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半表半里怎么理解?

半表半里”这个词让我困惑了三十多年,从本科阶段初学《伤寒论》开始,一直到工作多年后,每次遇到这个词都令我感到难以理解,“半表半里”像是一个描述人体解剖部位的名词,具体是指人体的什么部位呢?

它与少阳病有何关系?

它是用来描述少阳病的病位呢,还是用来描述病机呢?

如何理解少阳病的本质?

因为“半表半里”这个概念,让我对少阳病的理解受到很大干扰。

其实《伤寒论》里原本没有“半表半里”这个概念,少阳病和“半表半里”没有任何关系!

原文第 97 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这一条清楚地表明少阳病的病位、病性和病机。

少阳病是伤寒过程中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是伤寒由邪实向正虚变化的过渡阶段,其性质为半实半虚、半寒半热,但实多于虚、热多于寒。

少阳包括了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人体的侧面,因此少阳病会出现胸胁苦满、咽干、目眩、目赤、两耳无所闻、头痛等少阳经脉不利的表现。

可见没有“半表半里”这个概念的干扰,回归原文,对少阳病的理解就变得简洁明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