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罐灸三法并用治腺样体肥大

​在临证中发现,针、罐、灸三法结合治疗腺样体肥大效果佳。现将该经验及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穴取四缝、身柱、肺俞、脾俞、大包、章门,鼻塞严重者加额中。

经外奇穴四缝点刺放出血样物质,可使儿童唾液里的消化酶、胰淀粉酶与胰脂肪酶增加,胆汁分泌量增多,从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到健脾行气、消食导滞、祛痰化积、清热除湿、调理小儿体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先闪罐再旋转式温和灸身柱,能宣通肺气、温化痰湿、健脑益智、防病强身。施治于肺之背俞穴肺俞、脾之背俞穴脾俞,具有温通肺阳、祛湿化痰、强壮皮毛、开通鼻窍、健脾和胃、促进运化、利湿升清、益气壮阳的功效。脾之大络大包具有宣肺理气、益气健脾的功效,能“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五脏六腑、无所不包”,对水谷精微及时输布至全身有着重要作用。刺激肝经与胆经交会穴章门,可健脾消痞、理气散结、清利湿热。在经验穴额中施以艾条温和回旋灸,能有效地活血化瘀、祛湿、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不仅可使头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还能使肿胀充血之黏膜皱缩,有利于通气和分泌物引流。

针刺:患儿由家长抱好,医者双手持患儿一手,用拇指反复、温柔地在患儿四缝处揉搓,至局部发红、发热、浅表静脉怒张后,在每个手指根部用绳捆紧(为缓解疼痛),常规消毒揉搓,左手扶住欲刺手指,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亦可)依次快速、准确、垂直点刺第1、2节部位横纹中央点(或怒张的浅表静脉)约3至5毫米(切忌刺伤骨膜),出针后即可见有血样物质流出,至血样物质流出淡红(或自止),解除捆紧于每个手指根部的绳子,再一次常规消毒。术毕嘱24小时内针刺处禁湿水,注意卫生。每周1次。

拔罐:医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分别迅速吸于身柱、肺俞、脾俞、大包、章门处,即刻起罐,再如前法重复操作多次,至局部皮肤潮红(偶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瘀斑)。每周1次。

艾灸:医者右手持艾条,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分别于身柱、肺俞、脾俞、大包、章门、额中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1寸左右,顺时针方向缓慢施灸。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