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防风通圣散经验

功效主治

出处:《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生甘草60g,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g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

方解:方中防风、麻黄、荆芥穗、薄荷疏风解表,使表邪从汗而解;大黄、芒硝泻热通便;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从小便分消,共为主药。辅以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散肺胃之热,如此则上下分消,表里同治,以助君药表里并治。佐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使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配,汗、清、下、利四法俱备,上、中、下三焦并治,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共奏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功。

不通则病。疮疡疥癣发生在毛脉肉筋骨皮外在五体,局部气机郁结即生火毒,局部风湿蕴阻即成疥癣。五体直接与外界相关,往往因为六淫邪气的侵袭而发病,表现为玄府开合异常,同时,人体的升降出入互相联系,大便、小便等也会导致玄府闭塞。防风通圣丸为河间学派名方,以疏通人体各大窍道为能,以祛邪为大法,临床以的大小便快利,汗出表解为效验,不渴常服。

使用注意:体衰便溏者慎用,孕妇慎用。

验案举例

案一

邓某,男,43岁。1972年5月6日诊。

主诉:全身出红疙瘩作痒2天。

现病史:两天前在工地服预防用药“柳叶汤”,第2天发现颈部有少数红色皮疹作痒,今晨开始泛发全身,因为搔痒剧烈,彻夜不能入睡,双眼上、下睑肿胀,口干,纳食尚可,小便如常,大便两日未解。近期来未服用或外用任何中、西药。

既往史:无有关之病史及过敏病史。

检查:颜面部及躯干、四肢皮肤潮红,散发粟粒大粉红色皮疹,大部集聚成群,部分已抓破,可见少许渗出液与痂皮,双眼上、下眼睑因肿胀睑裂变小,不能睁眼。

脉象:弦略数。

舌象:苔薄白,舌质红。

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

中医辨证:湿热结毒,兼感风邪,发为湿毒疡。

立法:清热凉血解毒,疏风解表。

方药:大青叶一两,紫草三钱,赤芍三钱,黄芩三钱,酒军三钱,生石膏一两, 薄荷一钱,防风三钱。

5月10日服上方3剂后,颜面部及躯干、四肢之皮肤潮红明显消退,各部之皮疹大部已变淡,口已不干,痒感减轻,眼睑肿胀已消,睑裂恢复正常。按上方再进l剂后,颜面部及躯干、四肢之皮疹全部消退,未见新生之皮疹,仅有少许脱屑,临床治愈。

按:本例系因服“柳叶汤”而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发病快,病程短,表热重,里也有热,所以用防风、薄荷散风解表热;大青叶、紫草、赤芍、生石膏清热凉血解毒化斑;黄芩、酒军上清肺热,下涤胃肠蓄热,上、下、表、里之毒热得清,迅速奏效。柳叶性苦寒无毒,功能解毒清热,一般很少引起过敏反应。柳枝煎水还有治疗风肿瘙痒的作用,柳叶目前有用于治疗和预防肝炎,而本例反引起过敏性皮炎,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分析本例发病过程,可能与内湿蕴热有关。

案二

张某,男,40岁。1973年6月9日住院。诉周身起红色风团伴有发烧4天。

现病史:4天前,劳动后出汗较多,到室外乘凉受寒,下肢突然出现红色风团,臀部及腰部相继出现,昨天开始发冷、发烧,体温38℃左右,上肢及前胸、后背均起同样大片风团,4天来时起时落,但始终未能全部消退,头面部及上肢也感发胀、发红。风团初起时色淡,并高出皮肤表面,继而肿胀稍滑,留有红斑,痒感特别明显,影响食欲及睡眠,大便干。1969年曾有类似发作,后来关节痛又引起化脓性关节炎,生病前未吃过其他药。

检查:体温38℃左右,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全身散在红色风团,新发皮疹高出皮面,陈旧性皮疹留有红斑,皮疹成大片不规则形,头面、躯干、四肢等处泛发,有明显搔痒抓痕,头面部及上肢明显肿胀。化验检查均属正常。

脉象:弦滑稍数。

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正常。

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

中医辨证:内有蕴热,风寒束表,发为痦瘤。

立法:散风,清热,通里。

方药:荆芥三钱,防风三钱,黄芩三钱,栀子三钱,白鲜皮一两,地肤子一两,苦参五钱,刺蒺藜一两,车前子(包)一两 ,泽泻五钱,川军三钱,全瓜蒌一两。

6月11日,服上方2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皮疹大部分已消退,但仍有新起的小片风团,肿胀已消。再按前方去川军继服3剂。6月12日皮疹全部消退,夜间仅有散在新起小风团,其他均属正常,出院后继服3剂。经门诊随访,临床痊愈,未再复发。

荆防方、荆防败毒散与防风通圣散的比较

荆防方、荆防败毒散以及防风通圣散均为以“荆芥、防风”为主要成分,以“解表散风”为主要功效的方剂,可以称之为“荆防类方”。三方均为“表里同治”之方,均被大量应用于皮外科临床,但其功效差异较大,这主要表现在治“里”方面。

荆防方除用荆芥穗、防风、僵蚕、浮萍、金银花、牛蒡子、薄荷、蝉蜕等解表外,金银花、牛蒡子和生甘草还可清热解毒,丹皮、生地、黄芩清热凉血,其主要针对外有风热表证,内有血热、热毒之证。

荆防败毒散除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生姜、薄荷解表外,还使用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等条畅气机,茯苓健脾利湿等,主要针对风寒湿邪侵袭肌表之证。

防风通圣散除用防风、荆芥穗、麻黄、薄荷解表外,同时用大黄、芒硝、栀子、滑石、石膏、黄芩、连翘等清热、通便、利湿等;虽有当归、川芎、白芍、白术、甘草扶正,但仍是一张“虎狼”之方,主要针对外寒内热,表里俱实之证。临床防风通圣散证大便多有干结症状。考虑到人参败毒散多用于治疗痢疾、腹泻,故荆防败毒散证大便多稀,至少不应便秘。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有记载疥疮一病。在疥疮一章说道:“疥虽有余之证,而体虚之人亦生,以便秘为实,便利为虚……初起有余之人,俱宜防风通圣散服之,虚者服荆防败毒散透发之。及情势已定,则无论虚实,干疥服消风散,湿疥服苍术膏,虫疥服芦荟丸,砂疥服犀角饮子,脓窠疥服秦艽丸,经久不愈血燥者,服当归饮子”。这段论述对荆防败毒散与防风通圣散做了比较简明的对比。

另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涉及到了消风散和当归饮子,它们也含有“荆芥、防风”,也有“解表散风”之功效,也可看作“荆防类方”。

黄煌教授善用经方,但不排斥后世方,防风通圣散即为其最常用的后世方之一,其主要抓手为辨体质。若方证相应,则疗效确切。

现结合几则医案介绍其运用防风通圣散的临床经验。

01

方剂结构:防风通圣散方出自金代刘完素《宣明论方》,由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麻黄、连翘、芒硝、石膏、黄芩、桔梗、滑石、甘草、荆芥、白术、栀子、生姜组成。

从方药结构分析,防风通圣散方中以大黄、芒硝攻下使热结从大便出;栀子、滑石清热利尿,引热自小便出;麻黄、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连翘、桔梗清热利咽;黄芩、石膏泻火除烦;当归、芍药、川芎调血和血;白术、甘草健脾和中,避免苦寒伤胃;生姜和胃助运,表里、气血、三焦通治。

基本病机和辨证要点:《宣明论方》中,防风通圣散具有疏风泻火、通便活血、表里双解之功,主治风热在表所致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咽喉不利、肢体麻痹;火邪内炽所致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口苦口干、便秘搜赤、突然昏仆、卒中失语及小儿诸疳积热、惊风;气血佛郁所致疮疡肿毒、肠风痔疮、瘾疹、产血虚腹痛、跌仆损伤。

防风通圣散适用于表里俱实之证,基本病机应为风邪外盛、内有蕴热。风邪在表,邪正交争,以致壮热憎寒;风邪上攻以致头目昏眩、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咽喉不利;内有蕴热,可见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口苦口干、便秘搜赤;疮疡肿毒、肠风痔疮、瘾疹等亦为风热壅盛、气血佛郁所致。治当疏风散邪、泻热攻下。防风通圣散的临床应用,当以壮热憎寒、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脉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发现,防风通圣散有发汗、导泻、利尿、祛痰、抗过敏、减肥、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粥样动脉硬化等多种功效。

日本的汉方研究认为,防风通圣散多用于习惯性便秘、高血压、脑溢血、慢性肾炎、头疮、秃发、发狂、酒糟鼻、痔疮、梅毒、各种皮肤病、蓄脓症、喘息、糖尿病、脚气、痈疸、性病等。本方适宜于肥胖体质者,并作为脏毒体质的体质改善药。

国医大师陆广莘将防风通圣散当成居家必备良药,每遇感冒、腹泻、皮肤过敏等,便服用防风通圣丸。坊间亦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之言,可见防风通圣散具有很高的保健功效。

02

用方经验

1.重视体质辨识。黄煌教授认为,防风通圣散全方无一不动,重在开一切孔窍,可使体内壅滞的热毒外出。

其治疗的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表里俱实的体质状态旦,并总结出防风通圣散适用人群的体貌特征:形体胖壮,精力充沛,面有油光,结膜易充血;眉浓发密,体毛明显,较少出汗;食量大喜肉食,大便秘结;性格豪放而急躁,胆量大,腹部充实饱满,积气不明显;唇红或暗红,舌红或暗红,脉搏有力;全身皮肤干燥、粗糙,易生痤疮,毛囊炎,易出现瘙痒性红疹。临证尤其应注重腹诊及皮肤的诊察。

2.辨证与辨病结合。黄煌教授开创性地提出了经方医学体质的概念,构建了“方人病”的诊疗模式,为临床精准使用经方提供了规范,而且拓展了经方的现代应用范围。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总结出防风通圣散适用的疾病谱有:

以皮肤瘙痒、丘疹为表现的疾病,如荨麻疹、湿疹、银屑病、皮炎、皮肤瘙痒症、扁平疣、毛囊炎、痤疮等;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紫癜,花粉症、结膜炎等;

以肥胖、便秘为表现的疾病,如单纯性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习惯性便秘等;

肥胖女性的月经病,如不孕症、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田。

以上疾病,只要患者符合防风通圣散体质,均可考虑使用本方治疗。

3.加减化裁。黄煌教授应用防风通圣散多为原方使用,但临床上也会根据患者体质状况不同而加减。黄煌教授的经验方半张防风通圣散即为基于本方化裁,用于治疗小儿的皮肤瘙痒性疾病;大便不干结,可去芒硝,药后腹泻明显,大黄可减量;皮肤粗糙、干燥、脱屑明显可增加当归、川芎、芍药用量。

服用方法:原方为散剂,黄煌教授临床多改散为汤。

急症空腹服用,如药后胃不适者,改餐后服。

慢性病建议按原方比例制成蜜丸或散剂,餐前服用,以大便通畅为度。

根据黄煌教授的经验,长期服用时,剂量可以减半,即1剂药服用2d,日服1次,简称1/2服法。

类似的服用方法还有3-2服法,即服用3d停2d;5-2服法,即服用5d停2d。

这样的服药法,其作用在于:

一是充分调动人体的自愈机能,恢复整体的平衡状态;

二是让长期服药的患者更易于接受,让治病和调理融入生活。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这种创新的服药方法,能让更多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疾病患者欣然接受,且疗效肯定。

03

精神分裂症案

胡某,女,20岁。初诊日期:2019年11月12日。

主诉:幻听4年。

现病史:4年前患者在学校与同学产生矛盾,之后总怀疑受到监控,开始产生幻听,经当地专科医院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长期服用奥氮平、帕罗西汀等药物治疗。

每日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乏力、心烦;易受惊吓,动则气喘;恶心、干呕;初潮12岁,经期7d,周期正常;西药减量后夜里会出现四肢抽搐;食量大,二便正常;入眠困难,噩梦,易醒,需服用安眠药。1年多来体质量增加30kg。其表叔有精神异常病史。

体貌:体胖,脸红油光,面部痤疮,双眼有神,眉毛、头发浓密。

查体:腹部大而充实,有脐毛;舌尖红、苔厚腻,脉滑。

诊断:精神分裂症;辨证:热蕴扰神;治法:攻下,泻热,醒神;方予防风通圣散。

处方:荆芥20g,防风15g,连翘30g,生麻黄10g,生大黄10g,芒硝10g,滑石10g,生甘草10g,苍术20g,黄芩10g,栀子15g,桔梗10g,薄荷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干姜10g。15剂。每日1剂,服5d、停2d(5-2服法)

二诊(11月27日):服药后腹泻,每日2次,腹泻后舒服,无腹痛;注意力集中;食量减小,体质量稳定(之前每月均会增加2~3kg);面部油腻消失,痤疮好转;脸变瘦,心里堵胀感消失,动则气喘明显改善;仍有幻觉,害怕黑暗。查体腹部充实。效不更方,芒硝改为15g。25剂。服法同前。嘱如果腹泻3次以上则芒硝用量减半。

其后家属微信反馈,患者在当地守方间断服药,情绪平稳,体质量下降20kg;自觉身体轻松,精神有愉悦感,可阅读小说;睡眠改善,夜间不易惊醒;大便通畅,无明显腹泻。西药已减为维持剂量。嘱服用1d停1d,适当参加户外运动。

按:患者为年轻女性,有家族精神病史。望诊见其形体肥胖,面红油光,有痤疮;双眼有神,眉毛、头发浓密(属于典型的防风通圣散体质)。加之食量大,腹部肥厚而充实、有脐毛,防风通圣散方证可明。体质辨识‘望”为重,可“患者至门,望见之,即知病所在(范文虎)”。

目前临床尚鲜有防风通圣散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报道,此案二诊即起效,值得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皮脂腺囊肿20年案

席某,男,42岁。初诊日期:2019年11月20日。

主诉:全身皮脂腺囊肿20年。

现病史:20年来,患者全身反复多发囊肿,大小不一,臀部有大者如拳头,以耳后、颈项、腰背、臀部为多,化脓后自行破溃,不易愈合,脓中带血,常粘连衣物,痛苦不堪。多次行外科手术治疗,囊肿切除后可在别处复发,新老病灶并见,瘢痕累累。

患者对西医治疗已丧失信心,转服中药1年乏效。刻下纳眠可、大便干。体貌:体壮实,面暗红,皮肤粗糙,眼大有神,毛发浓黑,舌苔黄厚,脉滑数。查体腹部充实。父亲有皮脂腺囊肿病史。

诊断:皮脂腺囊肿;辨证: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治法:疏风散邪,清里泻热;方予防风通圣散。

处方:防风15g,连翘30g,生麻黄10g,生大黄10g,滑石10g,生甘草10g,生石膏20g,芒硝5g,荆芥20g,桔梗10g,薄荷5g,当归10g,川芎15g,赤芍15g,苍术20g,白芷10g,干姜5g。15剂。服1d,停2d。

二诊(12月30日):服药后40d,囊肿无新发,无破溃;臀部患处明显好转,部分开始结痂,色素沉着;纳眠可;大便畅通,每日2~3次,无腹泻。多年顽疾,始见曙光。患者体壮,耐受力强,服药后无大汗、兴奋失眠。

原方生麻黄增加为15g。25剂。服法同前。服药30d后疗效满意,无明显不适。患者照方再服15剂,共计服药45剂。现已停药。臀部囊肿已经全部脱痂,偶有瘙痒,其他部位也明显愈合,无新发病灶。服药时汗多,体质量也有所下降。

按:本案患者体格壮实,面暗红,皮肤粗糙,眼大有神,毛发浓黑;大便干,腹部充实,好发皮肤炎症。符合防风通圣散体质特点,故辨为防风通圣散证。方人相应,收效甚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