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之病的病因在四时、风水、七情
当然,从道医学来讲,把握生杀的还有就是过去的“堪舆学”,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风水,顺风顺水是地对天层面这条线上展现的必要指标。我的一个老师三十多年前,曾经在贵州做过一个考察,当时这个地区实施所谓的旧农村改造运动,就是把过去自然形成的村落平掉,用一张图纸规划建立出来所谓的新农村。因为过去的山区农村是人畜共居,按照现有的观点是极不卫生的,新农村按照西方式上下水等系统来做,比过去“科学”很多。但是这种住宅改造以后,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区域里某些像肿瘤等恶性疾病的共性发病率急剧上升,造成了村民极大的恐慌。政府请来的专家调研之后给了村民一个结论,认为是当地饮用水的问题所导致的结果。但是这个结论可信吗?因为在这个运动中有些村庄已经被改造,但有些还没有,可以说大环境还是在一个水土之下,而出现特殊疾病的情况只有在已经改造的村落出现,在过去的自然村落里很少见,所以水质的说法不攻自破。直到现在,专家出来了说是水的事,以后就没有人闹事儿了。
在座的各位,想必有些已经深入学习过脐针等易医的学问。在这一领域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风水病、地理病等议题。这些古老的智慧,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可能不被广泛提及,但在古代,人们对于疾病的原因有着独特的理解。
古人曾详细阐述了三种病因:天之因、地之因、人之因。它们分别导致天之病、地之病、人之病。天之病,也可以理解为天行病,如我们今天所知的流感等各类传染病。这类疾病是由于天地阴阳乖戾不正之气所引发。而地之病,即风水病,则与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然而,在现今的大陆,我们只被允许讨论天之病,地之病则被视为封建迷信而不能公开讨论。但从学术角度来看,既然天有天之病,那么地为何不能有地之病呢?这两者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人之病主要是由七情所导致,这是我们自身心理和情绪的问题。
天病、地病和人病是三种不同的疾病类型,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天病往往来势迅猛,大面积爆发,并且集中性的死亡率较高,像流感、SARS等传染病就是典型的例子。而地病则不同,它来之隐匿,就像地一样藏在里面不易被发现。地病往往需要多加考虑,因为像肿瘤之类的疾病往往与地病有关。人的七情之病则更容易理解,随着人们心情的变化,症状会有明显的漂泊不定反应。
在治疗肿瘤时,不要忘记考虑地之病的原因。虽然中医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但如果超出其范围太大时,可以选择不接手治疗,这是另一个问题。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综合治疗,不仅仅是针对病症本身,还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治疗肿瘤时,需要考虑地之病的原因,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疗。
三者现,人体七情之病源
人之所以生病,其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之机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实际上是全机全备的,它涉及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共同作用。当这三者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时,便有可能导致阴阳之机出现问题,从而变生机为杀机。
首先,天时因素在人体七情的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四季寒暑的变迁,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相互影响。例如,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对应于肝气的升发;夏季是万物繁荣的季节,对应于心气的发散;秋季是万物萧瑟的季节,对应于肺气的收敛;冬季是万物潜伏的季节,对应于肾气的封藏。如果人体不能适应四时的变化,或者四时变化过于剧烈,都可能引发七情之病。
其次,地利因素同样不可忽视。地势的高低、空气的干湿、环境的优劣等,都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例如,潮湿的环境可能使人产生痹病、痿病等;干燥的环境可能使人产生咳喘等;高原地区由于氧气稀薄,可能使人产生心悸、胸闷等。
最后,人和因素更是关键。人的情绪变化、精神状态、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可能影响阴阳之机的平衡。例如,长期忧郁可能导致肝气不舒,从而引发胃痛、胁痛等疾病;长期熬夜可能导致心肾不交,从而引发失眠、健忘等疾病;长期饮食不节可能导致脾胃受损,从而引发腹胀、腹泻等疾病。
综上所述,人体七情之病源是复杂的,它涉及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共同作用。因此,要预防和治疗七情之病,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全面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由生机到杀机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