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中风后手足麻木疗效好
中风(又名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本病常常留有后遗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等。而中风后手足麻木较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采用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手足麻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中风后手足麻木患者60例。
治疗方法
处方:伸筋草、鸡血藤、黄芪、桑枝、宣木瓜、牛膝各30克,当归20克,地龙、红花、桂枝各10克。
方法:药物煎沸30分钟后将药液倒入盆中。水温较高时,将患侧手足放盆上用热气熏蒸,待水温适宜时,患侧手足放入热水中浸泡30分钟。每日1剂,每天熏洗2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评价。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患肢麻木症状消失。
显效:患肢麻木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患肢麻木症状有所改善。
无效:患肢麻木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
共治疗30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
患者,男,53岁。患有脑梗死,治疗后2个月,左侧肢体活动不灵、麻木不适,每因阴雨天则肢体麻木的症状更为严重,伴有肢体肿胀感。经本方治疗,10天后肢体麻木症状明显改善。2个月后配合肢体功能锻炼,肢体的活动功能明显好转。3个月后肢体麻木症状消失痊愈。
体会
中风后手足麻木是较为常见的中风后遗症,病人患侧的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麻木常与天气变化有关,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天气寒冷等情况下,麻木感觉尤其明显。
中医认为,中风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必定耗损,病性为本虚标实。以本虚较明显,气虚血瘀、瘀血阻络、脉络不遂、血液运行不畅。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药外洗治疗对人体血管、神经及经络的刺激有着积极的作用,可借助药力和热力的双重作用,透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进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后手足麻木的目的。
本中药方能扩张血管,促使组织细胞及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增强血管的弹性及供血,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流,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中风后手足麻木,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突出了中医的临床特色,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