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人参归脾丸,哪个对脾胃更好?
对于脾胃不好的人,通常可以使用中成药。而这类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人参归脾丸。但是,如何服用,服用哪一种,很多人却不很清楚。不能单凭价格、产地,甚至心情来决定用药,而是要根据自己身体状况有一个总体辨证把我。同样是脾胃不好,但是症状不同,身体条件不一样,那么用药也要有所不同,否则就可能吃错了药。这里面不存在,服用哪个药物更好的问题,而应该是哪个更适合自己的问题。
参苓白术散,主要功能是健脾祛湿,适合脾虚有湿的人。适合脾虚夹湿证:气短乏力,形体消瘦,胸脘痞闷,饮食不化,肠鸣泄泻,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它的主要成分是,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白术、山药、甘草、大枣。
附子理中丸,主要功能是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主要成份白术、党参、附子、干姜、甘草。也就是说,适用于脾阳虚,腹部有寒凉,消化功能偏弱,且有反胃想吐等等症状。
人参归脾丸,具有调理心脾两虚、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主要成分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当归,木香,远志,龙眼肉,酸枣仁。
总之,这三种中成药都调理脾胃,但各有不同。简单来说,人参归脾丸侧重于健脾养心,即脾虚而又有心神不宁,附子理中丸重点是温补脾阳,而参苓白术散着重于去脾湿,也就是大便常有溏泄的症状。
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的。用于脾虚泄泻,一些脾肺气虚引起的咳嗽痰多 。故本方主要特点就是治疗脾虚夹湿的。并有保肺之效。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其中温中散寒之力较理中丸更强,且能温肾,适用于脾胃虚寒之重证或脾肾虚寒者。以脘腹疼痛、下利清谷、恶心呕吐,畏寒肢冷为辩证要点主要用于寒邪伤到脾胃或脾胃虚寒所导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发冷的病症。慢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属中医脾胃虚寒证的都可以用此药治疗。阴虚火旺者(表现为舌红、少苔)慎用;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它的作用主要就是,是温中健脾。
人参归脾丸的成分里有人参,人参是大补药,吃多了对身体并不是有好处的。这两种补益药其他成分配方基本相同。服用归脾丸或人参归脾丸有健脾益气、养心补血的作用,人参归脾丸中有龙眼肉、炙甘草补血养心,重在补气养血、健脾养心,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两亏引发的心悸,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诸症。对治疗患者面部泛黄、失眠健忘、身体感到劳累等病症有很好的疗效。人参归脾丸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的功能,对于心悸症的人治疗效果很好。主要是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不是健脾化痰利湿的。
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补气健脾,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附子。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三种成药虽然都有健脾的作用,但附子理中丸里有附子和干姜,都是大热之药,主要治疗手足冰凉,怕冷等症状。单纯脾胃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参苓白术散和人参归脾丸。
四君子汤:主要是调理气虚的体质的,作用是益气补中,温养脾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尤其适用于脾胃气虚症,症见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气短懒言、头晕目眩、自汗、倦怠无力、诸证活动后加重、纳少便溏、四肢软弱,舌淡苔薄白,或有齿痕,脉细弱,易感冒等。
六君子汤:健脾,增加理气、化痰的作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在四君子之上,加了陈皮、半夏两味药,增加行气化痰的作用。此方对于脾胃阳气不足,痰湿阻滞的情况,效果较好,和四君子汤比起来,这个六君子除了补气之外,还兼有理气化痰的作用,补而不滞,堪称经典。
香砂六君丸:健脾,理气的作用更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在六君子汤之上,增加了木香、砂仁两味药。用于益气、健脾、和胃。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之症。香砂六君丸,比较六君子,理气的作用更强了,对于脾胃气虚,导致气机壅滞的,效果更好。注意:此方不大适合阴虚之人,因为毕竟温药居多。
香砂和胃丸:应对肚子胀疼、不消化、没食欲。木香、砂仁、陈皮、厚朴(姜炙)、香附(醋炙)、枳壳(麸炒)、广藿香、山楂、六神曲(麸炒)、麦芽(炒)、莱服子(炒)、苍术、白术(麸炒)、茯苓、半夏曲(麸炒)、甘草、党参。现代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节。季节交替之际,脾胃病更易多发。对大多数脾胃不和的患者来说,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部胀痛、大便不调等可用香砂和胃丸来调治。
牛黄清胃丸:应对胃酸胃痛、大便干燥。牛黄、大黄、菊花、麦冬、薄荷、石膏、栀子、玄参、番泻叶、黄芩、甘草、桔梗、黄柏、连翘、牵牛子(炒)、枳实(沙烫)、冰片。清胃泻火,润燥通便。用于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乳蛾咽痛,便秘尿赤。胃痛的一般情况会伴随有胃酸增加,口渴的情况出现,以及会有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情况,这个时候可以食用牛黄清胃丸等中药。
加味保和丸:应对暴饮暴食,助消食。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炒),麦芽(炒) 。节日之后的脾胃不适多为食滞胃脘证,发病前患者常有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史,表现为饮食停滞、打嗝出酸腐之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治疗可用消食导滞的法则,用(加味)保和丸、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等中成药较为合适。
摩罗丹:应对胃炎、胃疼。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茵陈、延胡索、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鸡内金、三七、白术、地榆、蒲黄。萎缩性胃炎患者适用摩罗丹,它药物组成较多,只要对证,其他胃病同样可以服用。主要起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等症,凡有阴虚、湿阻、气滞、血淤均可使用,但有气虚无力、面色无华、手足不温等表现的阳虚患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