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奇穴
经络穴位在病理状态下会出现异常反应,所以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是诊治疾病的特殊部位。多数是通过单穴和单一针刺方式,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其快速奏效的要点为“揣穴定位、随咳进针、活动患部”。
一、头面部奇穴
《素问》中有很多望诊面部的经验,如“庭者,首面也;阙上者,咽喉也;阙中者,肺也;下极者,心也;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胆也;下者,脾也;方上者,胃也”。 面部望诊的这些部位同样也能治对应位置的疾病,通过几十年临床经验,发现它们用于针灸临床,效果确切。
1.阙上
定位:位于印堂上1寸凹陷处。
主治:急性扁桃体炎等各种咽喉疼痛。
刺法:先找准穴位处压痛点,用拇指按揉10~30秒,再用0.5~1寸毫针向下斜刺0.3~0.5寸,泻法,留针15~30分钟,针刺及留针期间,让病人不时做吞咽动作。或者用采血针或三棱针刺出血,血变而止。
2.方上
定位:鼻翼斜上方与鼻骨连接处压痛点。
主治:胃痛等胃部疾患。
刺法:先用食指或拇指按揉压痛点30~120秒,同时让患者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
呼吸,一般疼痛会马上缓解或消失,如已消失,无需针刺;如痛减而未止,可再在压痛点针刺。胃病患者此穴有压痛,经常按揉也可起到治疗作用。
3.膺乳
定位:眉头与目内眦连线中点处,即攒竹穴与睛明穴连线中点处。
主治:乳腺增生等引起的疼痛,胸痛。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再用0.5寸毫针由攒竹穴进针,并向目内眦平刺,针尖切忌超过目眶上缘。多数患者在针刺或按揉此穴1分钟后自觉胸中堵塞感明显缓解,且按揉乳房时痛点不明显。
4.膝膑
定位:位于颊车穴附近,在下颌角处压痛点。
主治:膝关节疼痛。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秒,同时让病人活动膝部,然后再用0.5寸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留针30分钟。
二、上肢部奇穴
上肢部的奇穴很多原来主要用于诊断,如《素问》提到: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凡是能诊断全身疾病的部位,肯定也能治疗全身疾病。
1. 尺宫
定位:位于、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下1寸处压痛点。
主治:子宫肌瘤等子宫疾患;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前列腺疾患;膀胱疾患;脐下小腹疼痛。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秒,然后再用1.5寸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留针30分钟。
2. 尺卵
定位:在肘区,当曲泽下1寸处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即尺宫尺侧1寸。
主治:卵巢和输卵管疾患;少腹疼痛。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秒,然后再用1.5寸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上,留针30分钟。
3.尺胃
定位:位于右侧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中点,腕横纹上6寸,孔最下1寸。
主治:胃痛等胃部疾患。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秒,同时让病人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再用1.5寸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或压痛点上,留针30分钟。针刺结束后可即刻评定疗效。
4. 尺胰
定位:在左臂前区,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掌端远侧横纹上5寸处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
主治:糖尿病;左侧胁痛。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秒,然后再用1~1.5寸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上或压痛点上,留针30分钟。此穴主要诊断胰腺疾病,对糖尿病起辅助治疗作用。
5.尺胆
定位:在右臂前区,桡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掌端远侧横纹上5寸处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胆囊疾病;右侧胁痛。
刺法:先找准条索状物和压痛点,用拇指按揉30~120秒,然后再用1~1.5寸毫针直刺到条索状物上或压痛点上,留针30分钟。
6.胛缝
定位:在手背,第2、3掌骨之间,当第2、3掌指关节向后1寸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
主治:肩胛缝处疼痛,肌纤维炎。
刺法:直刺0.5~0.8寸。
7.膝灵
定位:在尺泽穴附近寻找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
主治:对侧膝关节内侧疼痛。
刺法:按已刺,直刺1~1.5寸,随咳进针,活动患处,留针30~60分钟。
8.踝灵
定位:养老穴和阳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
主治:对侧踝关节扭伤。外踝下方扭伤(申脉穴区)在对侧养老穴附近找,外踝前下方(丘墟穴区)在对侧阳池穴附近找压痛点。
刺法:按已刺,直刺或斜刺0.5~0.8寸,随咳进针,活动患处,留针30~60分钟。
9.跟灵
定位:大陵穴向掌心方向1寸,再向桡侧(大拇指)方向0.5~0.8寸处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
主治:对侧足跟部疼痛。
刺法:按已刺,直刺或斜刺0.5~0.8寸,随咳进针,活动患处,留针30~60分钟。
三、下肢部奇穴
1. 太骨
定位:第五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约京骨穴向小趾方向0.5寸。
主治:腰椎正中部位的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法:直刺0.5~1寸。
2.少骨
定位:第4、5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腰或下肢的全息对应区找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在足临泣附近。
主治:腰椎一侧夹脊穴部位的腰痛,沿足少阳胆经部位的坐骨神经痛。
刺法:直刺0.5~1寸。
3. 冲骨
定位:第1、2跖骨底结合部的前方,腰或下肢的全息对应区找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处,在太冲穴附近。
主治:距离腰椎较远(膀胱经第二侧线之外,距脊柱3寸以上,一巴掌多)部位的腰痛。
刺法:直刺0.5~1寸。
4.肘灵
定位:腓骨小头处压痛点和条索状物处。
主治:对侧网球肘。
刺法:直刺或斜刺0.3~0.5寸。
按语
很多奇穴都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在相应穴位附近常常能找到条索物或压痛点,刺激这些奇穴点很多时候都能即刻见效。针刺时需注意做到按已而刺、随咳进针,同时要配合患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