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心法——脉象的特征体系
什么叫脉诊心法?其实就是说,脉象变化的特征应该有哪些。我们原来五版教材是不谈脉象特征的,我们谈脉象特征就是谈28种病脉,加上生理脉象。到了七版以后的教材,好像我们在座的各位这个中诊教材,里面有一节就是关于脉象特征的。但是我们的教材的特征写的比较简单,而且老师上课一般不会重点介绍。但是我个人认为,正确地认识脉象特征,是我们学脉的第一步。所以,我今天就把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在这一块领域的特征跟大家做个介绍。任何东西我们都不能说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对脉诊的研究成果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我们中医脉诊的发展,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是越来越优秀的。我们都知道在《黄帝内经》里面开始有对脉的一些认识,一直到了西晋王叔和写了我们中医脉学的第一本专著《脉经》。其实《脉经》的水平不代表中医脉学的最高水平,相反,姚荷生原来也评价过,说《脉经》其实是误导了中医学脉学的发展。因为《脉经》把病脉归纳为了24种,然后我们很多医生就在它的基础之上,有些,比如说李时珍在《濒湖脉学》里面提出27种病脉。姚老先生说过,用多少种脉这样其实是不合理的。刚刚说过,我们在座的每一位的脉都不一样,你没有必要都命名,那怎么办呢?到了清代我们的脉学开始有科学的思维,其中,我觉得周学海是一个很有科学头脑的医家。他在《重订诊家直诀》里面提到:“夫脉有四科,位、数、形、势而已,……盖求明脉里者,须先将位、数、形、势四字讲得真切,便于百脉无所不赅,不必立二十八脉之名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脉象的特征就是四大特征,位、数、形、势。如果我们把这四大特征搞清楚了,所有的脉象我都可以用这个来归纳,不必再拘泥28个脉象。就好像我认识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一样,如果我来记你们名字的话,随着你们人数的增多,我肯定记不下来,那么我可以对人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在座的同学,我可以根据每个人的身高、体重、性别、年龄这些特征进行分类。所以我觉得掌握了周学海的这一套,我们就真的可以做到执简驭繁。
我们接着看周学海怎么说。他说,“位数形势者,正脉之提纲也。位即三部九侯也,数以纪其多寡也,挺立于指下而静者,形也,起伏于指下而动者,势也”。然后又说“微甚兼独者,变脉之提纲,即体察形势之权衡也”。最后他说“位数形势四者为经,更纬之以微甚兼独,百病之虚实寒热,全从此八字上分合剖析”。我觉得这是我们中医对于脉象特征的第一次最科学的论述。所以,我们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先生肯定也是看到了这段话,然后把周学海的内容再具体化、细节化。下面我就把这方面的内容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们先来看脉象特征的基本要素。大家把手伸出来我们看,虽然我们古人形容这个地方叫什么?叫方寸之地。因为我们把脉的长度用同身寸量法总共就是两寸不到,那么这个方寸之地有哪些特征呢?其实,无非是位、数、形、势四大主要特征。姚荷生先生认为这个“数”不仅仅表示快慢,还有节律是否整齐。我们中医不是讲究“息”吗?所以姚老他说“位、息、形、势”,这个是正纲。
任何一个脉象,都一定有位置,比如是在左寸还是在右寸,是在寸还是在尺。任何一个脉一定有它的息,也就是说有它的快慢和节律,也有它的形,大小、长短、势、强弱、紧松等。有人说我们中医是个模糊数学,确实,有了质的不同,我们还得有量的不同吧,比如说,快到什么程度,大到什么程度。所以我们中医就有微甚,微甚就是一个量的指标,兼独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位、数、形、势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把它叫做一个辅纲。我们任何一个脉象,都逃不出位息形势、微甚兼独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