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头晕眩晕的特效穴
取穴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常单一选用以下三穴。而其中尤以额中穴(笔者经验穴)多用,效果也较好。额中穴,适于气血亏虚型、肾气不足型。阳陵泉穴,适于肝阳偏亢型。丰隆穴,适于痰浊中阻型。
操作方法:
阳陵泉穴:取坐位或仰卧位,腓骨小头内斜下1寸凹陷内,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阳陵泉穴,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证用平补平泻法捻转。每次捻转间隔10分钟左右,共捻转3次。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2个疗程。
额中穴:为经验穴,在上发际正中与印堂穴连线之中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平刺额中穴约1.5寸,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证用平补平泻法捻转。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丰隆穴约1.5寸,得气后,实证用提插捻转泻法,虚证用补法捻转,虚实夹杂证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2个疗程。
案1 眩晕(肝肾不足)
苗某,女,32岁,工人, 2008年12月28日初诊。诉头晕3天。3天前,因情志不遂,导致头晕、头胀、失眠,第二天血压140/80mmHg,当地医生诊断为梅尼埃病,输液治疗,未见效。来诊时,头晕加重,伴有头发胀,眼眶胀痛,口干思饮,耳鸣,颈部无不适感,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心烦易躁,饮食尚可,睡眠较差,两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尺沉弱。
此为肝肾不足,肝失濡养,肝气上逆,风动而致头晕,选额中穴平刺。
治疗经过: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额中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约1分钟,头晕略轻,每15分钟捻转1次,运针3次后,头晕消失,头转清亮,如正常人一样,每日1次,连针3次,巩固,随访3个月未反复。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会于头部,额中穴属于督脉,督脉主阳,贯脊属肾。而本案头晕发作,由情志不遂所致,头胀发晕,眼眶胀痛,睡眠欠佳,与肾阴不足,肝失濡养,肝气上逆有关。而平刺额中穴,头晕转为正常而获愈,说明额中穴具有调补肾阴、濡养
肝木、平降肝气、清脑开窍之功,因此可知,针刺额中穴,滋肾治肝,而头晕自安。
案2 眩晕(痰浊中阻)
张某,女,农民,河北人,2008年12月9日初诊。眩晕发作2天。自觉天转地旋,恶心欲吐,不敢动,动则眩晕加重,经多方治疗不效,前来就诊。诊见:血压120/80mmHg,头晕头沉,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
此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治以祛湿化痰,升清降浊,取丰隆穴针刺。
治疗经过:取丰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直刺丰隆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1~2分钟,眩晕即刻缓解,头转清亮,每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每日治疗1次,连针2日,诸症悉除,巩固治疗5次,随访1年,未反复。
本案眩晕,证属痰浊中阻,恶心欲吐,与胃气上逆有关,用泻法直刺丰隆穴获愈。丰隆穴用泻法治疗,具有平降胃气、化痰利湿、升清降浊之功能,针刺丰隆穴,故头脑清亮,眩晕即止。由此可知,浊气得降,清气得升,眩晕自愈。
案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湿内阻)
侯某,女,73岁,退休工人。2007年6月20日初诊。眩晕6小时。下午2:40突然头晕、头痛,天转地旋,周边人扶持床上躺卧,当翻身时,眩晕又发,有恶心感,未呕吐,无耳鸣。颅多普勒彩超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形体俱丰,胃脘堵闷,嗝气呃逆,恶心欲吐,口干、口苦。血压160/80mmHg,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左关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