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在讲什么?元气、精气、生气

王冰整理后的《黄帝内经》,前三篇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说的是什么?好多人说,前三篇讲的是养生。王冰是道门的一个传人,整理之后的本子应该代表他的学术思想,而我们古人有一个习惯,一篇文章一篇大论要表达什么意思,在开篇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完整地说出来,后面的篇章只是对理论概念的进一步解释而已。所以说,至少我认为在《黄帝内经·素问》这里面,《黄帝内经·素问》前三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就涵盖了《素问》想说的所有事情。古人怕我们理解不了、读不懂,好,后面又加了几十篇,来分门别类从不同角度解释。

我们回去可以看一下,《上古天真论》讲的是什么?通篇围绕一个字来谈,当然,现在来讲名词都用叠加字,这个词就是“元气”。一篇《上古天真论》,从头到尾一直谈的是元气:元气的作用、元气的把握和元气的终始,《上古天真论》谈的是这些。我们再来看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和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一样,也是围绕一个名词来谈的,它说的是什么?“精气”。刚才我们谈古中医的时候谈到“精神”, 你看,《四气调神大论》谈的是“精气”,以精气为本,篇名说的是什么?《调神大论》,所以说,精神一体。到第三篇呢?第三篇《生气通天论》,篇名就告诉我们,这一篇说的是生气。但这里有最关键的一点,大家看到,它讲生气通天,没说生气通地。所以,这里头生气通天的“天”字指的是什么?在这儿我说下自己的观念,这个“天”就是第一篇说的元气。实际上来讲,生气通天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和元气如何转化的问题。说到这,我们可以看出来,刚才前面谈到的界定为传统中医范围下,大部分都是以这篇为纲领来展开的,我们回去可以对照原文看一下,黄元御的一气周流是不是从这来的?这种升清降浊,以气机生气为本的时候,都是从这慢慢发展出来的。后面我们一会儿谈到医疗代价和医疗条件的时候,还会谈到这个词。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就像刚才说的“柴胡劫肝阴”,劫的是什么阴?怎么能够避免?这几个概念不清楚的话,很难把它避免掉。

《上古天真论》讲的是元气,《四气调神大论》讲的精气,《生气通天论》讲的生气。生气也可以称为形气,刚才我们谈到了,现代中医以形为主。日本当时的小柴胡汤事件,它的起始就是因为仲师《伤寒论》谈到“但见一证便是”,就可以用柴胡汤,但是关键这句话被泛化了,泛化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准确度,所以才出现小柴胡汤事件。从这个事件上,验证了叶天士谈过的“柴胡劫肝阴”的问题。怎么用柴胡才能不劫肝阴?其实临床要避免的话,要说简单很简单,我们现在谈的是生气或者称形气,如果同时精气不虚的时候,它不会劫肝阴,是展肝阴而已,如果精气已经大虚,还在只是见到一个脉弦就畅其肝气,那必劫肝阴,也就是所谓的大伤精气。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