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不用手术切除,中医汤药效果良好

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腺样体肥大”这个病,到底要不要切除?如果不切除,应该怎么调理?

站在中医角度,肯定是不支持切除的,因为腺样体是一个有用的器官啊,切除器官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噩梦的开始。

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它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什么叫免疫器官?说通俗点,就是保护盾,防止外来物侵害我们的身体。

扁桃体是口腔第一道防线,腺样体是鼻腔第一道防线。当你把腺样体切除了,相当于把门口的安保撤了,外来的邪气长驱直入进入肺脏。这个后果多可怕,自己想想看。

什么叫腺样体肥大?很直观,就是这个腺样体变得又肥又大。

当腺样体肥大之后,还会有一些症状,比如:打呼噜,鼻子塞,这是因为腺样体把通道堵住了,呼吸不通畅了。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还会用嘴巴呼吸,也是一样的道理,长此以往,呼吸不顺畅,还会改变面容,人会变丑。。。等等。

那么,真正需要大家思考的问题,腺样体为什么会肥大呢?


腺样体是鼻咽部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的后部及顶部。2~10岁是腺样体增殖旺盛期,10岁后逐渐开始萎缩,至成年则大部分消失。儿童期因多次感染而肥大者,称腺样体肥大或增殖体肥大。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呼吸道,导致脑供氧不足,则需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些患儿家长出于对手术的顾虑,要求保守治疗。现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小儿系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本病的发生多与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和痰瘀阻滞有关。
小儿肺卫不固,易感风寒风热之邪。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内犯于肺,郁久化热,热郁不散,上蒸咽喉,或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经蕴热,清肃失降,挟热循经蒸灼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脾常不足,脾虚运化失司,津液化为痰浊,阻于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小儿阳常有余,肾常虚,加之感邪后易化热化火,虚火上灼,痰瘀互结,阻于咽喉,而成本病。
2.辨证论治
根据肺开窍于鼻、鼻为肺窍、咽为肺之门户的中医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拟补气固卫、健脾祛湿、益阴降火、宣肺通窍、活血散结为治疗原则。根据导师俞景茂教授的临床经验,认为以下3型较为常见。
2.1肺脾气虚
症见鼻塞,涕色白,咯痰白黏,腺样体触之较软,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胀纳呆,易感冒,夜间打鼾,舌淡胖,有齿痕,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黄芪6g,党参6g,太子参9g,炒白术6g,防风4.5g,半夏6g,陈皮6g,柴胡6g,升麻6g,浙贝母9g,僵蚕3g,山海螺12g,茯苓3g,甘草3g。腹胀纳呆、不思饮食者加山楂、砂仁、鸡内金、谷芽、麦芽;鼻塞重、涕色白者加细辛、白芷、辛夷花。
2.2肺肾阴虚
症见鼻塞,涕黄白,夜间打鼾,喉咙部干燥不适,腺样体肥大久而不消,扁桃体肿大,兼见头痛,健忘,夜卧不安,夜寐鼾声持续不断,多汗,磨牙,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阴补肺、补肾填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9g,怀山药12g,石斛6g,茯苓9g,牡丹皮6g,玄参6g,麦冬6g,桔梗4.5g,百合9g,炒酸枣仁9g,川贝母9g,地骨皮6g,山海螺12g。鼻塞重者加白芷、细辛、辛夷花;健忘者加益智仁、女贞子、枸杞子;头痛者加川芎、杭菊花。
2.3气滞血瘀
症见鼻塞明显,腺样体肿大,质硬难消,日久不愈,夜间打鼾,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甚则呈窒息状,或伴耳中闷胀,听力下降,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消肿。
方用会厌逐瘀汤加减:赤芍9g,生地黄9g,川芎6g,丹参6g,柴胡6g,桔梗6g,枳壳4.5g,皂角刺3g,山海螺12g,僵蚕3g,甘草3g。咯痰量多者加浙贝母、玄参、天花粉;有中耳积液者加泽泻、茯苓;涕黄者加黄芩、连翘。
3.验案举例
沈某,女,7岁。鼻塞,涕多清稀,睡眠时有鼾声,咳嗽,咯痰色白,肢体倦怠,纳少,腹胀,大便溏泻。查体: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耳鼻咽喉科检查示腺样体肿大,色淡,触之柔软,分泌物色白量多。既往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诊断:腺样体肥大(肺脾气虚型)。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党参、石斛、陈皮、半夏、升麻、桔梗、柴胡、辛夷花各6g,黄芪、炒白术、茯苓各9g,白芷、细辛各3g,山海螺12g,炙甘草3g。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
7天复诊:鼻塞减轻,涕少,睡时仍有鼾声。遂在原方基础上去白芷、细辛、辛夷花,加僵蚕6g,川贝母3g,夏枯草6g,生山楂9g,以助化痰散结。7剂后再诊:诸症较前明显好转,呼噜声渐消。继服2周后,渐趋康复。
4.临证体会
六七岁时腺样体发育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部分成人仍有残留。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出生3天即可发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腺样体肥大患儿头颅侧位X线片显示患儿头颈成角增大,硬腭变长,前中切牙间角变小,上、下颌角成角增大,审美线失衡,可见腺样体肥大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诸多不利影响。
中医学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系所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肺主鼻……在窍为鼻。”肺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另外,因脏腑的经络所属、表里关系、功能配合等因素,还与脾胃、肾等关系密切。鼻咽同司呼吸,由肺维系,共御外邪。儿童为稚阳之体,脏气未充,易为外邪侵袭,若失治或治疗不当,邪留鼻咽交界之处,痰气结聚,腺样体增殖,咽喉不开,堵塞鼻窍而为病。
幼儿期卫外不固,体质不坚,为抵御外邪入侵,腺样体自然增大,以防病抗病,此为生理性肥大。但在身体抵抗力低下时,经常受到附近器官及组织的炎症影响和急性传染病的感染,腺样体又出现病理性肥大。
肥大后阻塞呼吸及鼻腔引流,鼻腔空气交换不利,副鼻窦发育不良出现颌面及口腔的发育障碍,形成“腺样体面容”。清阳不升,呼吸不利,故精神不振,智力减退,记忆力差。由于阻塞咽鼓管,故有导音性听力下降。咽淋巴环受感染传给环外,故颌下淋巴结、颈淋巴结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平时肺部扩张不全,久而出现“漏斗胸”。鼻分泌物长期刺激,故前鼻孔及上唇发红浸渍。
因西医学多主张手术切除,但扁桃体和腺样体对儿童特别是3~5岁的小儿咽部和整个上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功能有重要的作用,极少数患儿手术后还可能出现寰枢关节脱位,若不及时治疗将导致颈椎稳定性丧失,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此外,不少家长和患儿对手术有恐惧感,并且手术多采用刮出术和非摘除术,存在手术后腺样体还有可能继续肥大的隐患。故而运用中药内服治疗,也不失为治疗本病的另一蹊径。

7岁左右的孩子,腺样体比其他时期都要稍微大一些。

也就是说,很多孩子被误诊了,很多被诊断为腺样体肥大的,其实是正常的状态。一个健康的孩子被诊断为有病,你说冤不冤?

大家都知道,人在六七岁时会换牙,为什么换牙?是因为肾中能量冲到牙齿,把牙齿冲掉了。

同样的道理,肾中能量冲到腺样体附近,会让腺样体变大。这是一个自然生理现象,却被当成一个病去治,实在太冤了。

所以呢,如果腺样体比正常稍微大一些,压根不用管,这是自然生理现象,等孩子大点了,腺样体自然会回到正常大小,无须你操一点心。

当然,如果腺样体肥大,压迫到呼吸道了,这时是需要干预调理的。腺样体为什么肥大呢?本质上,腺样体肥大是因为痰湿聚集,是能量郁堵在这里排不出去。

为什么有痰湿聚集呢?因为小孩子的特点就是脾虚,脾胃运化能力差,所以,要稍微少吃一点,吃清淡一点,而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胡吃海塞,吃各种垃圾零食,导致脾胃受损,脾胃一伤,痰湿就来了。

说到底,腺样体肥大还是一个脾胃病。

怎么调理呢?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吃“健脾化痰丸”。做法:生鸡内金+生白术以1:1比例,打细粉烤熟,然后加蜂蜜做成丸子。

这个是张锡纯先生的方子,专门用来健脾胃化痰湿的,白术用来健脾,鸡内金用来疏通郁堵,一个扶正一个驱邪,配合非常巧妙,用来改善腺样体肥大这样的毛病,是非常适合的。

特别想跟家长们强调一句话:凡事皆有因果。别总盯着腺样体肥大,更要关注孩子的脾胃;别总想着怎么治,更要反思怎么养。

要彻底解决腺样体肥大,以下3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1.正确处理每一次感冒发烧。坦白说,现代医学不会治感冒,所用的打抗生素,吃药退烧这些方法,不叫治感冒,叫对抗压制,只是把症状压下来了而已。就如同门口的安保,他在拼死保护你,不让坏人进来,而你每次都打压他,让坏人直接进去,他心里得有多少委屈?时间久了,他会生病,甚至还会罢工。

所以呢,别总盯着腺样体,它是无辜的,它也是受害者。如果你每次用正确的方法处理感冒,该排寒就排寒,该清热就清热,让腺样体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腺样体哪有那么多问题?

2.正确地喂养。有句老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这是一句有大智慧的育儿方法。如果你真的理解了这句话,比你听很多专家讲座有效地多。什么叫正确地喂养?孩子身体需要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不需要的统统不要给。

身体能消化吸收的,才叫营养。身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统统叫做垃圾。

孩子脾胃相对较弱,所以呢,只要吃七分饱,吃清淡的健康的食物,脾胃能吸收,身体自然好。

3.放下你的焦虑,让孩子成为孩子。其实呢,有些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家长的焦虑担心。在我看来,孩子真的很好养,不需要操什么心,给孩子一点吃的,就能健康长大;我有非常深刻的感受,顺应自然规律喂养孩子,遵从孩子内心去理解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让父母成为父母,真的非常轻松。

要真正解决问题,就需要跳出问题,否则,就容易在问题里出不来了。这也是一种“无为而治”。

现在有两种病,是让很多人怕了,为啥,因为好了不久就要犯,影响生活、身体也不舒服啊,这个一个就是扁桃体发炎、一个就是慢性咽炎。这痛苦只有切身感受过的人才知道:

扁桃体发炎反反复复,吃东西不对了、近期太劳累了就要犯病,一年2回的有之,一年6回的也有之;

咽炎呢,总感觉喉咙有东西,咳不出来又咽不下去,平时尚且如期,如果赶上说话多了,咳咳一咳就一小口痰。

扁桃体反复发炎,一味中药搞定

扁桃体是啥?它是人体的一个免疫器官,但主要在小时候起作用,那个时候人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所有扁桃体这个免疫器官很重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免疫系统的建议,慢慢就不需要扁桃体这个器官,它就慢慢退化掉了。

但就是有一部分人的扁桃体不那么安分,总是发炎、总是发炎,我们讲个情景,有过扁桃体反复发炎经历的朋友一定感受特别深刻:

扁桃体又发炎了怎么办?这已经是今年第四次了!六年来(甚至更长的时间),每年都要发作3~4次。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只是扁桃体突然的红肿疼痛。刚开始用抗生素效果还不错,但是随后疗效急剧下降。有些甚至在抗生素口服+冲洗疗法+针刺少商等各种方法后,效果依然有限,即使暂时好了,也会很快复发。

对于这个情况,用一味药就可以搞定了,就是夏枯草,还要加上鸡蛋做药引子,配伍着来用。著名中医倪海厦也曾使用过,他表示年纪越小,效果越好。

夏枯草,苦、辛、寒,有清热祛火、软坚散结的功效;

鸡蛋,性味甘平,入食疗可养气血、调脾胃,还可以缓和夏枯草的苦寒之性。

食用者多为青少年,二者合用既可清热散肿,又不至于损伤其娇弱的脾胃。现代药理学还表明夏枯草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组方及用法】夏枯草15g,鸡蛋1个,像煮茶鸡蛋一样煮蛋草汤,两碗水煮一碗。服用时把药渣滤掉,吃蛋喝汤。

【注意事项】一个是脾胃虚寒者慎用,另一个是本方需在发病的间歇期使用,如果扁桃体正在发炎,是没有疗效的。

扁桃体反复发炎是虚证、热证,发作期正气愈虚,病因以虚为主,以热为辅,而本方药性苦寒,宣散力强,扶正力弱,所以效果较弱;而在间歇期时,机体正气尚足,病因以热邪为主,正下苦寒,则药到病除。

咽炎用什么药也不好,《金匮要略》有个金方子,药到病退

“慢性咽炎,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怎么办”?很多人虽不觉得这是病,但是难受、不爽快的感觉是少不了的。

目前,咽炎的发病率正在攀升。特别是慢性咽炎,临床是发病率达到30%~50%,且仍有上升趋势。

西医认为咽炎的主要病变部位为黏膜及黏膜下淋巴组织,一般由感冒、鼻炎、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引起。因其病程长、难治愈、症状顽固,给病人造成极大困扰,也是专科医生颇为烦恼的问题。

这种咽喉异物感,其实说的就是梅核气。在道医里面,其病机为痰气交阻,具体说来就是气滞+痰凝,其发病与情绪有极大关系,但并不只有情志这一个致病因素。如脾运化失常时,水液就会停聚进而生痰,痰湿困脾又会导致气机阻滞。

慢性咽炎,老有异物感,咳不出,咽不下,张仲景记载于《金匮要略》中的半夏厚朴汤,有颇佳的效果,全方仅五味药,作用是行气化痰、降逆和中。

【组方及用法】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

【注意事项】慢性咽炎在服药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太过油腻、辛辣或者太甜太咸的东西。否则影响药效且极易反复。

道医就是这么神奇!一张方子几味药就能搞定缠身多年的顽疾。

不管大家用不用得上,都建议收藏好,一个是这两种病现在真的是太常见了,常用抗生素治疗一次两次还行,时间长了产生抗药性也不好,而用这简单的中药就能解决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