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病下取、左病右取”的终极秘密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本质上属于利用在同一体节的上下两个穴位,增强对中枢的刺激作用,提高疗效。手部穴位对应腿为:曲池、手三里治膝痛、大陵治足跟痛、合谷治疗踝关节痛。腿部穴位对应上半身为:解溪治疗脑供血不足之头晕头痛(解者,松也;溪者,津血也)、申脉治疗头部颅内疾病、昆仑治头风、悬钟治疗颈椎病、阴陵泉治疗肩肘病、太溪治疗腕病。
疾病初病穴位敏化,久病穴位钝化,此时可以上下取穴。慢性疼痛,局部穴位钝化,有时不如取之对应的远端穴位。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机理在于上肢与下肢的相应部位在同一体节,其中枢在脊髓同一层面,只是由于胚胎以及后天发育,人体不断生长,故看似距离很远,但是存在在部位的对应关系。比如手三里、足三里,单纯名字上就揭示了其对应关系。
八门合穴指八脉交汇穴配伍使用,属于上下配穴法:公孙与内关合于心、胃、胸,二穴配伍可理气降逆、通肠和胃、宣通上下,常用于心、胸隔、脾胃疾病。足临泣与外关合于目锐眦、耳后、颊、颈、肩,二穴配伍可清利头目、通络疏表,常用于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疾病。后溪与申脉合于目内眦、颈项(侧面)、耳、肩,二穴配伍可安神志、清头目、通经活络,常用于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病。列缺与照海合于肺系、咽喉、胸膈,二穴配伍可理肺益肾,常用于肺系、咽喉、胸膈疾病。上下配穴法还有一种方法是合谷配太冲。四关穴指合谷、太冲,为人体的四个关卡。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太冲穴位于足背,在第1、第2跖骨间,两者居于人体对应部位,二穴配伍可以疏肝、利胆、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