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桂枝的用法是怎么样的
桂 枝
下一个讲下桂枝,“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桂枝在《伤寒论》条文中出现次数是43次,也是比较多的。
但这里头要先说明一个问题,实际上仲景先师用的桂枝到底是哪个?有的时候我的学生也问我,我跟他说你想听实话还是听假话?他说听实话,我说那好吧,那你坐下我跟你慢慢说,这里头事儿多了,我说完之后你也别急。实话就是,哪个都不是。为什么?首先,仲景先师他讲桂枝,对吧?咱们看到大量的魏晋南北朝以前的书告诉你用桂心,桂心和桂枝可不见得是一个东西。什么叫桂枝?必须得是桂树的嫩枝,春天长的那个才行。我说句实话,国内的药房我没见到,咱们用桂枝顶多是用什么?只能是枝儿,嫩不嫩保证不了,对吧?它已经木质化了。我个人在临床的时候习惯喜欢用什么?紫油桂、桂皮。那么有日本学者考证说,这个桂枝实际上是用肉桂,我觉得不要纠结于这个,用哪个我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仲景为什么用?枝者发散也,它就是为了发散。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在临床上摸索,发现桂皮里头含的这个物质更丰富一点,效果更强,紫油桂强上加强,更好,但是还是欠了一点发散的作用。所以我在临床上怎么弄?紫油桂和桂枝各半,掺一块用,效果基本上无孔不入,特别好用。
在《本经》里头,实际上桂出现两个版本,我们知道其实还有一个菌桂对吧?“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所谓牡和菌,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就是古人对于这个门轴问题的一个考证。牡桂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临床说的桂枝,菌桂就是那个肉桂,这个没有质疑。
我看了一个疏注,觉得言简而意赅,四川医家黄杰熙先生这么讲,“入心肝,温通血脉”,我觉得这句话廖廖几字把整个桂枝的核心说的一览无余。因为肝木得温才能生发,心得温才能通血脉,而且这个温的过程,实际上就已经把肺的寒邪去掉了,没有这个的话它温不了。1上 气
什么叫“上气”?气机上逆,对吧?这个在《伤寒论》条文中比比皆是,非常多。打一比方,桂枝加桂、苓桂甘枣,它俩治奔豚的吧?那么谈到这儿,我想简单说两句,什么是奔豚?我们好多同道在一块交流,就说这个奔豚症到底长什么模样,对吧?仲景说的很简单,“气从少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那么这个东西怎么上去的?我跟大家讲一真事,我过去也找了,后来发现找不到,但后面反复读伤寒条文,读着读着,忽然之间好似神游于仲景之庙堂,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是奔豚。就这么讲,叫比比皆是,满大街都有。什么叫奔豚?奔豚首先在《难经》第56难里头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它中间说一句话,“肾之积,名曰奔豚”。那么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豚者水兽也,对吧?豚者猪也,猪为水兽,猪属亥水,那么奔豚就是肾水现在不老实了。肾水不老实往哪去?往心去,恐有灭心火之虞。
那么什么情况会造成肾水往心去?在《伤寒论》有这么两次,一个是“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对吧?那么心火在外头回不去,肾水趁虚而入,乘了心火,这就是所谓桂枝加桂汤证。还有一种,说了一个问题,“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它想上来,对吧?在脐下动。说明有一个前提,心火这个时候一定是虚的,肾水才能乘心。那么这种模型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我给学生说的时候都打这个比方,我采访他们说,你们坐没坐过海盗船、过山车?有坐过的,有没坐过的。我说没坐过的为这事你去体会一下,当你从高处往下跳下来的时候,心里觉得慌慌的,那个就是奔豚。为什么?由于这种物理的惯性,造成什么问题?周身之气血突然之间都涌向了哪?心脏。气从少腹上冲心,非常形象的。仲景那个时代没有过山车,所以仲景先师不能给你打比方说你做一回过山车就会了,但他会告诉怎么样?气往上冲。道理是一样的。那么我给我的学生出了一个方案,我说你们以后要坐过山车之前,先喝桂枝加桂汤,喝完了之后没事了。玩笑话归玩笑话,那么实际在临证中比比皆是。很多时候患者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奔豚,他会告诉你什么?大夫我心慌,我们都当心慌治了。有的时候不是,你看脉象肾水很旺,心火不足,这是奔豚,可能用一个桂枝加桂汤,很简单的就解决了。
“桂枝补心,平冲为用”,你看,从这个角度一切,桂枝主上气就很有道理。那为什么它能干这个事?我们知道,古人讲以桂树做钉,钉入则死,对吧?它敲到这个树里,树就死了,所以古人认为桂能制木。木者,生发者也,桂能抑制这种往上生发的作用,因此它能平冲。古人讲桂枝能平冲脉,或者叫平肝冲,因此它有了一个进行治疗上气的作用机制在里面。
这里头实际上我特意举了一个加减法,“理中丸方后注: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我在做这个课件的时候,举了大量的加减法,因为我认为好多仲景先师的用方用药特征,从哪儿才能看出来?加减,大量类似的加减就是他用药的真相。打比方,在这儿“脐上筑”,首先很有意思的是,它去掉了谁?苍术。当然了,那个时代苍白二术不分。它把术去掉,以去掉中焦分消之力,防止中焦之力过盛。那么这时候平冲之力不足,加谁?加桂,而且道理很简单,“脐上筑”,它讲“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实际上就是奔豚。
同样一个道理,那么心火旺的话,肾水自然不能乘心,这也是有这么一个机理在里头,也就是古人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彼此类推,对吧?彼者防此。那么,怎么防止肾水乘心?以桂治就OK了。2咳 逆
“咳逆”,在这儿我觉得不用赘述,这个我们在平时用的很多。桂枝既然能温心脉,能温血,能温肝,能平冲,咳逆咳喘也是自下而上,有上冲之意,那么桂枝自然能治,在这里内平冲逆、外解表证。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实际上,我们从两个方拆解,发现一个问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了两味药,厚朴和杏子,这两味药干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实际上在整部《太阳篇》的时候,尤其是桂枝证和麻黄证,你都能看到太阴的影子,这也是我们伤寒气化学派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叫开阖枢。太阳为开,太阴也为开,治太阳一定要照顾太阴。打一比方,这个就像干活对吧?你考虑照顾这个男人的感受,也得考虑照顾女人的感受,这是一个道理,虽然以某一方为用,但是另一方必须要有一个支持。就像是桂枝汤里一定要啜粥,开太阳也要开太阴,对吧?有的时候它就没有啜粥,然后怎么样?可能汗出的太过,或者呕吐了,那么很多问题就都出来了。同理,麻黄汤里头也有杏仁。从太阴的角度考虑,实际上你看,厚朴、杏仁强化了太阴,而且分别是谁?厚朴主足太阴,杏仁主手太阴,是这么一个概念。
那我们接着往后,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儿,那就是在小青龙汤里头,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麻黄和杏仁永远不见面。小青龙汤加减法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是加杏仁的时候要去麻黄,用麻黄的时候不用杏仁,这个很有意思,在《伤寒论》中也是一个很不好讲的问题,正常我们说麻黄和杏仁一配起来怎么样?能平喘。但在小青龙汤里永不见面。那么可不可以见面?也行,那你得知道它的机理。这个我们看能不能讲到后头,讲到的话单独给大家说一下。3结 气
“结气”这说了一个问题,什么叫结气?其实倒过来,结气就是气结。“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条文很简单,它的核心是数下了之后,由于又有表证,所以造成一个问题,“心下痞硬,表里不解”,那么用了桂枝人参汤,所谓人参汤就是理中,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加了一个桂枝。这一条我在临床用的时候,用法极其简单,只要看见太阳太阴这种合病,既有下利之证又有恶寒,那么就用这方,临床效果非常好。其中咱们说这个理中,它主理中焦,那么桂枝在这干什么?首先它能解表,解表的同时在这里头“心下痞硬”从哪来的?受寒气机郁滞,成了结气。那么桂枝能干什么?我们说它能通血脉,能温养血脉,通阳之用。4喉 痹
“喉痹”这个问题是挺有特点的,《内经》中说“少阴脉,起于涌泉,结于廉泉”。整个《伤寒论》中用桂枝直接去咽中痛的并不多,为什么?好多咽中痛是从热来的,你打个比方,小柴胡汤也咽中痛,从热来的,口苦、咽干、目眩,相火从上走。古圣谆谆教导说这件事,阳盛的时候不能用桂枝,别整反了,说阳盛误用桂枝下咽即毙,这句话听起来挺吓人的。
那么桂枝治疗喉痹往往是在有寒的时候,打一比方,半夏散,“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这个用法非常有特点,有半夏桂枝,有甘草,辛甘化阳的作用。
在这我也把麻黄升麻汤引进来,“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它说了一个事儿,咽喉不利的问题。麻黄升麻汤这个方我在临床特别喜欢用,用的很多,因为我发现这张方其实细拆起来很耐人寻味,它里头有太阳的部分,有麻黄、桂枝;有少阳,有黄芩对吧?也有阳明,有石膏、知母、天门冬;有太阴,茯苓、苍术、甘草都能看见;那么最后还有厥阴。但是你看里面用了这么多凉药,这个方实际上不凉,为什么?它中间的一个点睛之笔——大量用升麻。这个升麻就把它所有的寒凉药怎么样?抬起来定位到体表,你只准在皮肤这,定在这儿。但是六经它都走,走了之后不伤。
这方我给自己用过,有一段时间肝气郁滞,给自己开了一张麻黄升麻汤,给自己的那就甭客气了,一副药生麻黄用了38克。吃完了之后,我自己的体验,瞬间通了,通的特快。因此,后世就有一个说法了,张隐庵先师说麻黄色青,色青则为青龙,能疏肝。有人嘲笑说这个张隐庵先师乱注解,说他瞎说,我个人以身试法,没瞎说,麻黄真疏肝,它的疏肝不一样。
因此,我们说这个喉痹无非这个阴阳积聚造成之气结。从通阳的角度,桂枝也是可以的。5利关节
“利关节”,这个咱们把桂枝附子汤这张方放在这,我觉得就很有说服力了。“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那咱们从这个条文上就能看出来,风湿相抟这种情况,用桂枝附子汤。当然,实际在《伤寒论》中直接用桂枝利关节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后世从《外台》、《千金》、《圣济总录》,乃至明清医家很多医家,在治疗这个关节病的时候不离桂枝。从这个角度,《本经》这儿说的问题也是很确切、很实用。它的机制,当然是通过温通血脉的方式来利关节。6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这儿,我引了一个小建中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小建中汤主之”。简单解释一下,其实它里头有一事儿,“心中悸而烦”,心悸心烦,对吧?那么上课的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很尴尬了,你说《伤寒论》中心悸的地方很多,心烦的也很多,那么到底哪个是哪个,对吧?很麻烦。
我上周的时候治了一个患者,一诊他是什么情况,说实话我忘了,但是二诊的时候这个事儿我印象特别深。我一摸他的脉象之后,给他开了一个小建中,之后我追问了他一句话,我说你平时是不是容易低血糖?他当时点头说,大夫你怎么知道?我动不动就血糖低,不能饿,一饿之后就低。当时我跟学生说,你看怎么样,我说什么来着?我跟学生有时候也就聊这些事,聊着聊着开心,我给他们讲一个事儿,我说我觉得小建中汤的这个“心中悸而烦”,绝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心悸心烦,它是什么?低血糖!仲景先师不会描述低血糖,不会告诉你说这个人血糖低,但是怎么描述?这时候心慌上来这劲儿,对吧?烦。但是这个心慌是不是炙甘草汤的心慌?是不是桂枝甘草的心慌?都不是!它是什么?低血糖的心慌,吃点糖就好。原因很简单,你看它的条文非常有意思,“伤寒二三日”,什么概念?既不是一两天,一两天代表刚得,也不是五六天,五六天转化了对吧?也不是八九天,八九天的话那传里可能要变化,十余日都不是,终末期、消耗期都不是。二三天,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表证没有完全解,里证还没有完全入,这个时候人是很消耗,消耗了之后那么气血不足血糖低。当然,我那个病例其实就是用一个反证的方法,先给他开了小建中,回头再问他。你看,既然你是这个方,对吧?你这有没有低血糖?一看,真有。
那从这个药上我们也验证了这个问题。用的饴糖,对吧?滋补就比较快,从这个你也能看得出来。饴糖在补充人的中气虚弱的时候,桂枝为这个中气虚弱的治疗打开了一个通道,那当然就是温通血脉打开的,如果没有这个通道的话,有可能补进去之后会担心一个问题,有的时候我在临床上也跟学生讲,我说你们没事的话千万别大补药堆好多进去,容易出事。为什么?我记得黄煌老师说了一句话,我非常受益,他讲这个阿胶乱用容易造成乳腺癌,在临床真的很多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你想想,如果人的中气不能运化,气机不能流通,补了之后这个温补的药力跟着痰和热裹在了血脉里头,久而久之化成癥瘕,这就很麻烦。因此说,《本经》里头告诉你说桂枝补中益气,实际上就是用温通血脉的方法对这个补中气的过程做一个保障,有出有入,整个出入的气机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