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完素学术思想的研究

寒凉学派是在金元时期形成的,宋代研究伤寒的医家庞安时已经喊出了 “ 温病若作伤寒,行汗下者必死 ” 这么石破天惊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确实称得上石破天惊。 说明什么呢? 说明庞安时在对寒温两类外感病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刻了,说明这两类外感病的治疗在手法上有重大的区别,如果错误地加以运用,就要出现重大的医疗事故 。 那么 , 到了金元时期,还有没有医家在这方面体会很深入呢? 除了庞安时以外,金代的刘河间在这方面 有非常深刻的体会,而且不是一句简单的响亮的口号,而是系统的论述 , 提出这个问题 。 可以说 , 他就是研究这个课题的负责人,首先研究了这个 课题,庞安时相当于是对这个课题有议论有体会, 但 还没有做深入系统的研究, 首先 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性研究的是刘完素。

六气化火,系统研究火热病症 

刘完素系统地加以研究,提出的最核心的学说是什么呢?就是“六气化火”,六气和火热病机的关系。火热这个病症的内在病机,和六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六气在自然界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化火,进入机体里面也可以化火。而且他研究更多的是人感受六淫邪气以后化火的机会,在他的学术眼光里面,化火的机会非常多。那么在他的作品里边有很多的讨论,以阐明火热病症的病因病机为主要内容。在他之前,明确提出火热病症的不多。

在此之前,我们称热病通常指的是临床的表现,大家在读古籍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混淆,就是有时候我们一说热病,其实指的是它的临床表现形式,所有的外感热病在此之前都会被纳入伤寒来讨论的,认为本质上是属于寒性的疾病,但是刘完素认为这个本质上是属于火热,他讨论的是热性的,从病因、病机到病性。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谈外感热病,谈的是临床表现特点,而刘完素谈火热症最终一定是病机,属于火热,在他之前没有人系统地论述,比如像孙思邈,在临床的著作中有非常丰富的表现,但是没有像刘完素这样进行系统地论述,所以他是以系统地论述火热病症作为学术核心。  

寒凉派祖师,寒凉药却用不多 

当然,在临床上对这一类的病症,一定是刘完素的临床擅长,在运用药物上面,针对火热性的疾病,他是以善于运用辛凉、辛寒药物为特点。但是,我们一提到寒凉派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误解,就是认为刘完素是寒凉派,看什么病?火热症。好,那他就只是用辛凉药、辛寒药用得很好。其实这是一个误会。我们说刘完素能不能做到寒凉派开山祖师这把交椅上去,不是他把什么病一看都变成了寒凉病,来了火热症都敢于运用大量的寒凉药物,他就可以做到那个交椅上去。不是,我们说的是善于运用,首先能够认这个证,这个证认得准,能识而敢认,敢认而敢治,善于运用,用得好,不是像我们以前在教材上老提刘完素喜用寒凉药,刘完素多用寒凉药。不对,你认真去看他的书,认真去看他留下的病案的记载,他用辛温药物的比例占80%以上。那你说他是精神分裂吗?

我们看金元四大家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么一个特点,一提到刘完素寒凉派,结果你一查他的处方,一查他的病案,你一总结,寒凉药并没有用那么多,反而辛温药用的多。一说滋阴派的朱丹溪,你一看《丹溪心法》,里面大量的反而是他在《局方发挥》里面批判了的二陈汤这一类用的最多。所以我们对各家学说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成为各家不是只是用这个。我们讲的各家学说,把一切研究寒凉这个学说的医家,这么一个群体称为寒凉派,不是说历史上这个医家他会这一招、单会这一招,或者来了什么病他就会这样治,所有的病都要从寒凉的角度去认识。不是这样,这个不是中医大家。真正的中医大家,学术结构是完整的,就像一个房子一样,它是个完整的房子,没有缺陷,不是那种没有封顶,要不旁边的墙没有修好的,不是,他学术结构完整。

那么,为什么我们说刘完素是寒凉派呢?发前人之未发,他前面的人没有系统地讨论过,他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而且对后面的学术还有相当的影响,然后我们说这个成为一个学派。它不是像武林门派一样,它有它的招式,没有。就像我们现在研究课题一样,他作为这个课题的负责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了这么一个研究,然后他有深刻的见解,然后把课题内涵阐释的比较清楚,把前人没有讲的这个问题讲明白了。所以,刘完素不是说什么喜用、爱用寒凉药,而是善于运用,别人不敢用的时候,他认得准,他敢用。所以,我们说刘完素就是寒凉学派的开山祖师。

运气学说,重小运重生理 

刘完素我们就不过多介绍他的生平了,他的生平比较清苦,少年时候很贫穷,逃难逃到河间,因为没有钱,请不到医生,后来学了医。“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这说明他学医也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而且从他的作品、从他的思想来看,他学医的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去学一招一式,而是非常重视理论基础。古人一谈到理论基础,是回到哪本书呢?跟我们今天一样,《黄帝内经》。刘完素很多都是以《黄帝内经》里面的经文为基础,来进行深入研究、阐发,在学术上确实非常有建树。

刘完素这个医家,他的运气理论我们今天就不多讲了,因为这一讲会非常地深入,这么短的时间,没有办法介绍清楚。简单一点来说,在他那个时代,运气是非常流行的,我们今天也经常在说运气这个问题。他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大运难凭,小运可徵”。小运是指的什么呢?四季变化的特点。大运是指什么?一年的变化特点。在他那个时代,政府出面编撰了一个运气的年谱,很多医生就按照运气,每个月,哪几天,要生什么病,我就开这些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当然,效果不好。所以,刘完素说我们不用这么机械地去干这个事情。要重视的是什么?四季变化特点,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可以检验的,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自身就能够感受得到。把四时、五行、五脏联系在一起,这本来是我们中医学基础里面最一般的理论,我们本来应该是有深刻的体会的。所以他的这个态度就非常的朴实。

我们不仅要讲脏腑自身的生理特点,还要讲这些生理特点和时空的相关性,他主张这样去研究脏腑生理,以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解释病情。五行仍然是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是讲物质运动变化的物候特点,把这个物候学特点相互之间的生克制化的特点,拿来解释我们的病理。《内经》里面就已经讲了亢害承制了,所以他对亢害承制就有一定的阐发。我们今天就不再过多讲这个问题,先跳到后面,讲他的玄府学说。

玄府学说,结构新说、功能新说 

刘完素在这个玄府学说的理论上的研究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说让人感觉非常惊艳,也是石破惊天的这个感受。他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运用思辨的方式,运用思维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出玄府气液说,非常了不得。我讲各家学说,特别佩服刘完素,还有一个就是写《温疫论》的吴又可,另外一个是柯琴柯韵伯,可以说这几个医家是放眼望尽天涯路,确实站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

刘完素提出了玄府学说,我们今天一说玄府,学生都会背“玄府者,汗空也”,就把玄府讲成汗孔,我老师在给我们讲的时候认为就不对,学术没有与时俱进,没有体现我们中医学的学术发展。因为我们学中基没有提到刘完素,还是按照玄府是汗孔考试,所以说临床上一给学生讲这是玄府的问题,学生想了半天,老师这是汗孔?我觉得我们的教材确实也应该与时俱进了。刘完素金元时期就提出来了,这个玄府落实到我们的人体上,从表到里、从内到外,都存在这种通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还没有改?

刘完素讲的这个玄府是一个什么?既是结构新说,又是功能新说。结构上是对《内经》的玄府的一次升华,当然,结构一升华,它的功能也升华。刘完素的玄府提出来什么,叫“无器不有”,在自然界里到处都有,没有哪种物质没有。他讲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物质内在和外在的相沟通的通道,所以它不仅仅是一个汗液释放、气机出入这么简单的一个通道,而是深入到每一个脏腑、一切气液,包括我们今天现代科学研究出来的、还没有研究出来的,我们可以感知到、没法感知的,所有的生命物质信息,都要从它那通过。功能新说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气液,气血津液神出入的通道。他说“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说明什么呢?这个玄府从外到内、从表达里、从里达表,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通道,我们一切的生命物质,我们有形的气血精津液,包括是无形的神,都在进行交换出入。

讲到这里,大家就应该很明白,玄府太重要了,它的开合,它联系的地方,机体系统相互影响,所以它这个里面生命物质的交换,这种生理特点是我们生命正常发展,机体里一切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最基础的也是最必要的一个必备条件。所以,如果一旦玄府不通,导致什么?气血津液出入运行障碍,那么导致什么呢?神机郁闭,百脉失其和,诸窍失其聪明。那么,发生了阻塞,所影响的也不是一个固定的层次,它不是简单的表位这个层次郁闭,而是从里到外都可以郁闭,有联系的地方,机体系统相互影响的,都可以出现这种功能的障碍。

你看,以前陈潮祖陈老说五脏宜通,他就是说人生病,气血津液盈虚通滞一定出现了阻碍,就是它的盈虚通滞出现了障碍。一旦出现了障碍,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神机出现郁闭。大家可以感觉到,神是我们今天还很难琢磨的这么一个功能和物质,说它不可见,但是你可以感知,说可见,但是你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说,你说这个病人眼神不对,津血大亏的病人眼神不对,或者你摸着他的脉没有神了,你内心里咯噔一响,完了,这个不太好治了,或者你看他舌象的时候,舌上一望,没有神了,绝非佳兆,转归一定都是很差的。神气如果闭郁到局部,局部功能丧失,闭郁到整体,人的生命就没有了,所以刘完素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对玄府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