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实践,自拟一张治疗黄褐斑的方,用之皆满意
现代医学理论指出,黄褐斑的诞生多数与我们的内分泌息息相关,特别是和女性的雌激素水平紧密相连。它的出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月经周期的紊乱、妊娠过程、或者口服避孕药等。另外,日晒和精神因素也会加重黄褐斑的症状。
在临床表现上,褐斑犹如蝴蝶般分布在鼻梁、双颊,也会出现在前额部,形成一种独特的蝴蝶形状,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妊娠斑”、“蝴蝶斑”或“色素沉着”。尽管这些斑点并不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但却会对个人的外貌产生不小的影响。
据多份资料报道,黄褐斑的形成多数与肝肾功能的不足、气血虚弱有关。因此,治疗黄褐斑通常会采用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的方法。然而,笔者在初期尝试使用逍遥散和六味地黄丸进行加减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需要长时间服药才能看到一些微弱的疗效。
后读到《新中医》1982年第9期袁尊山的经验,用疏肺散斑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如原文说:“笔者根据十多年的实践,自拟疏肺散斑汤取得疗效。
方药:荷叶6克,防风10克,蝉蜕6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浙贝母15克,淡竹叶10克,木通10克,栝萎皮10克,法半夏10克,茺蔚子10克,甘草6克。
加减法:脾胃湿滞,四肢倦怠、纳呆、大便不爽、苔滑润、脉濡等症,加茯苓15克、毕澄茄、枳壳各10克;心经热证:心悸、失眠、烦躁不宁、小便黄少等,加夜交藤、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莲子芯10克;肝火上乘,两胁作痛、易怒、头顶或太阳穴痛,舌边红、苔黄稍厚,脉弦数等症,加木贼草10克、青葙子、夏枯草各15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又有“肺气通于天。”之说,肺为华盖,主皮毛,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承于肺。肺通调水道,输布津液,有如天地之气化然。头面为诸阳之会。
其出现褐斑者,或黑或灰,皆为阴邪、湿邪所染。如天之有云,或厚或薄,乃地气蒸腾所致。乌云不散,主因于天气;褐斑所成,主因于肺气。肺气不宣,输布失职,湿邪郁滞,日久化热,开合不利,则皮毛难泽,故生褐斑。
在治疗褐斑的良方中,我们采用多种药物,荷叶、防风、蝉蜕、桔梗、百合、浙贝母等,发挥宣肺理气的作用;木通、竹叶则有助于湿邪从小便排出;半夏、栝萎皮除湿化痰;茺蔚子活血以利水气;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如云开日出,地气蒸腾而散,使褐斑逐渐消退。
治疗一位年轻女性,年仅二十六岁,在产后的半年里,面部出现了黄褐斑,她以为可以自愈,所以半年内没有接受治疗。现在,孩子已经断奶,她也开始重返工作岗位,然而黄褐斑严重影响了她的美观,因此她决定开始接受治疗。
在皮肤科,医生给她开了一些外用的药物和口服的维生素E、六味地黄丸等治疗方式,然而治疗了一个多月后,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于是,她找到了我,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当她向我诉说时,我并没有发现其他异常的症状。
察:面部两颊处对称分布褐色斑块,额部稍有浅褐色斑块,如云状,舌苔薄黄、脉沉滑,处方为:荷叶6克,防风10克,蝉蜕6克,桔梗10克,百合10克,浙贝母15克,淡竹叶10克,木通10克,栝萎皮10克,法半夏10克,茺蔚子10克,夏枯草15克,甘草6克,5副,嘱服药10天。
复诊,两颊部色斑已有所减少,颜色较浅变浅,上方见效,效不更方,继以上方服用1月,褐斑消失,遂停药。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她的面部黄褐斑明显减少,皮肤逐渐变得光滑细腻。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