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两个方子

盖新病在经,久病入络;初病在气,久病在血。叶香岩的“卫气营血”辨证层次,完全适用于“肝炎”病证。湿热肝炎,在气分日久不愈,便可由气入血,转入肝炎的“血分证候”。

症状:肝脾大,胁肋刺痛,昼轻夜重,腹胀,体疲,小便色黄,大便不爽,脉弦而沉,舌有瘀斑,或边尖绀紫,面目黧黑。

西医化验:肝功五项呈现表面抗原阳性,具体则有大三阳、小三阳,甚至出现“蛋白倒置”,或“三T上升”等象。有的患者体疲无力,饮食不振,睡眠不佳,齿龈流血,以上则称之为“乙型肝炎”。此病潜伏,而有“肝硬化腹水”与“肝硬化占位性病变”的危险,带有一定的必然性,所以千万不要麻痹大意,熟视无睹而相安无事。治疗澳抗由阳转阴这一工程,则属于科研方面的研究问题。但实现“转阴”则谈何容易?西医束手,中医亦无经验可寻。渡舟不才,进则结合临床,退则读书求悟,积数十年之琢磨研究,反复推敲,研制出柴胡活络汤、柴胡鳖甲汤等方,治疗乙型肝炎确有疗效而于临床不无小补:

(1)柴胡活络汤:

组成:柴胡、黄芩、土鳖虫、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凤尾草、白术、海螵蛸。

方义:本方的治疗要点有三:(1)开郁清热,柴胡、黄芩是也;(2)清热解毒,茵陈、草河车、凤尾草是也;(3)补血养血、活络行血,土鳖虫、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海螵蛸是也。本方偏寒,利于肝而不利于脾。为此,凡乙肝五项阳性,胁痛,背疼,腹胀,小便黄赤,大便偏干者,则为本方证最相宜也;如果大便偏软,或已发生大便溏薄,则本方慎不可用也。

(2)柴胡鳖甲汤:

治疗乙肝肝、脾肿大,手可触及,脉弦而涩,舌有瘀斑,颜色紫黯,脉弦而沉。

治法:疏通气血,软坚消痞。

方药:柴胡、黄芩、党参、炙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鳖虫。

此方以十剂为一疗程。轻者两个疗程,重者四个疗程,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此方用于治疗早期肝硬化,更为理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