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道的三大门径
佛说:“世界是因缘的聚合。”因就是运动方式,缘就是相互作用。我们今天有缘在这里相见是难得的缘分,虽然我们的缘分只有两个小时,但却是非常宝贵的。为了感谢北大中医学社的厚意以及广大学员的爱心,我今天就跟大家说一些有关中医最基本的问题,然而也是你们从来没有听到的,在任何书上都不可能看的。
有人去找南隐禅师学禅,南隐禅师拿出一个杯子,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杯子倒满以后他还继续倒。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的脑子里装满了好多过去学到的东西,你就不可能悟道。所以必须把原来的东西移开,然后才能装进新的。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就是增加,损就是减少。做学问要一天一天地增加知识,悟大道要一天一天地减少旧习。
我今天说的很可能跟你们原来学的知识完全不同,所以说要想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就必须抛弃原有的旧习,重新感悟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
“学”只是八大境域之末
有人说,贫富与爱情是人生两大永恒主题。然而,二者哪个离开健康都不行。所以,健康才应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随着科学主义、发展主义的统治,以及争夺自然的野心,物质利益的驱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生态破坏、气候反常、病毒变异、药品危害、疾病泛滥,人类面临严峻的健康与生存危机。于是人类日益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与科学完全相反的中医。所以,中医问题关系着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因而也关系着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
中医科学主义在上世纪经历了三次论战。而每次的结果都事与愿违,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科学化。新世纪的中医大论战,又照样兴起。但是,这场新世纪的大论战仍然延续了上世纪中医与科学主义大论战的两大历史性误区,就是以西方实验研究科学为标准,以西化与神话的科学概念为标准;所谓目标误区就是以西化与畸化的中医体系为攻击目标。
科学一词由日语引来,首见梁启超《变法通议》。在中国,科学只有百余年的历史,却窃居于君临天下的霸主地位。科学的本来含义来源于西方实验研究,但是在中国经历了三次畸化,也就是泛化、西化与神化。
泛化就是将科学定义为一切领域的知识体系;西化就是以西方实验研究科学为标准;神化就是绝对真理化与宗教化的倾向。如果科学作为实验研究的知识体系,那么就会得出西医是科学,而中医不同于科学的结论;如果科学作为泛化于一切领域的知识体系,那么中医和西医都是科学,而中医又可以说是超越了科学。如果科学神化为绝对正确和终极真理的代名词,那么中西医都不是科学(如果科学异化为自然、社会和生命之道的同义语,那么中医是科学,而西医不是科学)。所以,近百年以来,中医存废与科伪之争的大论战,实际上是科学概念的大混战。而“中医学”自己也陷入科学概念畸化的漩涡中不可自拔。这就是这场论战的标准误区,即以西化与神化的科学概念为标准来验证中医、鉴定中医、改造中医。
而事实上,正是在这种科学与哲学统治下所构建的桎梏中,近百年以来,中医一再企图将自己纳入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轨道,从而使自己实现了全面的畸化。而上述目标误区,即以西化与畸化的中医体系为目标来批判中医、反对中医、否定中医。现今所谓的中医理论不是中医之理;现今所谓的中医哲学不是中医之道;现今所谓的中医科学不是中医之学;现今所谓的中医技术不是中医之术;现今所谓的“朴素自发”不是中医的指导思想;现今所谓的“复杂、系统”不是中医的发展发向;现今所谓的人体结构不是中医的“研究对象”;现今所谓的分析实验不是中医的求索方法;现今所谓有效成分的中药不是中医本草;现今所谓整体观、辨证论治不是中医特色……。
所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中医并不都是真正的中医,而是一个西化的、畸化的“中医学”。这个“中医学”与中华医道背道而驰。从而抛弃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恰如明代医学家徐大椿所言:“道之日丧,枉死者遍天下也!”那么,怎样才能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中华医道呢?医有医道、医德、医术、医理、医智、医思、医学、医技。中华文化有八大境域,中医也有八大境域。
今天我们主要跟大家谈一下中医入门的三大门径,所以先不讲解这八大境域,但是必须懂得现在所谓的学只是八大境域之末,而科学、哲学又是学的一部分。科学就是知识体系,哲学是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概括性的知识。而知识只是识的一小部分。识有悟识、感识和知识。艺术是感识的创造,科学是知识的产物,大道是悟识的显现。西方科学哲学不能与中华文化相提并论,而中学和西学加起来只是学的一部分。学之上有思,思之上有智,智之上有理,理之上有术,术之上有德,德之上有道。(八大境域是中华文化之常识,以后再进行专门的论述)为了感悟中华医道,必须懂得三大门径。感悟中华医道的三大门径,其一是运意,其二是识文,最后是悟道。
中医入道门径——“运意”的艺术
寓义丰富的“运意”
首先我们交流一下什么是运意。要讲运意必须懂得什么是“意”。“医者意也,在人思虑”。意是什么?意不是现今所谓的意识。生命不是人体,而是过程。生命过程包括神、气、形。“神者生之制也,气者生之充也,形者生之舍也”。神是生命过程的主导方式,气是生命过程的实现方式,形是生命过程的运载方式。神、气、形皆为生命运动方式。
生命之神分为五类,即魂、神、意、魄、志。今天我们没有时间讲神,但是为了说明意,必须首先要涉及到神。魂、神、意、魄、志在五行归属中是:肝藏魂属木,心藏神属火,脾藏意属土,肺藏魄属金,肾藏志属水。肝、心、脾、肺、肾不是组织器官,不是人体结构,而是五类生命运动方式的五行归类。但是在翻译西医著作的时候他们借用了中医的名词,使其变成实体结构的概念,反过来又用西医的概念来理解中医、曲解中医。
志为神之本,神为志之用。此处的神指的是心神,是狭义的神,而非广义的生命之神。魂魄分别是志与神之使。神不是现今所谓的迷信之鬼神,而是生命运动的主导方式。生命运动的主导方式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例如在实体器官层次各系统皆有神,而大脑发挥统摄作用;在细胞层次,DNA就是生命之神的动载方式;在生命空境域,虚实、开合、动静皆有生命之神。肾志在虚空,心神在合空,而意在开空。意为心神之显,心神就是神明。神明为志之用,而意为神明之用。而魂魄在虚实、开合往来出入,所以魂魄为之使。
“运意”的机锋——启发“人”的先天悟性
“意”包括什么?意包括虚、隐、显。即虚意、隐意、显意。显意包括觉、思、识。觉有悟觉、感觉、知觉;思有悟思、感思、知思;识有悟识、感识、知识。觉、思、识均有“悟”、“感”、“知”。
印度洋海啸的时候,约有十五万人遇难。有大象吗?大象都跑山上了。有海鸟吗?海鸟全飞掉了。有个英国的小孩,他说海浪要来了,快跑!有近二百人跟他跑到山上。回到英国以后,泰晤士报头版头条说他是神童。什么原因?为什么动物能知道,小孩能知道?
人跟动物一样,都有灵性。而且人的灵性远远胜过于动物。但为什么现代人到了如此地步,却什么都依赖科学、依赖知识呢?如果不预报天气就不知道今天刮风下雨,如果不预报地震就不知道地震?这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抑制了悟性,抑制了悟觉、抑制了悟思、抑制了悟识。从小用灌注的“知识”充斥了我们的头脑。
过去中国人教育孩子,比方说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有几只?这是典型的启发悟性的题。因为自然是个过程,是个无限的运动过程。在这个运动过程中,不是用数学、物理、化学所能验证,所能客观化,所能标准化,所能定量化的。所以,禅师问初入门的弟子,“父母生你以前你是什么?你死以后你是什么?两手能拍出声音,一个手的声音是什么。”这其实都是在启发人的悟性,开发人的悟觉,引发人的悟思,显现人的悟识。
“参禅悟道”、“禅思定慧”——达成运意的静谧境界
中医学校的学生,从小学的数理化课程。对于中华文化,对于参禅悟道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又有大量的政治、英语、西医课程。可怜的中医课程又用西方科学、西医知识、西医概念与理论进行解释,把一个西化了的、畸化了的、曲解了的中医知识教给学生。把一些高分考入中医大学的学生引入歧途。“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如果这门都给引错了,就只能会越走越远,虽是大学五年,却不懂什么是中医,甚至学了一辈子的中医,都不知道什么是中医……
所以,必须要运意。运意的前提是忘念。忘念才能运意,运意才能识文,识文才能悟道,悟道才能知道,知道才能识医,识医才能行医。所以要想运意必须忘念。所谓忘念就是要忘掉意的知性部分,即知觉、知思和知识。也就是“知”和“悟”的差别。“知识”是所谓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悟”是没有主客的,不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是生命与自在同一。忘掉自我,才能显示自在。生命与自在同一才能够感悟自然和生命。
所以,想要运意必须忘念,暂时忘掉过去所学的知识,忘掉成见,忘掉旧习,忘掉一切私心杂念,忘掉一切忧愁苦闷,忘掉一切私欲,进入一个静谧的“参禅悟道”的“禅思定慧”的境界,然后才能够出神。
意乱则神迷,意静则神明。因为意是心神之用,心神就是神明。为了追求物质的利益,沉溺在世事的苦恼、烦闷、欺诈、竞争之中,就会导致神迷。只有排除杂念,清静入定,然后才能够启动悟觉,开发悟思,显现悟识。这种境界是一种无我、无物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生命与自在同一。在这种生命与自在同一的境界中,才能够感悟自然和生命之道。
所以,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庄子说:“忘我之境,是谓天成。”庄子说的“忘我”,就是忘掉自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这个时候才能够与自在相合。什么是自我?知觉、感觉、知思、感思都属于自我。就是人们常说的思维,但思维严格地来说只是知思之一,逻辑思维又是思维之一,而形式逻辑又是逻辑思维之一。从上属关系而言,思维只是知思之一。而知思又是思之一,思又是显意之一,显意又是意之一。现在人们经常说思维科学,动不动就说思维怎么样,思维其实是很小的一小部分。而现今所谓的意识,往往指的是感识和知识。识是显意之一,显意又是意之一。所以“意识”和思维根本不能代表意,只是意之一,而意又是生命神之一。所以,我们的自我是个非常局限的、非常狭隘的一小部分。只有忘掉自我,才能启动悟觉,引发悟思,显现悟识,最终与自在相合。生命、自然和社会都属于自在。
《黄帝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的精神不是现在所谓的精神。现在的词汇都是在翻译西语时借用中国的文字,把它变成西语的概念,反过来用西语的概念解释、验证中华文化。“精”是精气,“神”是神明,精气和神明的主导作用,不在入静的情况下,是不能够发现的。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唯反观者照察之”。内景就是生命所藏的空时景象,它的空时隧道惟有反观内视、反观内照才能够感悟。
正如明代医学家汪昂所言,个中光景非亲临其境,绝难领悟一二。这里的景象,没有倾心于其间,根本不能知其皮毛。光听别人说,怎么能知道?在这无我、无物、与自在为一的、清净虚空的境界中是一种什么景象,不亲临其境根本不能领悟。所以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则不足以为道”。因为没有进入那种境界,不了解在那种境界中感悟到什么,领会到什么,什么是伟大的、光明的、辉煌的、灿烂的景象。如果只见过世俗的影视,喧嚣的环境。如果一味地只知盲目崇拜歌星,沉迷网络游戏,追求物欲享受,如何能知道生命内在的景象是什么?!
惟有通过忘念,才能出神,出神就能入化,神出则鬼没。神明一出,生命调和,各种疾病都没有了。所以,反观内照,潜心内视,禅思定慧,悟圣心法,始入医道之门径;见微知著,出神入化,以气化神,以神还虚,始得医道之真谛。
入静是一种门径,可以慧然独悟
感悟中医,感悟中华文化,第一门就进不去,那怎么能行。所以必须从小进入这种境界,然后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医道。有人会问我们过去没有这样的经历怎么办?现在如果没有这种条件,怎么办?还有一个疑问是,如果都在入静的状态下才能够悟道的话,我们平时怎么办?这些问题下面一一解答。禅思定慧,潜心内视,不是在这种境界下完全能懂得一切的,而是在这种境界下才能启动悟觉,引发悟思,显现悟识。一旦开发以后,你在平时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产问题、家庭问题,还有行医的问题都会跟别人有完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全可以充分的发挥悟觉、悟思和悟识。不是说非得在这个境界下才能悟道,而是说这个境界下是个入门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一旦启发悟性,你看一切问题都会慧然独悟。
所以,《黄帝内经·素问》的“八正神明论”有“神乎神,耳不闻,口弗能言”。在这种情况下,却能“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就是心神洞开,肾志先行。于是,“三部九候”的诊法都不必珍存了。因为达到这种境界以后,你就可以对一切慧然独悟。所以并不是说只有在入静的情况下才能够悟道,而是说入静是一种门径。通过忘掉自我,“是谓天成”,然后启发你的悟觉、悟思、悟识,使你达到一种与世俗潮流完全不同的高屋建瓴的、慧然独悟的、大智慧的境界中,你对一切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一个问题是,过去既然没有经过这样的历程,从小没有受到这样文化熏陶,完全淹没在西学的海洋,我们现在怎么办?第一是现在年轻人要重新走进这样的境界来感思中华文化和中华医道。另一方面只有通过别人进行指点。并不是说什么都要靠自己悟,正如一开始就站在高处,就有可能上升到更高的领域一样。所以别人给你的指点同样很重要,就像今天我给大家说的一样,通过我40年的潜心内视的感悟,我把我悟到的东西告诉你,你就不用再次重复这样艰难的旅程。
令人痛心的是,有时候悟道的人苦苦几十年悟到的东西,几分钟就被否定了。有的人根本不懂什么是生命,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中华文化,什么是中华医道,就把别人几十年潜心内视,抛除一切杂念,耐得住饥寒、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而悟到的东西几分钟就给你全部否定了。
所以,真正的感悟中华医道,有些病根本就不用那么多的医疗器械,不用那么多的药品。入静、调神、引导、按摩、针灸、太极拳……必要时还有几味中药,就可以把人调好的。张仲景用的药多则七八味,少则三五味,什么时候用过几十味?!而且是一服就是几个月?!谁说小柴胡汤能治肝炎?!谁说龙胆泻肝丸可以经常吃?!西医和假中医、庸医乱用中药导致的毒副作用能赖中医和中药吗?!一药治一病是西医思路,一药治百病必是谋财害命!超剂量终将杀人,大药包必是庸医!
今天简单地把运意给大家过了一下。运意首先要懂得什么是意,意绝对不是指意识,也不是指思维。意还包括虚、隐、显。虚、隐、显包括觉、思、识。觉、思、识包括悟、感、知。所以说忘念可以运意,运意可以出神。
中医入道门径——“识文”的潜深性
中文蕴含着广大的意境
为什么西方叫概念?中国有没有概念?中医有没有概念?中国文化有没有概念?为什么出现概念?因为在西方拼音无义。这是什么?(编辑附:傅师傅在黑板上写出甲骨文的日、月)不用定义,一看就知道这是日月。这是什么?(编辑附:又写出日月的拼音)有意思没有?没有具体含义。它没有具体含义就必须定义,把几个音连在一起的发音链进行定义,定义就出现概念。所以科学是定义科学,理论必须依据概念。概念属于逻辑学的范畴。只在逻辑思维中应用。所以必须定义,是因为不定义就无义。
而中文用定义吗?例如:这个“文”是什么?甲骨文的“文”字,是什么意思?这个字表示动变之始包括自然与生命之始。“文者象也”,它传递了自然与生命发生之象。甲骨文的“化”字,什么意思?化的意思是自然与生命的发生、发展、变化到回归的过程。“文”示动变之始包括生命之始,生命将要发生之始。“化”示动变已经发生,一直到发展、回归的过程。“文化”是个过程。什么过程?自然和生命发生、发展到回归的过程。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生发展到回归的过程。所以用文化可以显现中华民族的历史。
而西方用拼音标定自己的过去。历史是个无限的过程,拼音怎么能够显示过程?!而咱们的化字,就是一个始终的过程,始终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它不是标定一个具体的物质,不是标定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显现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一个“化”字就有这么广大的意境。拼音能起到这个作用吗?!西语不可望中文之项背。
所以要想识文必须要懂得什么是“文”,而中华文化的标志就是甲骨文。例如:《老子》是用什么文字写的?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让我们先了解在此之前的几件事。
成汤禁三风而灭夏。禁三风,禁的是巫风、淫风、乱风。他把“禁三风”这个符,刻在骨头上。巫风是什么?“巫”不是算命的意思,巫有迷信及跳舞、唱歌的意思。“淫风”也不仅是淫乱的意思,是欲望太过的意思。如追求享乐,拼命的争夺名、利、权等。“乱”是指整个秩序大乱。例如民与王的关系颠倒。
“民为本”对不对?不对!民为母,而且民为婴儿之母。所以老子说“摶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甲骨文的“王”字,不是统治者的意思。“王”是指通天延地。“王”就像是婴儿,民就像婴儿之母。王与民的关系应该像婴儿对待母亲一样,他对母亲要无限依赖,离开母亲就无法生存。以人为本?官也是人,王也是人,富人也是人……以民为本?则王应在民之上。以民为母?儿子长大了可对母亲孝敬。但不可能完全孝敬,更不可能完全依赖。以民为婴儿之母!领头的人像婴儿一样,而民是他的母亲。所以什么叫乱序呢?就是把秩序都给弄乱了。“王”变成掠夺者,人民变成被剥削者。所以,夏灭亡了。
商末又出现同样的情况。古公亶父,周文王之祖,写了“德”论,然后出了周武王把商给灭亡了。古公亶父的“德”论写在龟板上,藏在龟壳里。所以,成汤禁三风而灭夏。世传“连山”。古公亶父作“德”论而亡商,世传“归藏”。成汤“禁三风”是用符来写的,而古公亶父的“德”论是用甲骨文写的。2003年,陕西出土逨鼎逨盘,记载了单逨的事迹。周宣王四十三年命单逨为历人。单逨可以筑十鼎,而王只能筑九鼎。这些历史事实,在陈光柱《老子研究》中均有详实的考证。
周宣王去世,周幽王继位,如果单逨是老子的话,五千言就是教训他。《老子》压根不是给老百姓写的,也不是给官僚写的,而是给王写的。《老子》的读者对象是针对王的。什么没落奴隶主阶级,什么主观唯心主义,什么愚民政策,本来就不是教训老百姓的,他教训的是王。《老子》用什么写的?是用西周甲骨文或金文写的。《黄帝内经》用什么写的?《黄帝内经》最晚也是用大篆写的。
所以,不懂得中华民族的符示,不懂得中华民族的文字,不懂得甲骨文,不懂得金文,不懂得大篆,就难以了解中华文化,就难以了解什么是《老子》,什么是《黄帝内经》,什么是中华医道。
欲窥医道真谛,须破解汉字隐匿密码
中文的名有九义,而概念是固定的。名有浅义、深义。深义有本义、寓义、隐义。浅义有末义、喻义、借义。近代以来又出来它义,即异义、西义、畸义。
例如中华:中的本义是空动,寓义是根本。而“华”的本义是化变,寓意是用显。中为本,华为用。中华就是求本致用。中华文化是求本致用的文化。所以中华文化一再追溯本原。
西方人总是往下找,找具体的物质结构,把它越分解越小。就像这个房子,如果一看到房子首先想到房是钢筋水泥或木料砖瓦盖起来的,所以分解成一块块的砖、一块块的水泥……把房子分解成砖土、水泥的时候,房子已经没有了。当把人分解成器官、组织细胞的时候,生命已经没有了。而中国人根本就不看重这些细微末节的东西,一再求本索原,一再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本原是什么。中国自古以来,都在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本原,而且是在无限的运动过程中追求自然和生命的本原。西方人却在具体的物质结构中寻找世界和人体的实质。二者的思路完全相反。所以中华文化是求本致用之道。
从上述可知这个“华”的本义就是自然和生命发展变化的过程。而“华”的寓意是“用”。后世将华写作“花”。名花有主的“花”是什么义?是喻义。花和尚的“花”是什么?是借义。花钱的“花”是什么?是末义。
所以,中文名本来有六义,有本义、寓义、隐义、末义、喻义、借义。而近代以来又出现异义、西义和畸义。为什么叫异义和西义呢?就是说中国人在翻译西语的时候,借用了大量的中文,把中名变成了西语。这样中名就出现了牵强翻译的异化义和完全直译的西化义。而反过来,用西化的概念再来解释中国文化,又出现了畸化义。
举个例子来说,比方说“气”字。“气”的甲骨文是平直延伸的三横。“气”的金文是上横左上弯,下横右下弯。“气”的大篆是上下三横皆左上弯,右下弯。“气”的本义是什么?“气”是无限的运动,后来发现这个运动不是直线的,而是弯曲的运动。西方人原来都认为空间是绝对的,是静止不变的,而爱因斯坦和普朗克认为空间是弯曲的。中国人早就认为自然和生命的运转是弯曲的,是无限的。大篆干脆就写成天限弯曲的运转态。
除了它的本义以外,还有好多寓义、末义……例如社会之道中气象的“气”,风气、脾气、志气、豪气、正气的“气”都是寓义或末义。后来翻译西语时译成氧气、氮气等,就成了具体的物质。出现了西化义。反过来又用具体的物质来解释“气”,如“气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这个“气”完全是畸化义,中医没有这个意思。于是又延伸出阴气和阳气是对立统一的双方,五行之气是五种物质等,完全都是畸化义。如果用末义、借义来理解中文名的本义、隐义、寓义、喻义,中华文化会变成什么可想而知。如果用西化义和畸化义来解释中华文化,解释中医,那么中医成什么样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说中文名有九义,而现今又多用异西畸。就象中华文化与中华医道有八大境域,学技只是其末,而今只知微学末技,不知道德术理一样。
从以上举例说明,如果不懂得甲骨文、金文和大篆,就根本不可能懂得老子,也不可能懂得中华文化。《老子》中有些争议最大的,比方说“无为”。甲骨文有为显,无为隐。隐不是没有。就像一个种子,在地里长出来,生命不是从没有到有,而是由隐到显。本来生命就存在的,因为种子本身就是生命的延续。但是生命信息都隐着,所以等它长出芽以后就开始显现。显就是有,而无就是隐。展示自在之本时用本义,有无相对时用寓义。所以这个“无”是隐,“无为”就是由显归隐的过程。大道无为。
现在保健营养学认为保健品都是很有营养的,便在这营养过剩的时代大量推销“营养”。可是,如果按照营养学的观念,麦子、谷子、稻子的化学成份都是碳水化合物等,那么它的营养价值是不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把麦子种在地里,谷子种在地里,稻子种在地里,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长出来的是各式各样呢?
决定生命的不是化学物质,不是“有效成分”,不是营养。高温加热,分解提取的所谓有效化学成份中,其原有的生命光微、生命形器、生命态势、生命化变、生命枢机、生命数序、生命神气、生命空时等都荡然无存。
所以,不懂得甲骨文,不懂得金文,能懂得老子吗?汉代许慎撰《说文解字》时就没看到甲骨文,他就用小篆和楷书来解汉字,他就用儒家的思想来解道。而现在让你是用西方的语言来解中华文化,是用异义、西义、畸义来解释本义、寓义、隐义。这其中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这种情况下,你想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华医道谈何容易!
中国古代技是技,术是术,技下而术上
所以不懂得甲骨文、不懂得金文、不懂得大篆,想看懂《黄帝内经》是很难的,因为《黄帝内经》之文大部分都是本义、寓义、隐义。而且在中国春秋战国以前,基本上是一字为名。很少一字不成义。而现在的人必须两字或多字才能作为一词。这都是翻译西语时借用中文而成的。
比方现在所说的“技术”。中国古代技是技,术是术,技下而术上。术是什么?术是法则,是自然法则、生命法则、社会法则。所以《黄帝内经》第一篇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术是非常高的,比“学”大多了。而这个“技”是技巧。所以技是技,术是术,结果翻译西语的时候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把术弄到最低。例如把武道变成武术,弄到体育下面的民族体育下面。本来“武道”最大,体育最低。现在倒过来了,把体育弄到上面,把武术支到下面去了。医术、易术、艺术等也是这样。
现在什么都是学,人类学、信息学、系统学、工程学、中医学,以为“学”字是多么至高无上,多么伟大。其实,甲骨文里的“学”字有分别、限制、管束、管制义。所以老子说“绝学无忧”。为什么叫“绝学无忧”?现在人的解释是,老子说不要科学、不要知识。人家的“学”是管束的意思。作为一个王,不要以个人目的与私欲去管束老百姓。你是人民的婴儿,婴儿怎么能管制母亲呢?什么是管理学,外国人的企业管理,讲一次课几十万,那些企业家们一交几万元去听人家讲。外国人的管理学是把人当机器。中国根本不是这样的。把人当机器管,那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还有一个甲骨文的“科”字,有能够测量,能够客观化,能够定量义。科学是什么?是分科的,可以测量的,可以客观化的,可以定量的、被限制的知识体系。
现在我们所说的好多话都是西方的话。例如所谓“理论”,在中国理是理,论是论。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理是什么?理是关系,自在关系的显现。为什么叫“天理昭昭”?“天理”就是自在的关系。自然的关系,社会的关系,生命的关系,那就叫理。现在把理论搞到科学的下面,而中国古代的理在学之上。中国哪里有现在意义的理论?天理是什么内容?有人说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也没有。那么关系是什么物质?关系有没有质量,关系有没有速度,关系有没有实体,关系能不能定量,关系能不能客观化,关系能不能还原,关系能不能分解……决定自然、决定生命以及决定社会、决定家庭、决8定个人命运的是什么?是物质吗?对一个家庭来说,有多少钱、有多大房子,决定家庭的命运吗?
所以说,决定家庭命运的是什么,是关系!夫妻关系、子女关系、社会关系……夫妻关系失和,你有多少钱都没用,这是一个痛苦与灾难的家庭。夫妻及其他关系和谐、协调有序,这就是个幸福家庭,即使贫穷也只是暂时的。决定社会、决定企业、决定家庭、决定个人的不是物。物之上有无限的道、德、术、理,以及空、时、气、和、数、序、类、机、化、变、态、势、象、形、器、基等等。所以说这都是翻译西语的时候借用中文的名,把它完全西化。什么理论、体系、框架、概念、逻辑、判断、推理,什么整体、系统、综合、分析、宏观、微观、主观、客观、主体、客体、定位、定量,这些都是实体结构领域的概念,而中医远远超越并包容实体结构领域。
中医入道门径——“悟道”的神机
中华医道的博大精深,无限的有无,无限的时空,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视深渊尚可测,观虚空不能知其际,根本看不到它的边。所以,中华医道远远超越实验科学,并可包容人体医学。
天道、地道、人道——大道之三
以上简单地举例说明识文的重要性,就是要懂得中文名的本来意义是什么。现在所看到的概念都是西方的,多是西化义和畸化义,很多都不是中国的话。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是西服,过的节日也是西方的节日,说的话都是西方的话。至于说物质财富,本来就是自然的,谁都可以动用。有人说中医不吸收现代的东西,其实,现代的一些仪器设备本来是个工具,工具是人人可能应用的。可以说无科技不能强国,但无文化足以亡国。中华之道多么广大无际,中华文化有道、德、术、理、智、思、学、技。中医有医道、医德、医术、医理、医智、医思、医学、医技。现在有些所谓的“中医学”,不但是医道之末,而且很多是西化的、畸化的。这些我们这次先不展开论述,现在只把大道简单地打开,让大家看看道的广大无际,并可从中感悟入道的门径。
大道有三:天道、地道、人道。其中,人道有天人之道、入世之道、生生之道。入世之道包括社会之道,生生之道包括生命之道。我们把生命之道打开来看看。这个生生之道包括时道、机道、形道。“时“不是现在所说的时间,我们现在所说的时间是“时”的量度,根本不是中名的“时”。《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道爻》载: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也。所以中医讲的就是“时”。时道显示生道、气道、和道。生不是产生,生示显现。甲骨文的“生”字,示聚延微显的过程。生道就是显道,而不仅是现在所说的产生。气示运动方式。运动方式是无限的。“和”是什么?和的寓义是相互作用。和道是相互作用之道。
自然过程中,有无限的运动方式,各种运动方式都相互作用。这个自然不是现在所说的自然,现在的自然是什么意思?物质世界。中国古代自然不是指现今所谓的物质世界。自为始,然为终。“自”就是开始,“然”就是结果。从始到终,由终到始,什么意思?过程的意思。现在所说的宇宙是什么?是不是天体?是不是我们看到的天空?但是中国古代的宇宙不是这个意思。“宇”是无限的“空”,“宙”是无限的“时”。空时也不是现在所说的空间和时间。日常人们理解的空间、时间也不是真正的空间、时间。
和是相互作用之道,和道显现数道、序道、类道。数是作用方式,序是作用序列,类是作用类别。阴阳五行、三元六气、九宫八卦,全是“数”,这个“数”不是数量数字的“数”,不是一个、两个的数,是自然之数,就是相互作用的方式。“序”是序列,《周易》是二序列,阴阳、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扬雄的《太玄经》是三序列。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邹衍的《五行大义》是五序列。“类”是类别,相互作用的类别。如阴阳之类,三阴三阳之类,五行之类等。“机”,万变发于一机。“机”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机”就没有化变,“机道”是化变之道。所以,机道必须首先显现发道。
比方说电视机,怎么也打不开,用遥控器一按就开了;这个门,踢也踢不开,撬也撬不开,用钥匙一拨就开了。为什么能开?他发动的是机。微小能量可以启动枢机,微弱信息可能引发突变。所以机道还包括化道、变道。“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变道有态道、势道、象道。态是变化的方式,势是变化的属性,象是变化的显现。西方最近几年才知道什么是信息。有人问维纳什么是信息?他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他不能给信息下定义。
其实他们所说的信息是物质的变化方式的显现,我们所说的“象”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显现。“象”完全可以包括信息,信息是非常小的一部分,而且信息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老子就说“其中有信”。无生有,有生于无,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而庄子说“万物出于机而入于机”。出则为信,入则为息。
形不是现今所说的形体。形道显示器道、基道、物道。“器”,这个“器”好像是个东西似的。其实,“器”才不是东西。器有四个口,然后犬伏其中,它象征着各类局域性空的隐伏和聚合。升空、降空、出空、入空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和空。人们认为空间是静止的,是绝对的。爱因斯坦却认为空间是弯曲的,普朗克描述的空间是“量子化”的弯曲空间。而实际上弯曲空间属于圆空。圆空之后有开空,开空之后还有合空,合空之后还有虚空……等等。
所以“器”是“生化之宇”。“宇”是什么,“宇”是无限的空,生化之宇就是生化空。所以器是“生化的局空”,是一种生命的局空。“器者有容乃大”。“容”是什么?你们说这个房子最有用的是钢筋、泥、砖瓦吗?房子的体与结构,在盖房子的时候,它是最有意义的,在房子盖起来以后它的意义已经不需要了。有意义的是什么?是空!这个空越大,作用越大。除了空以外还有什么?一个总统坐在这里,一个庸人坐在这里,这个屋子的作用是否一样?所以这个屋子除了空以外还有运动态势、运动方式、相互关系等等,这些都比体重要的多。把这个房子还原成砖瓦、泥土等,那么房子还存在吗?把一个人体分解成组织、细胞等形式,那么生命还存在吗?
中医尊崇天人合一、形神合一
现在“中医研究”总在追求经络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怎么不追求感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思想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智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经络是一个生命活动方式,它只有在活的生命过程中才存在,离开活的生命过程,经络是不存在的,在实验室里显微镜下看到的所谓“经络”是物理现象。把一个中药分解成有效化学成分,那还是中药吗?
《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就说“上守神,粗守形”;“上守机,粗守关”;“机之动,不离其空”。上工守神,粗工守形。上工守机,粗工守关。而机之动,不离其空,生命的神机发动不能离开生命空。结果现在的解释说空是穴位。那么什么是基呢?基是生命之始。有了生命空以外,必须有生命基才能发生生命物。什么是生命基?这是一种程序,就像电脑软件一样,必须制定一个程序,然后电脑才能运行。这个生命的程序是非常严格的,而且贯穿生命过程的始终。
半个世纪以前,西方才刚刚知道什么是波粒二象性,什么是场。可老子早就说过:“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无限运动的光波相互作用,与无限微小的粒子化而为一,才能追溯自然和生命共同的本原。这个光就包括波。它实际上是一种波动性。像经络的传递也是这样。现在把气解释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把营气解释成流动在血管里的营养物质,把血解释成流动在血管里的红色流体,把经络解释成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经络不是血管是什么?经络怎么运行呢?经络是个生命活动的联络方式,例如生命信息的传递、生命能量的传递都是一种波动性。
做个物理实验,比如这里有一串球,你把边上这个球拿起来,打击附近这个球,对面边上这个球飞起来了,中间是一动不动,这是力的传递。而光的传递,是个波动过程。经络的传递也是这样,它没有所谓的物质流动,它是一种波动,它是包括生命信息、能量传递的联络方式。当然经络的波动性传递只是一个方面,除了生命能量和生命信息的传递之外,还有反馈、协调、演变、运化、发生、统摄等等。什么气血运行,什么物质结构,什么物质基础,完全是曲解中医。
光之下是微。《灵枢·九针十二原》还说:“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光与微之下才有体。体之下还有整体、系统、部件,部件之下才有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这个器官的“器”是他们借用我们的词,我们的器本来是指生命局空的,是生化之宇。把这个“器”与“官”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词,变成概念,叫做“器官”。这个“官”字不是实体的意思,也不是社会上的“官僚”的意思。把这两个合在一起,搞成器官,变成实体结构,原来的意义完全没有了。西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形的最下部分,结构领域的实体层次,生物大分子水平以下。而现代物理开始离开了实体研究的基地,大踏步地向系统和整体层次前进。所以西方在物理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它对其以上的生命之微、生命之光、生命之基、生命之器、生命之象、生命之势、生命之态、生命之变、生命之化、生命之机、生命之数、生命之序、生命之气、生命之神、生命之时、生命之空等一片茫然……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大量的交通事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汽车的零件和功能发生问题了吗?在交警的视线里,汽车的结构、汽车的型号、汽车的零件、汽车的形状有没有意义?交警看的是什么?汽车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而主导汽车运动方式与相互关系的是谁?是司机。司机的作用是什么?司机的作用是汽车的主导方式。汽车的运动方式就是汽车之气,汽车的主导方式是汽车之神。当汽车修理厂把汽车修理好了以后,说你零件没问题、功能没问题,上街吧。上了街车毁人亡,什么原因?汽车之神、汽车之气在将来的运动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修理厂根本就不知道,他无法把握。
汽车撞坏了怎么办?到哪儿去修?当汽车的零件和功能坏了谁来管?汽车修理厂管!汽车的运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失和谁来管?整个交通部门来管!从交通部部长到司长、局长以及到下面的交通警,管的就是汽车的运动过程、运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整个交通规章、交通制度是干什么的?都是教育和管理汽车之神的,规范和协调汽车之气的。如果交通部把所有的司长、调度、专家、交警全下放到汽车修理厂去学习修理汽车的零件和构造的话,这个交通部门会怎么样?铁道部把他的工程师、调度员、司长、局长、站长都送到机车车辆厂去学习火车的零件、结构和功能的话,铁道部会怎么样?
人体结构和功能发生问题谁来管?西医学管!人的生命运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失和谁来管?中医来管!就运动方式与实体结构的关系而言,中医相当于铁道部、交通部、能源部、信息部等部门,而西医相当于机车车辆厂、汽车修理厂、电脑硬件维修厂等企业。《周易》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都不是形体。西学不可望中道之项背,论器也不可同日而语。上守神,粗守形。连形都不守,是粗工吗?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连形都治不了,是下工吗?《黄帝内经》称养生者为“人”,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称医生为“工”,有上工、中工、下工。而现在称“师”,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当时岐伯才可称师,现在到处都是师。
西方的医疗思路是一把双刃剑
高血压长期服用降压药,最后几乎全部死于中风;糖尿病终身服用降糖药,最后几乎全部死于并发症。什么原因?这个血压升高并非完全是坏事,血糖升高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本能的生理反应,你盯着降它干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粮食价格上涨了,怎么办?你把粮食价格人为降下来,农民不种地了。你说农民不种地,进口小麦。进口小麦怎么样?农业破产了。用降糖药、用胰岛素,那胰岛不干活了,死了……问题是既然糖代谢出了问题,那么脂肪代谢、蛋白代谢肯定都出问题了,其他生命运动方式也都出问题了。只盯着一个化验指标,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后心衰、肾衰,眼睛瞎了,腿烂了把腿锯掉了……哪有这种思路,莫名其妙的思路。
又如高血压,可以举一个水泵的例子,河道阻力加大,水泵来浇地,必须加大压力,水就能流过去。血到你脑部有困难,也到不了脚部,所以血压升高,是为了把血送到脑部、送到四肢,你把血压人为降下来了,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血到不了脚部,脉管炎、雷诺氏病了;血到不了脑部,结果脑软化、脑中风了。长期使用扩张血管药,越扩张血管越脆,结果脑血管破了……
为什么不从根本上解决,解决生命运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解决生命数序、生命枢机,以及生命局空、生命场,包括所谓生命能量、生命信息的失和。这些都不解决,光盯着某一指标。比如大河里下来了好多淤泥,然后你就化验一下,这里有块石头,说这个指标高了,应该把这个石头拿掉。石头多了,泥沙也多了,垃圾也多了,还有各种有害物质,各种看不见的东西都多了。你找到一个指标有什么用,老盯着这个指标,你今天把石头挖尽了,明天又下来了怎么办?天天挖,挖累了,挖不动了,泛滥成灾了。怎么人类都到了如此地步?
脸上长个疮,然后抹点粉,说好了。抹上挺好看,第二天掉了又抹,那疮却越来越大了。所以,已病治不了,高血压治不了,心脏病治不了,糖尿病治不了,癌症治不了,风湿病治不了,身体的很多病都治不了。一个感冒,都要输液好几天。为什么中国人不怕流感,西方一听流感都吓的要死?所有老百姓都知道感冒发汗就能好,喝点姜汤发点汗就好了,所以中国流感很少死人的。西方人根本不懂,感冒输液,而且使用大量抗生素,越输液,冰凉的水进去,越不利发散。而且对肺、肝、肾危害都相当大。感冒应该用发散,“其在表者,汗而发之”,特别是风寒,宜用辛温发汗的方法,而不是输冰凉的液体……
又如癌症,本来生命把肿瘤包围起来了,所谓淤血就是不给它血液供应,而对肿瘤进行限制。有的医生用大量活血药、破血药,还有医院对非手术适宜症的患者进行手术、化疗、放疗等,把包围圈打开。打开以后,它就会迅速转移。本来生命的应激调节方式已经把它包围起来了,你非得给它打开。还有一开始是吓唬人家,本来人的自信心影响着整个生命运动,因为自信心属于生命之神,如果首先打击自信心,说你得了不治之症,下了死亡判决书,自信心马上丧失,人便立即失去应急调节能力。就像一个企业遇到困难时,老板说我们的企业垮了,所有员工都不干了。如果老板说我们企业一定能翻身,我们一定要大发展,员工都拼命地干。所以,首先打击自信心是导致疾病不治的主要原因。如类风湿是不死的癌症,癌症诊断是死亡判决书,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高血压不可治愈等等的说法,均是严重地打击了生命对自身疾病调和的自信心。
又如大量地使用抗菌素,损害肾脏、损害肝脏,最后出现肾衰。肾衰以后用激素,激素用过以后用透析,透析用过以后换肾,换肾以后用抗排异反应药,终身服药,最后还是肾衰死掉了。这样的病人就必须终身依赖于医院。所谓现代医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大工业生产时代的产物,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社会的产物。资本家要赚钱,你不依赖它,能赚钱吗?!它必须让你依赖仪器、依赖设备、依赖药物,才能赚钱。国外有的财团完全靠着全世界的医疗市场,他才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富翁。所以说,这种医疗思想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取得成就的同时,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已经是不可估量的。
重拾自然本色——真实的继承与回归
以上悟道的过程中,我们给大家简单地过了一下医道的一些常识,但这只是打开了其中的极小部分。然而我们就看到中华医道的博大精深,无限的有无,无限的空时,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视深渊尚可测,观虚空不能知其际,根本看不到他的边。所以,中华医道并不局限于实验科学。但如果把自己纳入西方医学的轨道上,一旦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企图寻求自己的科学性,乞求人承认自己也是科学,那你就要完全受科学的制约,接受科学的检验。是你要把自己说成是人家的科学,然后人家说你是伪科学。
为什么呢?同一个研究思路,同一个实验方法,同一个客观指标,同一个定量数据,同一个逻辑思维,它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一个。如果有两个结论,肯定有一个是错误的。如果出现了两种理论体系,那必有一个伪科学。所以,反对中医论者,说中医是伪科学。自己说自己怎么怎么伟大,过去怎么怎么繁荣昌盛多少年,现在又取得了多少巨大的成绩……取得什么成绩?主要是西化的成绩,而丢掉的是千秋传统。现代“中医学”与中华医道背道而驰,远离我们祖先的传统与文化,以及其术理纲纪与道德根本。
所以,现在的“中医学”面临着深重的危机,它的各个方面都几乎变成了西医学可怜的附属物,只能乞求人家承认自己也有科学的成份。所以中华文化和中华医道的消亡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斩首。当时日本消灭“汉医”的时候,就是用的这种方式,把汉医彻底消灭,不让他存在。第二种方式,叫做“去势”,就是把你本性的东西消灭掉。“废医存药”,“废医验药”,还有一些人主张取消中医,都是“去势”。他们把最根本的道术拿掉,把你的所谓药物留下,用实验研究来检验,使之变成西药。所谓中药现代化就是把中药变成西药。第三种方式,人妖方式。人妖方式就是不杀头,也不给你去势,而是给你打激素。本来男孩子就不像女孩子,穿上花衣服也不像,学女孩子走路也不像,可给打点激素,就像了,甚至有的比女孩子还漂亮。我们的国家历来特别重视中医,支持发展中医。中医存在的问题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高位截瘫。中医西医化表面上看起来非常漂亮,取得了这么多成绩,有这么大的学术共同体,有这么多科研课题,有这么多成果。但是人妖到了四十多岁,一旦不给打激素,会变的特别丑,男孩子不要他,女孩子也不要他……
这三种方式,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叫做断子绝孙。有人可能会说这有点儿危言耸听,可实际上这是继续如此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要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儿孙,我们不能挖断自己生前生后的根。上世纪的西方已经出现了第三次科学革命,物理学早已离开了自己实体还原分析研究的基地,向系统、整体、状态、信息等领域挺进,从而大踏步地向东方靠拢。一大批科学家、哲学家惊呼物理学骤然兴起的这场革命是向中华文化、中华之道的回归。人类是两条腿走路,是中国的古代迈出了道法自然的第一步,而把实体的“还原”分析留给了近代的西方。当其实证的潜力穷尽的时候,科学的革命性嬗变就会到来。西学东归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性过程,中医西化是人为造成的阶段性误区。
21世纪是东西道科交汇的世纪,21世纪是中华文化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中华医道复兴的世纪。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复兴中华文化,而复兴中华医道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契机。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的时期,西方高举人文与科学的大旗,推翻了宗教与官僚权利的统治,迎来了资本权利、科学权利与物质昌盛的时代。然而,当科学取得了统治地位的时候,就会成为人类走向未来的桎梏。科学的发展规律是否定之否定,就像科学否定宗教统治一样,必须否定科学主义的统治,人类才能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