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运六气蕴含的科学原理
《素问·病能论》:“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由五运六气构成的运气七篇,是言气之通天的,属上经。其它篇章大多是围绕运气七篇言病之变化的,这个言病之变化就是中医的医学理论,属下经。弄清气之通天的科学原理,捋顺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是认识中医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的必由之路。而认清中医的学科属性和研究方法,才能守正创新发展中医。
五运六气简述
五运六气是由五运和六气组成的,五运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五份,平均每一运为73.05天,一周的五分之一72°,每年初运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运五季分木火土金水固定不变,岁运是由当年的天干决定初运木火土金水的哪一行和太过不及,客运是岁运及依序向后排的每一运。以己未年金运不足为例:
运数 | 初运 | 二运 | 三运 | 四运 | 五运 |
季节 | 春 | 夏 | 长夏 | 秋 | 冬 |
主运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客运 | 金不及 | 水太过 | 木不及 | 火太过 | 土不及 |
六气就是把一年365.25天的二十四个节气分成六份,平均每一气为60.875天,一周的六分之一60°,每年初之气从大寒那一刻开始。主气六季分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固定不变,客之气每年按十二地支决定司天在泉,也就是按着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顺序每年退行一气。在主气三之气少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司天,在主气终之气太阳位上的客气称之为在泉。以甲午年为例:
气数 | 初之气 | 二之气 | 三之气 | 四之气 | 五之气 | 终之气 |
季节 | 大寒至春分 | 春分至小满 | 小满至大暑 | 大暑至秋分 | 秋分至小雪 | 小雪至大寒 |
主气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少阳相火 | 太阴湿土 | 阳明燥金 | 太阳寒水 |
客气 | 太阳寒水 | 厥阴风木 | 少阴君火 | 太阴湿土 | 少阳相火 | 阳明燥金 |
司天 | 在泉 |
五运与金星的关系
中国古代是以地球为中心观测天体在天球上的运行规律,通过“天圆地方”模型,转化到平面图上,今天笔者采用的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平面图,丝毫不影响计算。以地球年365.25天纪年,金星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减去地球运行一周365.25天,583.92-365.25=218.67天;
218.67天×360°÷365.25天=215.53°,近似216°;
218.67÷3=72.89,近似一运的天数73.05;金星与地球会合,大约8年在时空中画了一个五角星,并以二十八星宿做标记。第二次会合比第一次会合多出三个运,比地球运行两周少了两个运,见图1。
以10年为期,地球与金星会合,
第一年在1位、
第三年在2位、
第五年在3位、
第七年在4位、
第九年在5位,走完约8年一个五角星周期。
而第二年地球在A点,金星在4位、
而第四年地球在B点,金星在5位、
而第六年地球在C点,金星在1位、
而第八年地球在D点,金星在2位、
而第十年地球在E点,金星在3位。
这样就得出地球五运的岁运:
年份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五运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
位点 | 1 | A | 2 | B | 3 | C | 4 | D | 5 | E |
天干 | 壬 | 癸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岁运在12345点上称太过,在ABCDE位上称不及。12345和ABCDE的顺序,是五行的相克顺序;1A2B3和C4D5E的顺序,是五行的相生顺序。看看五运推理与五气经天图(苍丹黔素玄)的对应关系:
《素问·五运行大论》: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