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箱白化是中西医融合的一种可行方法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是不全面的,这句话仅仅适用于西医,而对中医并不适用。医学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解剖学,中医学作为一门医学就是一个没有解剖学,或叫作不注重解剖的医学。《内经》中虽然提到解剖,但是它并非中医学的出发点、并非核心内容,而是一种辅助内容别有用途。不然,为什么硬要说“肝”生于左?为什么把找不着的“三焦”做为一个重要器官?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说五藏皆包括思维器官的一部分?

一、天人合一数理建模是中医学的出发点

中医不同于西医,是从解剖为出发点,通过一个个生物学上的发现,来认识生理病理的,而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测、记录、总结、建模,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什么是科学?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解释规律,应用规律,能做到这些就是科学。若以能否利用数学表达来衡量科学的成熟度,做为以治病为目的的医学(临床),中医显然高出西医一筹。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二、中医形体器官概念皆为“虚指”

要理解中医理论,首先要知道《内经》中所有关于形体器官的概念都是虚拟的,是指某种功能而言。只是借用某种解剖所见的名称,指代一系列功能,所以称“虚指”。而少数的“实指”,例如头发,则并不谈其功能,有重要功能的器官皆是虚指。所以,无论解剖上见到或见不到都无关紧要,见到的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是不可能理解中医的。在这些虚拟概念中有一定的实指成分,既然指其名而代之,则最好有一定的根据,没有也没有关系,如“胆”就是没有一点实指成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的功能就绝非来自胆囊那个解剖部件。再如:“筋”是指运动功能,“骨”是指支持功能,“皮毛”是指防卫功能等等。需要强调的是,作为信息输入与输出部件的五官七窍,虽然其实指成分明显,但仍为虚指感念。如“鼻”,根据《内经》所述,其功能至少应该包括嗅觉中枢和部分免疫功能,而不仅仅是解剖学的鼻腔。

“虚指”的概念才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且不可把这些实指成分看重,因为那样就把中医学引上了邪路,会把发达的中医当成了西医的原始时期。

三、“黑箱系统辨识法”

说到“虚拟”,这在几十年前人们是无法接受的,直到认识了西方系统科学的“黑箱系统辨识”法,中国人才勉强承认(无洋不是理、无西不成学),但仍然怀疑:古人怎么会有那么高的智慧,超前了几千年?再说,“虚拟”的东西也能用来治病?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虚拟”概念下的生理病理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换个代号罢了。

所谓“黑箱系统辨识法”简称“黑箱法”,《辞海》是这样讲的:“即通过观测黑箱外部输入信息(外界对黑箱的影响)和输出信息(黑箱对外界的反应),以研究和认识其功能、特性、结构、机理的科学方法。黑箱法注重以整体和功能考察事物和系统,便于研究完整状态下和解剖状态下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高级复杂系统。它根据输入(因)和输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化繁为简,便于研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繁多的系统,如生态、经济、社会、脑等。”

黑箱方法的出发点在于:自然界中没有孤立的事物,任何事物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所以,即使人们不清楚“黑箱”的内部结构,仅注意到它对于信息刺激作出如何的反应,注意到它的输入–输出关系,就可对它作出研究。即便可以搞清楚“黑箱”的内部结构,也未必一定要去搞清楚。比如流体力学,一般情况下不必搞清气体、液体,甚或风沙、泥沙、泥石流,血浆的内部结构,以一个粘度把握其共性就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黑箱法不是通过外部现象,揣测解剖部件的生理病理,而是通过万物相互影响和治疗干预实验,根据输入(因)和输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司外揣内”被现代中医断章取义误读了,这句话没有揣测解剖部件的生理病理的意思(另文阐述)。同样认可黑箱法,由于对是解剖还是数理模型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