放疗期间合理应用中药可以发挥增效减毒 作用,中医治则为清热解毒、凉补气血、生精润燥 及健脾和胃[33]。推荐方药:生黄芪 30g、 生地 30g、 山豆根 15g、连翘 15g、射干 9g、板蓝根 30g、元参 9g、陈皮 9g、 清半夏 9g、 焦白术 9g、 焦神曲 15g、 全瓜蒌 15g。水煎服,每日 1 剂。推荐中成药:安多霖胶囊、贞芪扶正颗粒、健 脾益肾颗粒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疗并发症
3.3.1 放射性食管炎
中成药推荐康复新液;中药推荐沙参麦冬汤 加减、一贯煎加减。
3.3.2 放射性皮炎
中成药推荐康复新液或复发维生素 B12 溶 液,适量湿敷,2~3 次/d;如意金黄膏或京万红软 膏,适量外敷,1 次/d。
3.3.3 放射性口腔炎
推荐双花百合片(0.6g/片)[34];中药口疮平水 煎剂(中日友好医院协定方)含漱。口 疮 平:紫 草 10g、红 花 10g、大 黄 15g、生 甘 草 10g,水煎后含漱,10ml/次,3~5 次/d。
3.3.4 放疗后疲乏
中成药推荐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输注;中药 推荐八珍汤。
4 晚期食管癌中西医治疗方案
4.1 适应人群
不适合、不耐受或不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 治疗的晚期食管癌患者, 采用以中医治疗为主的 最佳支持治疗。
4.2 肿瘤治疗
按照晚期食管癌临床症状特征, 可以总结为 “噎-吐-痛-梗-衰”, 概括了食管癌的发病过程。食管癌病性虚标实, 不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患者 往往以邪实为主,或正虚邪实兼顾,不能耐受现代 医学治疗的患者往往以正虚为主。
4.2.1 不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患者
证候类型:痰气交阻证;中医治则:润燥解郁, 化痰降逆。经方汤剂:启膈散[35] 。加载中成药:西黄丸、 华蟾素注射液/片/胶囊/口服液、复方苦参注射液、 鸦胆子油注射液/软胶囊/口服液、金龙胶囊、六神 丸。
4.2.2 不能耐受现代医学治疗的患者
证候类型:气虚阳微;中医治则:健脾益气,化 痰祛瘀。中药汤剂:八珍汤[36],加减。加载中成药:贞芪扶正胶囊/颗粒、康莱特注射液/软胶囊、平消 胶囊/片、康赛迪胶囊。
4.3 并发症治疗
4.3.1 癌性疼痛
目前现代医学三阶梯止痛疗法作用速度快、 止痛力强, 但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往往产生如便 秘、恶心、呼吸抑制、依赖性等不良反应,使部分患 者难以耐受、恐惧成瘾,制约癌痛控制疗效。中医药治疗癌痛具有确切的疗效, 在轻度癌 性疼痛时可以替代部分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或加载治疗提高止痛的速度及疗效;在中、重度癌性疼 痛时与阿片类药物联用可以降低阿片类药物用 量,改善不良反应,提高止痛效率。
(1)轻度癌性疼痛:可采用新癀片[37]联合第一 阶梯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 也可单用新癀片作为 第一阶梯用药, 尤其适用于伴有发热或因服用阿 片类药物而出现便秘者。
(2)中重度癌性疼痛:复 方苦参注射液[38]可与阿片类药物联用提高阿片类 药物镇痛效率,减少吗啡的用量。外治可用中药 敷贴痛块消乳膏,与“吗啡滴定”给药方法相联合, 可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 30%,减轻吗啡所引起的 出汗、便秘等不良反应,降低呼吸抑制的风险[39]。痛块消乳膏由延胡索 20g、姜 黄 20g、白 芥 子 3g、 川芎 20g、血竭 10g、乳香 20g、没药 20g、冰片 10g 等组成(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推荐)。
(3)针灸可 应用于疼痛各阶段:针灸在治疗癌痛方面具有独 特的优势,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减少止痛药 用量,并减轻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常采用电 针增加刺激[40,41]。临床常用取穴,主穴:阿是穴、合谷、内关;配 穴:胸痛配丰隆、少府;胁痛配太冲、丘墟;腹痛配 足三里、三阴交;并酌配相应背俞穴。体穴针刺得 气后接电针疏密波 20min,1 次/d。
4.3.2 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是食管癌晚期常见并发症之 一, 多采用胸腔引流+胸腔灌注化疗来控制积液。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腔内灌注疗效, 部分中 药制剂如榄香烯注射剂的腔内灌注疗效尚在探 索。中日友好医院采用“通阳利水”的治法,形成 实脾消水膏外治胸腹腔积液技术,规范外用方法。实脾消水膏主要由生黄芪 50g、 桂枝 20g、 猪苓 20g、老鹳草 30g、莪术 20g、桃仁 20 g、土鳖虫 10g、 黑白丑各 20 g 组成。临床研究证明可有效缓解症 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2]。
4.3.3 癌因性疲乏
NCCN 指南指出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中 70% ~100%可出现疲乏症状。现代医学对于改善以症 状为主要表现的癌因性疲乏的疗效尚有限。癌因 性疲乏属于中医“虚劳”范畴,中西医结合可以充 分发挥中医药扶正培本改善症状的优势。
(1)经方 推荐。中医治则:补气健脾,升补元气;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2)加载中成药:复方阿胶浆、参 芪扶正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