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养生:淡化“我”找回“吾”

所谓的三个身体,一个灵性身体,一个肉体的身体,一个心理的身体,我们在古文里面还有一个名词,每一个人几乎是天天在用,一个是“我”,一个是“吾”。我们在读古文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古人说“吾”,现在很少人用这个字。实际上我们回归到其本意的时候,会发现很有意思。儒道文化中有璇玑的概念,藏密文化里面也谈到一个词——心轮,也叫万象轮,璇玑万象是什么意思?就是你怎么摆那个指针,它就会显出什么象来,看心里的我你怎么认识。以肉身为自己的时候是一个身体,如果以灵性那个身体为自己的时候又是一个,所以古人叫“阴我阳吾”之术,这是两个身体。当今社会“吾”这个词没有了,这个意念也没有了,所以更多的是物化,完完全全的就是等同于这个物质的身体。而古人不是这样,古人说你从“我”必须要返回到“吾”,这是人生的途径,而把肉身的我等同于“我”的时候就是多灾多难的。

为什么多灾多难?过去有一个说法,“我”是什么?就是一个背着斧头拿着戈的,天天是挣扎的、对立的、分裂的,总想找一个对手争斗。如果找不到明确的对手,就直接自我伤害。所以说“我”是万病之源,只要有“我”的存在就是万病之源,要想养生就要淡化这个“我”,我找回自己的那个“吾”。所以,古人有舍生取义一说。中国人还有一个词就是“天生地养”,现在我们一直强调母亲,好像孩子是母亲生的,没有父亲什么事,只是更多地关注母亲,强调地养的关系,天生没有了,丢的东西太多了。

刚才我们说,总体的理法上,养生有四大部——性情、饮食、起居、男女。性情养生是什么?性情要弱化这个“我”,找回自己的“吾”,要找到身心灵三位一体,三个统一,离对立远了,离疾病也就远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