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补泻组方法则
大小补泻汤组方法则
小泻汤
(1) 按 照( 辅行诀》记载的“以辛补之,以酸泻之”的法则组方。
(2) 严 格 以二泻一补的格局组成。
(3) 药 味 为3味,分量上各药均为3两(计量单位特殊者除外),煎药的液体容量为3升,煮取1升,服法为“顿服”。
(4) 其 余 四脏“小泻”方(除小泻心汤),基本同样遵循以上三条法则。
小补汤
(1) 按 照( 辅行诀》记载的“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补之”的法则组方。
(2) 严 格 以二补一泻一“急食”的格局组成。
(3) 药 味 为4味,分量上补泻之品为3两,“急食”之品为1两(计量单位特殊者除外),煎药的液体容量为8升,煮取3升,服法为‘旧三服”。
(4) 肝 病 诸方中仅小补肝汤附有加减法。
(5) 其 余 四脏“小补”方(除小补心汤),基本同样遵循以上四条法则。
大泻汤
(1) 在 小泻 肝汤的基础上加人三味药物,其中两味是治疗“我生”之脏— 心之实证的小泻心包汤的两味药味不同的主要药物— 黄岑(苦泻)、大黄(咸补),另一味是本脏急食之品甘草(甘缓)。
(2) 大 泻 肝汤的药味辛咸甘酸苦五味俱全。 其 余四 脏“大泻”方(除大泻心汤),基本同样遵循以上法则(依此法则,大泻肾汤所加的三味药应该是两味小泻肝汤中不同药味的主药,再加一味肾宜急食之品而成,事实上干姜的使用并不完全符合本规律— 尽管辛味符合,所以称为“基本,’,但笔者认为从主治看此处积实较千姜更适宜。
大补汤
(1) 在 小 补肝汤的基础上加入3味药物,其中两味是治疗“我生”之脏— 心的虚证的小补心包汤的两味“补品”— 旋覆花(咸补)、代储石(咸补),另一味则是小补心包汤中的“泻品”— 竹叶(苦泻)而成。
(2) 大 补 肝汤与大泻肝汤一样也是五味俱全。
(3) 药 味 为7味,所加另三味之分量均为1两,煎药的液体容量为1斗,煮取4升,服法为‘旧三夜一服”。
(4) 其 余 四脏“大补”方(除大补心汤),基本同样遵循以上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