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是外感寒邪初期的特征性表现
恶寒与恶风有何区别?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有何异同?
“桂枝本为解肌”,如何理解“解肌”?
风寒表证与风热表证如何鉴别?…
这些曾经都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很多人临床中一直分不清楚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以下详细解析!
“恶寒”与“恶风”均是感受寒邪后的表现,“恶风”是“恶寒”之轻者,二者在机理上是相同的,仅仅是程度的不同而已。
“恶寒”是外感寒邪初期的特征性表现,“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凡是有“恶寒”者,便可确定是太阳病。
在同样感受寒邪的情况下,由于人的体质不同,可以有不同表现。“麻黄汤证”多见于素体壮实、肌腠固密之人,常在感受寒邪较重的情况下发病,其特点是恶寒、无汗、发热、周身疼痛明显、脉浮紧;而“桂枝汤证”则多见于平素体质较弱,肌腠疏松之人,其特点是发热、汗出、恶风、脉象浮缓。
“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是太阳病的两种不同类型,两者之间有体质强弱和感邪轻重的不同,其鉴别要点是有汗与无汗。
“桂枝汤证”的体质特点本质上是脾胃虚弱,因为脾胃虚弱导致营卫虚弱,感受寒邪后,寒邪束缚卫气,卫气不能温分肉故恶风,卫外不固,营阴外泄而汗出。
仲景说:“桂枝本为解肌”,解肌的含义即是通过补脾胃而达到调补营卫、协调营卫关系、恢复营卫功能而汗出邪去的治疗方法。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灵活使用桂枝汤,拓展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如第 42 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脉浮弱说明正气不足,太阳病不论是否有汗出,正气不足之人均可用桂枝汤治疗。
所谓的“风热表证”是一个错误概念。热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开泄”,不会导致肌表卫气郁闭而失去温分肉的功能,因此不会出现“恶寒”。
以往所学的“风热表证”,实际是指温病初起,病因是“热邪”,其特征是只发热口渴,没有恶寒,其病位在“肺”,治疗当用清解肺热之法,不属于太阳病表证的范畴,切不可混同于表证,而误用辛温发汗,以热助热,重伤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