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门的三十三天和无极太乙太极
三十三天,每一层天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内涵。这些名称不仅仅是表面的标识,更是代表着每一层天独特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在现代物理量子力学的观点下,有人谈到了多维空间的概念,其中突出的观点是:“低维空间是高维空间的投影,从0维到N维依次递进”。这种观点将高维与低维之间的关系清晰地表述出来,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复杂结构提供了一条线索。
然而,当我们尝试将这种观点与道门中的三十三天进行联系时,会遇到一个问题:道门所讲的三十三天和现代物理学中的N维、N-1维等概念之间有何关系?有何区别?在道门的体系中,三十三天被视为一种分层概念,那么三十三和N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又存在何种区别呢?
在道门的观念中,三十三天每一天的名称都具有表面意义和引申意义。表面意义是指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观念和宗教解释,而引申意义则是一种隐秘的含义,需要通过修行和实践才能领悟。这种隐秘含义与现代物理学中的多维空间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十、三,这三个数字,分开来看,各自有着独特的含义。在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学说叫做“浑天说”,虽然其存世的东西已经不全,但在道门里却处处可见。
首先来看第一个“三”,它代表的是“无极”。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老子谈到了“道”,这个“道”就是无极。无极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是万物的根源。在浑天说的概念里,无极代表着先天状态,是宇宙未分之前的混沌状态。
接着是第二个“三”,它对应的是“太极”。在《道德经》里,老子谈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里的“三”就是太极,代表着万物的开始和演化。太极是宇宙的生成状态,是万物的根源和规律。在浑天说的概念里,太极代表着后天状态,是宇宙分之后的万物状态。
而中间的“十”字,是连接无极和太极的关键。在大部分的经典里都忽略了这一点,因为这是秘而不宣的东西。有些道门经典里谈到了这个“十”,但大部分也没谈。在医家经典里,《灵枢经》谈的就是这个十字,十字说的是先天和后天,无极和太极之间是怎么转化的。在道门中,“十”代表的是“太乙”,是连接先天和后天的关键。
综上所述,“三、十、三”这三个数字,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含义。它们代表着宇宙的演化过程,从无极到太极,再到太乙,这是万物生成和演化的关键。
前面谈到“范”——规则,无极生太极是有机可求的,有规则在里面,当然从我们来讲,一般的方药不需要考虑这些范。所以在《黄帝内经·素问》部分,很少涉及这个问题,《素问》主要考虑的是太极,但《灵枢经》不一样,《灵枢经》自从高丽迎回来到现在,注解者有限,真正通读的人也不多,其中的很多东西和古书不符,需要重新编排才能有可能把其体系展现出来。
“十”,大家都不陌生,天主教、基督教里的十字架,佛教里的万字符,中国文化的太极图(S线和鱼眼的那种线),都是它!几大宗教都是以它作为标志性的图腾出现,说明它是这个世间最本源的东西。在佛教密法里它还有一个名词叫“万象轮”,藏密三脉七轮(或五轮)都有这么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在古代儒门经典《大学》用的是“格致”一词(当然《大学》本身就是一部道经,因为《道德经》原文就有“大为道”之说,所以现在不那么强调它纯粹为儒门了)。格物致知,也叫格致之学,格物,就是以此“十”字为范来格,看是范了哪个“三”。格物致知是整部《大学》的重中之重,格致之后讲“亲民”,然后才到了完全后天的太极,是为了完全通透才格致,所以格致就是这个十字。道门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呢?“太乙”!当然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却又很少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十”,就是太乙学,太乙学无形无象,表现出来的是“机”。《黄帝内经·灵枢》,篇名就谈到了“灵枢”,枢在中间,枢机、门栓,只有动之势,没有动之形,更无动之果。
三十三天各有名称,比方第三十三天最高,又名为“离恨天” ,这也就明文地说出了每一层天是什么意思,如果能够离恨,已经是在三十三天上。在我们这个宇宙中既有多维之说又有不同的天,所以所谓多维空间说只是一种方便慈悲的说法,从说理上让大家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然后一点点地去改变、完善之。古学的宣夜说、浑天说都谈到一个词叫混元,混元一气。混元就是道!就没有一维二维三维,多维的概念,只要“去障”,就进到那面一点,所谓的天就是境界。个人如果感兴趣,可以把这三十三天名字都找出来。第三十三天也叫离恨天,永远不知道恨的时候已经是在第三十三天上了,当然道经上讲三十三天为太上所居,是老子的道场,如果心里压根没有恨的念头和感觉了,那就和他的境界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