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健康如同一堵墙
人体的健康如同一堵墙。墙是由砖和缝构成的,但墙不等于若干个砖之和,当人体的健康出现问题时,好比墙体倾斜或即将倒塌。西医治病的思路是先找出是哪块砖出了问题,然后进行修补或找一块好的砖再放回原位,所以,看到的更多的是构成这堵墙的成分,如砖、沙、水泥等。而中医治病想到的是缝,墙要倒了,可能是缝出了问题,导致墙体失去了平衡。找到缝,调整好,使墙体建立一个新的平衡,墙就不会倒,这就是中医。
从某个层面上说,缝就是砖与砖之间的关系。缝看起来是虚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砖砌到哪里,缝就到哪里。中医经络的现象就是如此,十二经脉从手三阴经到手三阳经,到足三阳经,再到足三阴经,最后再循行回到手三阴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环,中医称之为“环周不息,如环无端”。现代人更多的是希望从实体上了解经络,必然造成许多困惑。有一位同学曾经问我:“老师,手太阴肺经从胸走手在食指桡侧端的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如果患者手指或者手臂断了,经脉不就接续不上了,那么气血运行如何环周不息?”这就是很典型的机械唯物论。其实,中医经络的原理与砖缝的原理是一样的,如果把手指当作身体的末端,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墙砌到哪里,哪里就是“端”。所以,从“缝”的角度看,墙是一个整体,所以维持整体的平衡很重要;但是,从砖的角度看墙,墙就是一块块的砖,砖和砖之间是孤立的,所以要紧的是维持各个局部的正常。现代医院分科越来越细,问题就在这里。
十几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小女孩到餐厅里玩,看到传菜的升降电梯十分好奇,于是想把梯子里面的菜盘子取出来。但毕竟年龄还小,动作不够快,机械的升降机无情地降了下来,死死地卡住小女孩的胳膊把她的身子往下拖,一个倒栽葱,七八百斤重的梯子就架在了她的脖子上。在场的客人和工作人员全都惊呆了,大家立马操起家伙,然而能用的东西都撬断了。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发现边上有两条木床帮,于是大伙硬是靠两条床帮撬起了菜梯,把小女孩拉出,可是她已经奄奄一息了。热心的人们马上把小女孩送往急救中心,整个过程仅仅14分钟。餐厅的经理是个女同志,当她闻讯赶到医院时离事发已经半个小时过去了,当时只看见小女孩神志不清,躺在床上挣扎,有两个服务员轻轻按住她。小女孩手上的伤口淌着少量的血,伤口大约两公分长。
令人费解的是当时在场的医务人员有11个,却没有一个人理睬她,似乎他们对此已司空见惯了。经理非常着急,就问:“病人已经神志不清了,为什么你们还不赶紧抢救?”医生们坦然地回答:“你急什么啊,她是脖子被夹了,所以我们已经通知耳鼻喉科的医生,他们还没有到呢!”经理说:“你们也应先处理啊,时间就是生命!”可回答是:“耳鼻喉科的医生还没有来,我们怎么抢救?”又过了半个小时,耳鼻喉科的医生匆匆赶到,他们检查后发现,小女孩的气管通畅,没有呼吸梗阻的征象,于是摆摆手说:“没我们的事啦。”就急着要走。经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拉着他们,可他们的理由的确充分:“本来是打算气管切开的,检查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呼吸方面的问题,就没有耳鼻喉科的事了。”可是病人还是神志不清地躺着那里。怎么办?有人提醒说你们至少得找个外科医生来。于是外科医生很不情愿地赶来,看见小女孩手臂上的伤口在流血,他拿棉签在伤口上擦拭、消毒完也准备要走。经理急了:“你们等等,还有一个伤口在流血呢!”他们看看是个小伤口,只好简单地清创后缝了两针,包扎一下也走了。万般无奈之下,经理只好说:“你们总得有人管啊!要不找个神经外科的医生看看?”神经外科医生急匆匆赶来了,扶小女孩坐起来,稍微动了两下,发现没有神经系统的问题(这种做法本身违背常规),于是他也走了……
最后家属只好把医院领导找来,总算有了结果。从傍晚5点45分把小女孩送到医院、等待各科医生轮番检查、做完CT、送到病房到最后开始用药,已经接近零点了。还好这个小女孩命大,否则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早就呜呼哀哉了!我们无意从更高的层面去评价这个案例的是与非,但是,救命比治病更重要,从这一意义上说,现代医院的分科不断细化所带来的弊端便一览无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