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妙法治疗便秘

什么是便秘?

粪便干燥排出不畅或粪便不干也很难排出,排便频率一般每周少于2~3次。

便秘的危害:

A.长期便秘不仅影响生存质量,且用力排便会引起腹压增高,进而诱使颅内压升高,导致脑出血的发生。

B.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病患者,因便秘时排便用力,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脏停搏等。

C.会加重肺气肿、自发性气胸、高血压等疾病的症状。

D.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等。

这里介绍3种治疗便秘的中医外治技术,不仅疗效好,且无较大副作用。

01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是应用药物、蜂蜜、酒、泥、蜡或磁性等材料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外敷或穴贴,通过肌肤吸收或借助穴位经络作用,预防治疗疾病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中医的瑰宝,防疾愈病的一枝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药物由大黄、芒硝及冰片组成,取上述药物碾成粉,加蜂蜜调制成稠糊状,取成人拇指大小,放在贴片中心。

取穴:贴敷神阙穴及双侧天枢穴。贴敷时间每次7小时,每天一次。原理:

穴位贴敷选择神阙穴和双侧的天枢穴,其中神阙穴为经气之汇海,经络总枢之所,可连通五脏六腑及上下内外诸经百脉。天枢穴属于大肠的募穴,在《刺灸心法要诀》中:“天枢穴,主治脾胃内伤,赤白痢疾,瘕及脾泻,脐腹鼓胀胀等症”。可理气滞,调节肠腑。故选择脐部贴敷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及渗透,促使药物分子渗透过脐部皮肤进入血液循环中,且作用温和。

同时《伤寒论》中记载大承气汤拥有通便及泻下,可改善及促进肠胃蠕动,提高消化液及胃肠激素分泌的功效。

此外药剂中选用芒硝及大黄是采用大承气汤方旨。

芒硝味苦且咸,性寒,归大肠与胃经,拥有软坚润燥及泻下攻积的功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大肠、胃、肝及心包等经,拥有泻火清热及泻下攻积的功效。两药共用通便泻下的功效加倍。

冰片味苦且辛,微寒;归肺、肝及心经,清香易散,易被皮肤黏膜所吸收,可帮助芒硝及大黄药力渗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肠胃,促进肠胃蠕动从而加快排便。图片

图片

02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是采用王不留行籽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使局部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可用于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常用于失眠、疼痛、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护理干预,并起到协同治疗的目的。

具体方法: 将王不留行籽贴在耳朵上的相应穴位上,具体取穴及方法见表1:

表1耳穴贴压的穴位、按压频次、按压时间、留置时间

图片

03腹部推拿

腹部推拿选用局部经穴,通过柔和连续的手法刺激可补气益肾,调气通腑,升清降浊,促进腹部气机的恢复。腹部顺时针按摩,从生理解剖学上讲,为顺着结肠的走向,可以促进结肠蠕动,刺激肠壁神经传导,传化糟粕,产生便意,同时刺激低级排便中枢的恢复和消化液的分泌,从而促进粪便的排泄;还可以促进腹部的局部气血运行,增加腹肌和肠道平滑肌的血液输注,增加肠壁肌肉的张力,改变肠道管腔形态,促进大、小肠的蠕动力量的恢复,有利于大便的排出。

1.摩腹法

  《石室秘录》中提到:“摩法,…以中和之义施之”。摩腹在帮助聚气定志的同时,主要用于补气和中,辅助机体恢复脾胃之气以进一步帮助肠道行使“传导之官”的职能。

2.揉腹法

  《厘正按摩要术》中提到:“…揉法以手宛转回环,宜轻宜缓,…”故应用于便秘患者以行气通腑并辅助患者整理肠型,顺时针揉动以加速肠道蠕动,顺肠型助肠管内的有形宿便向下排出,同时节律性的揉动能帮助患者自身肠蠕动节律的恢复,加速患者重新获得自主排便的进程。

3.按腹法

  《医宗金鉴》中论述:“按者,谓以手往下抑之也;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通过外部施以不同程度的压力,给予胃肠道外界压力刺激,能促进恢复患者肠道的自主运动功能。

4.振腹法

  作用于腹部,通过和缓的手法频率对肠道神经丛产生刺激效果,能有效提高胃肠动力,帮助调节肠道节律,促进胃肠道蠕动,从而达到散气消积的功效。


5.穴位按摩

  天枢穴:位于腹部,脐中旁开2寸,横平脐中。刺激天枢穴,通过激活体表-副交感反射通路来促进远端结肠的收缩频率及幅度,以疏调肠腑、行滞消胀,加速粪便的排出。

  腹结穴:位于下腹部,脐下1.3寸,前正中线旁开4寸。采用揉腹法的方式使本穴所聚之气得散,取其温中散寒、散结止痛之功。

此外还有火龙罐、艾灸、刮痧等方法治疗便秘,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你觉得临床哪种中医外治方法治疗便秘立竿见影,欢迎评论分享~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