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神经痛有多痛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多发于老年人的一种顽固性疼痛,急性期疼痛的很剧烈,如不得到彻底治疗,可能迁延为慢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使患者痛苦不堪,疼痛可能伴随终身。

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活化引起带状疱疹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许多因素与带状疱疹的发生有关,如过度疲劳、精神创伤、恶性肿瘤、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放疗、大手术、重金属中毒等诱因的刺激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即在神经节内增殖扩散,导致神经坏死和炎症加重,并向皮肤敏感的神经末梢扩延,在该处形成簇状疱疹。

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免疫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应答反应也随之减弱,老年人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表现为选择性并渐降低,因此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都较高。

一,好发人群

带状疱疹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肺疾病等的老年患者;长期疲劳患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如流脑、结脑患者;肿瘤患者行放化疗;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等。

二,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是由潜伏在神经细胞里的水痘病毒复苏复制引起神经损伤,往往和患者抵抗力低下有关。

起病时往往出现身体某一部位剧烈疼痛,常见于胸背部,疼痛犹如烧灼样、针刺样甚至触电样。疼痛有时有间歇期,每天发作的频率和时间不固定。每次疼痛发作时往往只持续数秒到几十秒,但疼痛像刀割或者火烧、针刺、点击样非常剧烈,有时患者不敢触摸疼痛部位,偶尔衣服碰到也会疼痛难忍。

带状疱疹神经痛表现为针刺样、电击样、火烧样疼痛,一般触摸皮肤表面会诱发疼痛或有麻木等感觉。

一开始疼痛部位皮肤可能无异常或者几粒容易被忽略的水疱。数天甚至10天后,疼痛区域可以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生在胸部或者腹部的水泡往往呈条带样分布,因此被称为带状疱疹。头面部、下肢、会阴部位、头面部的皮肤甚至口腔内粘膜都可以发生带状疱疹,导致这些部位剧烈疼痛。

带状疱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疱疹呈集簇性表现,沿神经分布,所以呈带状。严重患者不敢触碰疱疹区域,连衣服的触碰都会引起剧烈疼痛,所以很多患者会在衣服里面垫塑料合或纸盒以避免衣服碰到疱疹区。

疱疹出现后2周皮肤逐渐结痂愈合,但是疼痛可能持续存在。带状疱疹主要引起疼痛,严重时还会影响肢体或肌肉活动,譬如面神经带状疱疹患者会引起面瘫。

大部分带状疱疹4~8周愈合,疼痛也会在1个月后完全消失。如若治疗不及时,这些病人中的大部分可能迁延为慢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皮肤疱疹消失后的部位仍有持续性的疼痛,疼痛往往非常剧烈。一般持续3到6个月,有的甚至长达数年。年轻患者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约为10%。并随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明显增加,5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5%-70%。而60岁以上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高达50%-75%。

三,治疗措施

1)急性期主要进行足量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及时的神经营养药物,同时预防感染及提高患者免疫力,并给予有效的镇痛药物或神经阻滞等手段,使患者皮疹面积缩小、疼痛程度减轻。

2)介入治疗   

(1)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早期进行神经阻滞可以有效修复神经、减轻疼痛,减少慢性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X线引导下硬膜外阻滞等等。   

(2)射频疗法 射频包括脉冲射频和标准射频。脉冲射频对神经进行调节,标准射频则直接毁损神经。射频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很好的疗效。     

(3)脊髓电刺激术 当带状疱疹神经痛非常剧烈,药物和一般手段控制不了或者疼痛已迁延数月甚至数年,可以考虑行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电刺激可以阻断疱疹部位引起的疼痛,是难治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它的不足是目前国内价格比较高,患者医疗负担较重。    

四,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急性带状疱疹在老年人或者免疫力下降时很容易发生,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预防。但一旦发生急性带状疱疹,应做到以下几点,预防慢性带状疱疹后遗痛的发生:

第一,带状疱疹急性期应早期积极有效治疗,一般需要在一周内进行有效的对症处理,一方面急性期减轻炎症和抑制病毒复制,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另一方面充分有效的镇痛,预防中枢痛觉兴奋灶的产生和突出重塑,从而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所以一旦患病要即时接受正规治疗,且莫延误和治疗不彻底。

第二,要做到生活规律,心理平衡,坚持户外活动,饮食科学搭配,提高机体抵抗力。

五,疫苗接种

根据美国和加拿大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的疫苗接种指南解读,目前美国和加拿大可供选择的上市带状疱疹疫苗共有两种:一种是美国默克公司研发生产并于2006年5月批准上市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商品名Zostavax,获批用于≥50岁免疫功能正常成人;另一种为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发生产并于2017年10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含佐剂的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商品名欣安利适(Shingrix),2020年6月在中国正式上市,并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逐步开始接种,用于预防≥50岁成人带状疱疹。

1.免疫效果:

带状疱疹疫苗均在接种后显示较好的保护效力。一项共纳入15411名≥50岁患者的研究显示,经过3.2年随访发现,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预防带状疱疹的效力为97.2%,疫苗的免疫效力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疫苗对≥50岁人群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保护效力为91.2%,对≥70岁人群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保护效力为88.8%。

2.免疫持久性:

一项研究显示,在≥70岁人群中RZV疫苗对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在接种后第1年为97.6%,在第4年效力为87.9%。

3.安全性:

两种带状疱疹疫苗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功能正常个体中报告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极为罕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疼痛(78%)、肌痛(45%)和疲倦(45%)。其它还包括发热、肿胀、寒颤、头痛及胃肠道症状等。

六、疫苗免疫策略

1.接种人群:

带状疱疹疫苗可用于年龄≥50岁、无使用禁忌证的个体。由于带状疱疹存在复发可能性,因此美国和加拿大指南均建议有带状疱疹病史的成人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疫苗对带状疱疹和PHN无治疗效果,若带状疱疹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应延迟接种至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后。无论个体是否有水痘感染史,若符合疫苗适应证均建议接种疫苗。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肺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接受低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例如,泼尼松<20 mg/d或同等剂量或使用吸入或局部类固醇)的患者、可预见的免疫抑制人群或从免疫功能低下疾病中康复等人群建议接种疫苗。建议对于即将开始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人群,应在使用药物治疗前至少提前两周接种疫苗。

2.接种程序: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按照2剂次进行接种,接种第1剂次后间隔2-~6个月接种第2剂次。若第1剂次接种后间隔超过6个月,无需重新开始接种,补齐两剂次即可。

七、疫苗接种禁忌

1.血液肿瘤患者的病情未缓解或在3个月内接受了细胞毒性化疗

2.T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如CD4细胞计数为≤每立方毫米200或淋巴细胞总数<15%)

3.接受高剂量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例如。两周以上每天≥20mg的强的松或抗肿瘤坏死因子治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