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疗效

图片

脑出血(ICH)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发病率占脑卒中总发病率的23.4%,多发于中老年人,且相较于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家属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水通道蛋白4 (AQP4)在脑组织中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功能为调节脑脊液循环,维持大脑水平衡。研究表明,ICH大鼠血肿周围AQP4表达明显升高,ICH后AQP4的表达高峰期与脑水肿、脑组织损伤的高峰期一致,说明AQP4与脑水肿及脑组织损伤有密切关系。针刺作为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治疗ICH已获得良好疗效,早期针刺干预外伤性脑内血肿,可有效控制脑水肿,改善患者预后。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电针对急性ICH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精神状态及血清AQP4含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电针对急性脑出血(ICH)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方面及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含量的影响。

方法:将72例急性I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止血、预防再出血、调控血压、减轻神经水肿、降低颅内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穴取水沟,患侧内关、三阴交等,同侧三阴交、内关连接电针正负极,予疏密波,频率2Hz/100Hz,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2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AQP4含量,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AQP4含量降低(P<0.05),MBI、MMSE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AQP4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MBI、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3.5%(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均较安全。

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ICH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精神状态,降低血清AQP4含量,初步提示电针能有效治疗ICH可能与其调控血清AQP4含量有关。

ICH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语言謇涩、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又称卒中,根本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元神无所附,肢无所用,所以在治疗时应遵循醒脑开窍的基本原则。本研究选穴基于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以开窍醒神,改善脑功能、疏通经络为主。水沟为督脉穴位,手足阳明经交会之处,可开窍健脑、启闭安神;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络穴,通阴维脉,有宁心安神之功,针刺可养心安神,疏通气血;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肾益肝生髓,促进大脑的生理功能恢复;委中、极泉、尺泽,三穴配伍可达疏通经络、调导积聚气血之功,从而达到启闭开窍之功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ICH后因受到血肿压迫影响,脑组织水肿,妨碍局部脑组织供血供氧,血脑屏障受到损害,从而加重神经损伤。AQP4是AQP家族与脑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大脑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水通道蛋白,特异性分布于脑脊液-脑屏障和血脑屏障的星形胶质细胞表面,是在血管、脑脊液和神经胶质细胞之间运输调节水分的重要结构单元,作为渗透压力感受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水的运输和平衡。血脑屏障的结构完整性和功能依赖于AQP4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的表达。研究表明,AQP4在调节脑内水平衡和脑内不同区域间水分子的转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脑水肿的形成和消散中起主导作用。孙姬等研究发现电针能够通过调节急性ICH大鼠血清AQP4含量改善ICH后血脑屏障的结构功能损伤,有效减轻ICH后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QP4含量降低,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针刺可以调控血清AQP4含量,从而减轻脑水肿对神经功能的损伤。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