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针灸调神的深层原理

神志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多种不同症状,如痴呆、智力减退、认知障碍、肢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可能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在中医理论中,“神”不仅指人的思维、意识、智慧,而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一切生命活力的外在表现。因此,神志疾病的治疗需要从整体上考虑,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来恢复神志的正常功能。

中医认为,神志疾病的发生与脑髓受损、脑络不通、气血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中医治疗神志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醒神、调神、安神等。醒神是指通过针灸、药物等方法来激活脑细胞,促进脑功能的恢复;调神是指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来改善脑部微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安神是指通过调理心神、养血安神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团队运用“针灸调神”原理治疗神志病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方法。在针灸治疗中,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微环境,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同时,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等,从而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西药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具有副作用小、依赖性弱等优点。此外,针灸治疗还可以减少相关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剂末效应。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神志疾病患者来说,针灸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总之,“针灸调神”是一种神奇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包括醒神、调神、安神等多个方面。通过针灸治疗,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针灸治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针灸经络腧穴的特色和作用有哪些,相信通过对于经络腧穴的了解我们能够理解“针灸调神”的机理和优势:

1.经络的作用: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有机整体,其各个组织器官能够保持相对的协调和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这主要依赖于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作用。经络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网络,它像是一条条错综复杂的线路,将各个组织器官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是经络系统的另一重要功能。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通过经络系统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有了气血的温养和濡润,全身各组织器官才能正常地发挥其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能够将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使脏腑组织得以营养,筋骨得以濡润,关节得以通利。

此外,经络系统还具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的作用。中医认为营卫之气与营养机体、抵御外邪密切相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而经络“行血气”的功能使营卫之气密布全身,从而在外抗御病邪,防止内侵。当外邪侵犯人体时,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 ,络脉散布于全身而密布于皮部,因此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综上所述,经络系统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还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更能够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因此,保持经络系统的畅通对于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腧穴的治疗特点: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具有直接治疗其所在部位以及邻近部位、器官病症的作用。这是腧穴最为基本的作用之一,也是腧穴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例如,眼睛周围的穴位可以治疗眼疾,耳朵周围的穴位可以治疗耳疾。远治作用是指经络具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证的作用。这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反映,也是经络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例如,足太阳膀胱经从足部上行至头部,因此其上的穴位可以治疗头部的疾病。

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双向调节的良性调整作用和相对的特异治疗作用。所谓双向良性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于机体的不同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例如,针灸某些穴位既可以治疗腹泻,又可以治疗便秘。而特异治疗作用则是指某些穴位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例如足三里穴可以促进消化,而合谷穴则可以缓解疼痛。

这些作用都是腧穴的基本功能,也是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的基础。通过对腧穴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这些作用也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于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针灸调神”的理论基础以及临床研究

目前,关于“针灸”调神的临床研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督调神”、“调神畅情”、醒脑开窍”等作用于不同领域的神志疾病的治疗 “通督调神”针刺法是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总结出的一种特色针刺疗法。这种疗法以督脉腧穴为主,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达到疏经通络、益气活血、养神健脑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督脉是人体重要的经络之一,与神经、内分泌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通过刺激督脉腧穴,可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CIRI大鼠的神经损伤。这种机制可能与介导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有关。miR-124-3p是一种微RNA,可以调节GSK-3β的表达,而GSK-3β是一种在神经细胞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的酶。通过抑制GSK-3β的活性,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而Cyp-D是一种细胞凋亡相关因子,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通过抑制Cyp-D的表达,可以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因此,“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凋亡,从而减轻CIRI大鼠的神经损伤。

此外,“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还可以抑制MPTP的开放,进而减轻细胞损伤。MPTP是一种线粒体膜通道,可以调节线粒体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代谢和凋亡。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可以减少线粒体膜的通透性,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减轻细胞的损伤。因此,“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保护线粒体的功能,从而减轻CIRI大鼠的神经损伤。

总之,“通督调神”针刺法是一种具有独特疗效的特色针刺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iR-124-3p/GSK-3β/Cyp-D信号通路、抑制MPTP开放相关。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的治疗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调神畅情”针法是一种结合脑-肠相关理论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则是通督调神、养心安神,旨在调和精神、平衡阴阳。该针法主要选取头九针中的百会与太阳、腹六针中的中脘和气海以及三经中的神门、太冲、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对失眠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通过多条通路达到助眠作用。

研究发现,调神畅情针法能够改善帕金森伴失眠模型大鼠的睡眠状况。具体来说,该针法可以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此外,该针法还能够对模型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良好的调节,这提示调神畅情针法治疗帕金森伴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以肠-脑轴为基础,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活性及多样性实现。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调神畅情针法可以通过提高血清和脑组织中Ghrelin、NPY的含量来治疗帕金森病抑郁。这些激素和神经肽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调节食欲、能量代谢和情感等。因此,调神畅情针法可能通过调节这些激素和神经肽的含量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症状。

综上所述,调神畅情针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帕金森伴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和抑郁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和激素水平有关。
“调神益气”针法是韩景献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对于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一针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对神智和气机的调节,以恢复身体的平衡和调和。在具体的操作中,韩景献教授选取了人中、百会、关元、内关这四个穴位作为主穴。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醒神开窍的重要穴位。在“调神益气”针法中,刺激人中穴可以起到醒神、开窍、益智的作用,对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是调节人体阳气的重要穴位。在“调神益气”针法中,刺激百会穴可以起到升阳益气、醒脑开窍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是调节人体元气的重要穴位。在“调神益气”针法中,刺激关元穴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补益气血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是调节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穴位。在“调神益气”针法中,刺激内关穴可以起到宽胸理气、宁心安神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

通过以上四个穴位的刺激,可以综合调节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神智、气机、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针法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石学敏院士是一位著名的中医针灸专家,他在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等急危重症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石院士不仅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对于中医理论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在石院士看来,“醒脑开窍”针法的核心在于“醒神、调神、安神”,也就是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脑部功能的目的。他认为,“醒脑”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对人体整体观念的体现。只有通过“醒脑”,才能更好地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石院士在临床上强调“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他认为,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只有通过调节脑部功能,才能更好地治疗各种疾病。而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脑部功能的目的。因此,石院士在临床上非常注重针灸治疗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强调“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重要性。

“醒脑开窍”针法的核心在于中医整体观念的体现。石院士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只有通过调节人体整体功能,才能更好地治疗各种疾病。因此,他在临床上非常注重针灸治疗与中医整体观念的结合,强调“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重要性。

总之,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它不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对于中医理论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这种治疗方法的核心在于“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强调“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学术思想。
在深入了解“针灸调神”的原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于许多曾经觉得神秘、难以理解的神志疾病,针灸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大脑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众所周知,而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实现对神经系统的多靶点、多途径调节,这无疑为治疗神志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在中医治疗中,经络的作用不容忽视。经络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沟通内外的重要通道,它承载着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在“针灸调神”的过程中,经络的畅通与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经络的刺激,针灸能够激发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调整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神志疾病的目的。

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针灸治疗是一种自然的疗法,副作用相对较少。其次,针灸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后,针灸治疗注重整体调节,不仅仅针对病症本身,还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针灸治疗在调节神志病方面能够取得更多的进展和突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我们相信针灸治疗的原理和应用将更加明确和精细,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