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角度认识西药“寒热温凉”等药性

西药实际上也和中药一样,是具有‘寒热温凉’等中药的药性,我在临床中有体会。例如用青霉素治疗咽喉痛、咳嗽、痰黄稠,用药后症状消除,痰转白色,而又不出现大便硬结副作用,这样,青霉素便属于“寒凉性”药物;用四环素、土霉素后很容易出现大便硬结难解,特别是土霉素,那么这类药的药性即属“温热性”药物红霉素用后易出现口苦、恶心、纳呆,这种副作用表现属于中医的“湿热”性质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用药久了易出现肾阳虚的表现,这类药属“寒凉性”药物阿托品类用后易出现心悸、面色潮红、口干、脉数,因而它是“温热性”药物。

  因此,西药的选用,也可根据“辨证”来用药,以便减少副作用,使患者更易接受治疗,或在中西药结合治疗疾病时,注意两类药的药性在合用时是否需要相互协同或相互抵消,以便更切合病情,提高疗效。

近年来,许多学者研究后发现不少西药像中药一样具有寒热温凉的药性,并根

据药性的不同,启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用西药中治,使西药在临床施治中既发挥应有疗效,又能减少药物毒性副作用的“双赢”效果。

  用中医的用药方法来使用西药,就必须辨清西药的药性,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辨证论治。如青霉素为苦寒药,凡使用青霉素过敏者多为虚寒证者,而皮试阴性及用药后不过敏者多属实热证型,说明青霉素宜用于实热证者。

在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中,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属于热性药,同类的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作用较缓和,为温性药,而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美托洛尔)则属凉性药,同类的心得安(普萘洛尔)为寒性药。

为此,根据这些药的药性不同,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治疗方法,如发现阴虚阳亢者用热性药硝苯地平降压虽有疗效,但面红耳赤、心悸、头痛等副作用严重,改为凉性药倍他乐克后血压得到控制,副作用消失,疗效明显改善;又如对气阴两虚的高血压患者用凉性药倍他乐克降压时,胸闷、脉缓等副作用明显,改用热性药硝苯地平后,不仅血压、心率均控制在正常值,且原来稍受寒凉即腹泻的老毛病也得到了控制,疗效甚为满意。

其它药物如头孢拉定(先锋六号)对实热证细菌感染者有效,对虚寒证细菌感染者不但疗效不佳,且易致菌群失调的二重感染;

阿司匹林为辛凉解表药,伪麻黄碱为辛温解表药;

可的松为阳性药;强的松对阳虚证者效佳,对阴虚证者效不佳;

利血平对肝阳上亢高血压有疗效,对痰浊内阻高血压无效。利血平为平肝潜阳药,仅适用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头孢拉定为苦寒药,仅对实热证细菌感染者具有疗效。有研究证明寒证时中枢、内脏、尿内5-НТ含量增多,儿茶酚胺(CAs)降低或变化不大;热证时则相反。呈现寒象的阳虚者,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降低,阴虚虚热者则增高。因此可以认为;主要对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主要对5-羟色胺(5-НТ)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寒性药”。另外因为抗胆碱能药作用于人体后,表现出口干、口苦、便秘、心悸、多汗等热象,因此也可以认为有很强的抗胆碱能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这样就可根据某种抗抑郁药对NE、DA、5-НТ及胆碱能的作用强弱来估计其药性。细菌感染者选用头孢菌素治疗,结果仅实热证者具效,虚寒者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则说明头孢菌素中具清热解毒功效。再如利血平、按中医药学适用于ⅠⅡ期高血压患者,结果仅肝阳上亢者具效,其它证型无效或效力不佳,表明其具平肝潜阳功效等。

阿托品表现为中药特性的热性,如考的松,这是激素类西药,它对肾阳虚病人效果较好,而对肾阴虚病人效果不好,这说明它具有中医药学术语的补肾阳的作用。

西药在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时,也应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和承受能力如:肝胃不和,证见胃脘部疼痛,多因情志不畅而发,胀满连胁,按之较舒,嗳气频作,嘈杂返酸,口苦便干,舌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在三联(PPI 铋剂 抗生素)疗法方案基础上, 加胃动力药胃复安或吗丁啉,健胃通便的大黄苏打片。脾胃虚寒:证见胃脘隐隐作痛,泛吐清水,喜温喜按,神疲乏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益气温中健胃。在三联疗法方案基础上,加胃粘膜保护剂思密达或麦滋林,帮助消化的药物多酶片或乳酸菌素片,以及复方氢氧化铝片。胃阴不足:证见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口渴,食欲不振,大便干涩,舌红苔剥脱或干而少津,脉弦细或细数。治以养阴益胃。在三联(PPI 铋剂 抗生素)疗法方案基础上,加粘膜保护剂麦滋林或甘草锌,以及复方铝酸铋。寒热错杂:证见胃脘部灼热疼痛,痞胀不舒,喜温喜按,嗳气吞酸,口干不欲饮,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治以辛开苦降,清热化湿。在三联疗法方案基础上,重新加一种抗生素呋喃唑酮或甲硝唑。大便干加大黄苏打片,大便稀加甘草锌。

附:质子泵抑制剂(PPI) 是Hp治疗的基础药物。体外试验中PPI对Hp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在体内的主要作用可能还是通过降低胃内酸度,增强其他抗生素的活性作用,改变Hp胃内生存环境等方面而起作用,并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消化性溃疡的疼痛等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铋剂 口服剂量的铋剂即可在胃粘液层达到足以直接杀灭Hp的浓度. 铋剂可抑制Hp产生的蛋白酶对胃粘液层的降解作用,抑制其脂酶和磷脂酶活性,并有胃粘膜保护作用. 但单用铋剂对Hp的根除率仅为20%左右. 与其他抗生素合用不仅可提高其根除率,还可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是目前抗Hp治疗的两大基础药物之一。

抗生素 在体内证实对Hp具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有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四环素、庆大霉素等. 单独应用任何一种抗生素时,Hp的根除率一般都不超过20%,但与铋剂或PPI分别组成二联、三联或四联疗法时,则可大大提高根除率,并减少耐药性。

  在临床上,自主神经系统,可分为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根据给药表现为兴奋与抑制,这样就可组成四对,即:兴奋交感、抑制交感、兴奋副交感、抑制副交感。 再根据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一般可定性为阳,根据副交感神经反应表现,一般可定性为阴。

从药物作用而言,兴奋可定性为阳、为补,抑制可定性份阴、为泻。

因此,若从药物作用定性,可分类为:

兴奋交感:补阳(温阳、温经)

抑制交感:泻阳(清热、解毒)

兴奋副交感:补阴(滋阴、养阴)

抑制副交感:泻阴(袪寒、散寒)

更进一步,若:

抑制交感 能使 副交感兴奋 泻阳 以 补阴(伐阳救阴)。

兴奋交感 能使 副交感抑制 补阳 以 泻阴(补阳抗阴)。

抑制副交感 能使 交感兴奋 泻阴 以 补阳(温阳袪寒)。

兴奋副交感 能使 交感抑制 补阴 以 泻阳(清热养阴)。

更有甚者,若:

用 抑制交感药 加 兴奋副交感药 即 泻阳药 加 补阴药等。

用 兴奋交感药 加 抑制副交感药 即 补阳药 加 泻阴药等。

用 抑制副交感药 加 兴奋交感药 即 泻阴药 加 补阳药等。

用 兴奋副交感药 加 抑制交感药 即 补阴药 加 泻阳。

由此可见,西药在选用上也存在着“辨证用药”问题,对西药的使用进行中医药学思考(如对实热证者用寒凉性药物,发挥清热解毒作用以使奏效;对假热真寒者,以甘温去大热方法,选用温补药而达治疗目的等),结合西药的寒热温凉等药性与患者的不同体质表现,辨证施药,趋利避害,方可取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效果。而西医那种不辨寒热虚实的单一治疗方法,也可借鉴中医的辨证诊治,中西医只有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

氨茶碱的寒热属性

   氨茶碱具强碱性,碱性物质味苦涩,“在味为咸”,故味咸、苦。其次,盛良老师根据电子得失吸推得出:阳—酸—气,阴—碱—味假说,又张元素《医学启源》:“味之厚者,阴中之阴,味厚则泄,酸苦咸寒是也。”并《内经》释 :“酸苦咸寒属阴。”故氨茶碱性碱,理应为阴,但因其碱甚,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张元素《医学启源》:“气之厚者,阳中之阳,气厚则发热,辛甘温热是也。”且氨茶碱具强挥发性,故推论氨茶碱为辛温之品,具温热效应。

多潘立酮的寒热属性

   张本贞等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潘立酮(吗丁啉)对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4个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显著高于总有效率, 而对脾虚湿盛、脾胃弱、胃阴不足和脾胃虚寒4个证型的疗效显著低于总有效率,对胃络淤血和寒热错杂2个证型的疗效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从而最终将多潘立酮的中药特性确定为:辛、苦、寒;归脾、胃、肝经,具有和胃降逆、疏肝清热、活血化湿等功效,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肝郁脾虚和脾胃湿热证型的患者。

阿托品的寒热属性

    阿托品是中药化特性研究较多的一种西药,通常西医体系对其表述为:胆碱受体阻断剂,可用于解除平滑肌痉挛、缓慢型心律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等。穆达浩等通过各自的研究,根据阿托品使用后的口干、皮肤干燥潮红、灼热、兴奋、心跳加速等表象及其临床适应症,将阿托品的中药特性总结为:性热、味辛,具回阳救逆等功效,适合寒证者用。同时进一步指出,若热证者使用阿托品,剂量再小,亦易中毒,从而解释了在阿托品临床应用中何以在 0.5~1500mg广泛剂量范围内均有中毒报道的原因。

头孢拉定的寒热属性

    金亚诚等通过中医临床研究对头孢拉定治疗细菌感染疾病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头孢拉定对属热证者的有效率为98.7%,属寒症者的有效率为23.8%,尤其从舌苔角度所见结果,舌苔黄厚者疗效较佳;而舌苔薄净和剥落者不仅疗效较差,且易致菌群失调的二重感染,最后将其中药学特性确定为:味苦,性寒,归肺、胆、膀胱经,具清热解毒、化痰燥湿功效。

利血平的寒热属性

    利血平是治疗高血压病的西药,西医学认为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囊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摄取。吕士选等通过中医临床研究发现,利血平对阴虚阳亢尤其肝阳上亢高血压者疗效显著,而对痰浊内阻型高血压者则无效,最终确定其中药学特性为:性凉、味甘、归肝经,具平肝潜阳、清泻肝火之功效。同时,他还指出:从中药理论方面来看,耗竭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囊泡中的肾上腺素,可降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水平,使寒证象增多,热证象减少,从而综合阐明了利血平的中药及分子作用机制,有助于更好的指导其临床应用。

山莨菪碱的寒热属性

   山莨菪碱具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对胃肠绞痛、胆道痉挛有明显缓解作用, 能松弛内脏平滑肌,改善相应脏器的血运状态,从而消除由血运不佳引起的局部发凉及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所以由此可分析山莨菪碱具有中医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药性初辨为温热性。另外,临床可观察到山莨菪碱的常见不良反应为: 口干、面红、潮热、视物模糊、排尿困难等,与中医的阴虚证型类似,由此可见过用或误用可伤阴, 亦可反证山莨菪碱药性属温热。

干扰素的寒热属性

   戴关容等在应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发现其疗效与中医证型有关,对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而对肝肾阴虚型与淤血阻络型疗效较差,表明干扰素与中医的温热药相似。

糖皮质激素寒热属性

   众所周知,糖皮质激素药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抗免疫和抗发热(退热)等作用,在临床上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然而激素药也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即同时也有极为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副作用。如大剂量激素可出现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痤疮、多毛等类柯兴综合征表现),代谢紊乱(激素性糖尿病、高血压病,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继发性感染、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精神异常等副作用。

   中医认为,糖皮质激素为阳刚之品,大量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易导致肾阴亏虚,当撤减激素时,肾阳又因失去“纯阳”之品的“助养”而导致肾阳虚衰。其病因类似于“药毒”,病机特点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地黄、玄参、知母、女贞子等,其有效成分对抗连续服用糖皮质激素后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对垂体和肾上腺皮质形态有保护作用,具有对抗激素对实验动物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能减轻激素对肾上腺功能和形态的影响,显著降低其副作用。

    从中医角度看,无论食物或药物,凡有味道者,必有特性,根据偏性的程度不同,食物和药物也就有了区分,药物的偏性较大,于是也就具备了“以偏纠偏”的作用。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按理说都应具有寒热二性, 所以就出现了西药的寒热属性研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