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是生病的前兆;生病,说明你气虚

不得不说,现在的人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可能经常会感觉到累。比如总是打不起精神,身上没劲儿,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打瞌睡,有时还会莫名沮丧。

这些都是身体或精神发生了疲劳。表面上看,身心劳累,只是因为自己体力或者脑力消耗太多,休息一下就好了,不是什么大问题。

实际上,从中医角度看,疲累不会无缘无故,疲劳的人,往往是因为身体里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器官的功能受到了影响,无法给我们的身体提供充足的动力。

比如脾脏功能受影响,人容易腿软,肾脏功能受影响,人容易腰酸,颈椎功能受损,脖子就自然会感觉到累和僵硬等等。

所以,当身心感到疲累时,我们应该想到,这是脏器功能萎靡,疾病发生的前兆,也是身体发出的警告,告诉你“我已经累了”,再这么下去是不行的。

身体出现一些症状!

假如疲累没有引起你的注意,你依然还是保持原有的工作生活作息,那么毫无疑问,体内脏器功能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慢慢的,身体就会开始出现一些症状。

用中医的说法,就是身体里的状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体内出现发热、发寒、气滞、血凝、湿重、淤堵,从而带来身体内外的一些变化。

身体内,会出现发热或者怕冷,有的人“湿”气重,会感觉穿了一件淋过雨的衣服感觉身体及不舒服,还有人会磨牙,晕车,拉肚子,肌肉酸痛,感觉体力透支等等。

身体外,会出现如黑眼圈,眼袋,掉头发,目赤,长斑长痘等等表现。

中医认为,出现症状并不算坏事,症状其实是身体排斥外邪的一种反应,意味着你身体的防御功能还在,能比较快的做出反应,就好像呛到了水人会咳嗽一样。

但同时,身体里有了症状,也说明你离疾病已经不远了,如今的很多人都处于这个状态,身上有这种那种的症状,稍不注意,就会发展为疾病。

疾病来了!

生病3步,走到最后一步,疾病就发生了,那么什么是疾病?

中医认为,“疾”是小病,“病”是大病,疾病指的就是身体里大大小小的病,当人体阴阳平衡被打破时,疾病就发生了。

而人体的阴阳平衡,一定程度上又体现在正气与邪气之间。中医把造成机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因素称为“邪气”任何疾病的产生,可以说都是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正气”充足,盖过“邪气”,人就健健康康;正气与邪气势均力敌时,正邪相争,人的身体就会感到累,出现一些症状;假如正气过于不足,不足以与“邪气”抗衡,身体基本上就处于疾病当中。

所以当疾病发生时,必定是我们身体某个地方的“邪气”大大胜过了“正气”,可能是“邪气”过盛,超过正常“正气”所能抵御和调节的程度,也可能是太弱,无法正常抵御“邪气”。无论什么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侵,内邪也就难以产生,也就不会发生疾病。否则,“虚”在初级阶段,会导致人疲乏无力、精力不济、情绪低落、头目不清、食欲不振、便秘泄泻、失眠多梦、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等,等“虚”发展到高级阶段,各种疾病就来了。而且,虚证的讨厌之处在于:它虽不会马上要你的命,却会反复缠绵,变成“顽症”。

​你是哪种虚?

中医对虚证进行了总结,将其分为4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并且,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外表是内在的体现,只有气血调和、阴阳平衡,才能身材健美、肌肤润泽、青春永驻,反之,人不但会生病,还会显老。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很多女性朋友并不是老了,而是虚了。

1气虚——无力

气虚好比人体的燃料不足,从而导致动力不足。
气来自三个方面:先天拥有的精气(肾)、后天吸取的水谷之气(脾胃)、呼吸的空气(肺),因此气虚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虚:肾虚、脾虚、肺虚。

主要表征气虚的女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懒”,懒得说话,懒得动弹,恨不能整天“葛优躺”。脾主运化水液,脾气虚了,运化水的能力就会下降,就会脾湿,所以气虚的女人基本都伴有脾湿的症状,都有齿痕舌。此外,气虚则无力固摄大便,就会大便不成形;气虚会引起血虚血瘀,月经容易推迟,如果气虚症状严重,还会导致闭经;气虚下陷,就会导致带脉失约、冲任虚损,使子宫失于维系,致使子宫脱垂。至于疲乏、自汗、气喘等,更是气虚的标配。

辨别要点懒!易疲倦、易感冒、脏腑功能弱。气虚容易跟阳虚搞混,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寒象,气虚是单纯的功能减弱,而阳虚是功能减弱+寒象。

2血虚——发燥

血虚好比人体的营养液不足,从而导致身体枯燥、营养不良。

气能生血,因此气虚时间长了,必定会引起血虚;同时,气虚则运行血液无力,必定会引起血瘀。血虚多与脾胃有关,脾胃负责化生气血,脾胃罢工就会造血不足。

主要表征面色发黄或发白,口唇颜色淡,头晕目眩,指甲苍白,兼有气虚的症状。血虚则冲任气血不足,若同时伴有血瘀的症状,瘀血内停,血不归经,也会伤及冲任,就会导致月经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

辨别要点整体外观颜色(如口唇、指甲、舌体)偏淡,形体瘦弱,月经量少、色淡。 

3阴虚——发热
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
在“四虚”中,女人最痛恨的就是阴虚,因为阴虚致丑!

主要表征最典型的特征就在于一个字:燥!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体内虚火引起燥热,导致皮肤干燥、长痘、面色偏红(高原红)、口腔溃疡、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而黄、五心烦热、盗汗等。

辨别要点同时满足上火+比一般人怕热,不能光凭上火就判断是阴虚,如果爱上火,可又比一般人怕冷,叫真寒假热。阴虚的女人常见地图舌。

4阳虚——怕冷阳虚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感到寒冷。 

主要表征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人属于冰冷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怕冷!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其肾阳为诸阳之本,而“肾主生殖”、“肾主骨”、“肾主水”,因此阳虚的女人容易出现性欲减退、腰腿疼痛、下肢肿胀等现象。阳虚的女人普遍都有白带偏多、经量偏少的现象,任由其发展,就会造成宫寒不孕。此外,肾藏精、精生血,血养发,阳气不足的女人,精血虚衰,头发特别容易脱落、变白。

辨别要点最大的特征就是怕冷,或局部容易凉,喜欢温热饮食,不能耐受寒凉饮食。

几种“虚”都有,怎么办?

体虚者常出现两虚之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阴阳两虚: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特别怕热,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滋阴壮阳等补法。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月经过多者等人群身上,兼顾了气虚和血虚的表征,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等补法。气阴两虚: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不过,尽管体虚者常出现两虚之体,但排序往往有轻重,建议辨明根由,比如自己最初以哪些表征为主,再决定怎么调理。

为什么虚证会引起衰老?


《黄帝内经》曰:女子以七为基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男子以八为基数,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这段话告诉我们:虚证之所以引起衰老,是因为肾精被折腾光了。我们常说“肾主骨升髓”,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为什么乎骨质疏松、腿脚不利索呢?就是因为年纪大了,身体虚了,肾精亏虚,则精不能生髓,髓不能濡养骨骼,再怎么吃钙片也不顶用。

艾灸通治一切虚证!

古人说:“虚则补之”。调理虚证可以进补食补,不过考虑到“虚不受补”的原理,还是建议大家“进补之前先灸补”。
《医学入门》说:“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可见,艾灸通治一切虚证!艾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通过经络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灸就是用火调动人体的气机,调整已经出现不平衡的各系统功能,而且灸是补纯阳的,元气足,气血寒热虚实自会调和。适逢夏季,正是阳气生发最盛之时,此时艾灸,事半功倍!


气虚:气海、关元、足三里。血虚:中脘、血海、足三里。艾灸补心阳,心阳增强了,心主血脉的功能就增强了,心其华在面,就会有更多血液输送到面部,就会气色红润;艾灸补脾阳,脾阳的功能增强了,脾胃就能运化出更多气血,就不用担心会气虚血虚了。阴虚艾灸:涌泉、太溪、照海。
艾灸可以直接补肾精,肾阴增强了,便能上可滋补肺阴,中可滋补脾阴,就不会阴虚了。

阳虚艾灸:大椎、命门、关元。
同理,艾灸有助于增强肾阳,肾阳增强了,便能上可温补心阳,中可温补脾阳,阳虚也会离你远去。

综上所述,艾灸上滋肺阴,中健脾气,下补肾精,长期坚持,可以气血阴阳调和,轻松对付各种虚证。而且艾灸与进补不同,艾灸趋向于平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进补则不然,尤其一些中老年人,不管三七二十一,习惯于用人参等大补之品,非但不能达到进补的目的,反而会因“虚不受补”而上火。所以呀,甭管你是什么虚,都建议你艾灸调理,安全、简单、又有效!别让自己熬到最后一步!

生病需要时间积累,并非突然就会发生,我们有很多的方法,阻止疾病发展到最后一步。

如今大多数人的常态是,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整天忙忙碌碌,轻伤不下火线,顾不上劳累,忽略了身体的警报,往往都是已经生病了才想起调理,火急火燎上医院,这样一来,不止身体受到了创伤,时间精力也耗费了不少。

实际上,医院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有些遥远的地方,除了怀孕体检这些,能不去就不去。绝不是像如今这般,一大波人熬夜排队挂号,看医生,费尽心思找专家,这岂不是在折磨自己吗?

疲劳和症状,是身体给我们的警告,也是在求助我们,及时调整,作出应对,身体感觉累的时候,或者出现了症状,就需要早日做出调整,比如充分的休息一下,配合饮食作息调理,辅以艾灸、刮痧、按摩等外治疗法,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