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针灸治疗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中医称之为“肠痈”,常常由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原因导致肠胃气血运行受阻,使气血停滞、传导失常,同时邪热雍遏肠中,引发一系列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恶寒、发热、浑身无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右下腹疼痛等症状,麦氏点也会出现压痛与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时,血液中的白血球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会增高。
针刺治疗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等严重类型,需要配合药物治疗或手术疗法。针刺治疗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和气血、舒缓疼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治愈阑尾炎。对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等严重类型,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对肠胃的刺激。治疗后,患者还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对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治疗中,我们采用了独特的针刺方法。首先,我们选取主穴:右下腹的麦氏点天应穴,即疼痛最明显的位置,以及阑尾穴,位于足三里下一寸的位置。这些穴位我们采用深刺法,并留针,给予强烈的刺激,每十分钟进行一次捻转,以增强刺激效果。
对于伴随症状的处理,如果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我们会加大椎和曲池穴的针刺;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我们会加选中脘、天枢和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在针刺这些穴位时,同样采用深刺法,并留针。
在临床上,我们采用一针久留法,即使用2~3寸的毫针直接刺入右下腹的压痛点。为了固定针刺的效果,我们将针柄弯曲,并用胶布将其固定在腹壁上。留针时间设定在24~36小时后取出。在留针期间,患者可以轻微活动。
但是,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观察一些信号。如果在针刺后的4~6小时,患者右下腹痛不但没有减轻,反而疼痛越来越重,体温持续下降或上升,白血球总数逐渐增加,这可能表明阑尾有穿孔的可能。此时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果阑尾已经穿孔并形成阑尾脓肿,我们仍然可以采用针刺治疗。在脓肿四周各针一针,以促使脓肿逐渐吸收。每日进行两次针刺,但应避免直接刺入脓肿局部,以免脓液外溢并发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