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南北政是什么意思?怎么用在临床
知晓五运六气的人都知道,南北政于五运六气,犹如哥德巴赫猜想于数学;五运六气于中医,亦如哥德巴赫猜想于数学。不同的是哥德巴赫猜想仅仅是个猜想,而南北政、五运六气古人滚瓜烂熟,后人却百思不得其解。南北政,这一概念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如下两个自然段中: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帝曰:尺候何如?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何为北政,何为南政,南北政之年司天在泉之气不应什么,怎么不应的?自王冰把运气七篇补录《黄帝内经》以来,无数大家洋洋洒洒各立学说,试图解开这个千古之谜都未成功,正如《医宗金鉴》所言,熟玩经文,总令人难解,姑存经义,似待后之贤者参详可也。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前提是知晓五运六气的本质。在此简单地介绍一下太阳、地球、木星和土星的运动及六十甲子。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土星为30年(六十甲子年,下同),木星为12年。六十年木星运行5周,土星运行2周,周而复始。木星和土星每20年会合一次,称为木星凌日(土星观测),以土星运行一周为360°,这一过程中相当于运行240°。240°的步长,以年为单位就是第一步为甲子,第二步为甲申,第三步为甲辰,第四步又为甲子,周而复始。参见表1和图1。
表1 六十甲子顺序表
木星运行2.5周30年以后,又到了甲子那个位置,年序为甲午;甲申的位置,为甲寅;甲辰的位置,为甲戌(下一六十甲子周期)。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规律,甲己年都是转折点。表1中的天干为甲的年份,或是木星与土星会合的年份,事先定义为“合”;或是土星与木星以180°相对的年份,事先定义为“分”。天干为己的年份,都是与甲相对180°需要运行15年的年份,与“合”相对的这个位置没有木星,因为与土星会合了,事先定义为“空”;与“分”相对的这个位置有木星,事先定义为“在”。
甲子合 | 甲戌分 | 甲申合 | 甲午分 | 甲辰合 | 甲寅分 |
己卯空 | 己丑在 | 己亥空 | 己酉在 | 己未空 | 己巳在 |
土木会合定为南政之年,因为在以地球为中心天球上的视运动两者都朝向太阳。第一年甲子为南政之年,第二十一年甲申为南政之年,第四十一年甲辰为南政之年,第六十一年甲子为南政之年(归原位);
木星以太阳为中心180°相对土星定为北政之年,因为在以地球为中心天球上的视运动木星与太阳和土星相背。第三十一年甲午为北政之年,第五十一年甲寅为北政之年,第七十一年甲戌为北政之年(减六十年作为第二周期的北政之年,即第十一年)。
结合表1与表2,制成表3。再结合图2逐个分析一下内经的原文。在分析之前,先复习一下司天在泉的基本规律,司天就是在主气三之气少阳的客气,在泉就是在主气终之气太阳的客气,在地球年为一圆周里,司天在泉以180°相对。
表2 年支司天在泉规律表
表3 南北政司天在泉规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