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揭秘人体是怎么产生痰瘀的

一、脏腑虚衰生痰致瘀

痰瘀为万病之源,脏腑虚衰可致痰瘀生成。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失畅则生瘀滞。肺朝百脉,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以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气血的运行,若肺主治节的功能不足必至气血运行不利也生痰成瘀。肝为刚脏,应“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一有怫郁,气滞则血瘀。又肝藏血,肝虚藏血不足则影响血的正常运行也致瘀。脾统血,脾虚统摄无力血溢脉外又成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可化生之水谷精微,津精血液可以疏布于周身,陈洒于六腑。若脾运不足,则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所言:“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痰瘀均为黏稠之物,可以互化,其来源正如张景岳云:“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此痰即所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而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涎”。说明脾虚失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致胃纳之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滋养周身而成水湿痰饮。又肺虚则影响其肃降、通调水道以及敷布津液之功能,以致津从痰化。肾阳虚水液失于蒸化,三焦通调水道失常,均可造成水液代谢障碍,聚而生痰。总之,脏腑虚衰可以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调,津液敷布无能,水液蒸化运行失常,血行缓慢,生痰致瘀就成必然。痰瘀滞留于体内,又进一步损伤正气,影响脏腑功能,使脏腑更虚,以致形成痰瘀为标、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的本虚标实的种种复杂证候。

二、七情之病生痰生瘀

肝主疏泄,藏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肝藏魂,脾藏意,思虑伤脾,谋虑伤肝。内伤之因,以七情为主。“七情之病,必从肝起”,“情志之疾,以思虑悲哀郁怒为多”。悲哀虽伤肺,但悲哀动中则伤魂,魂动则肝伤是也。至于郁怒,更无论矣。思虑劳倦伤脾,但肝为罢极之本,故罹病亦不离肝。气、血、痰、火虽关乎五脏,但又与肝脾息息相关。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木郁则化火,火旺则生痰。木乘中土,土运失健,生痰生湿。总之,思虑过度,所欲不遂,大悲大喜,忧郁惊恐等七情失调,可伤及心、肝、脾、肺、肾而致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血瘀痰凝。痰源于津液失于输布,痰阻经脉血行不利则成瘀。故七情为致病因素,其影响气血运行,可导致痰浊瘀血产生。

三、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生痰生瘀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阴阳失调可致气血逆乱、生痰生瘀。因阳虚生内寒,寒则凝,血凝不畅而生瘀。肾阳虚衰,蒸腾无力,水液代谢障碍,聚湿而生痰。若阴虚血少,脉道枯涩,血流不畅又生瘀。阴虚火旺,灼津炼液而为痰。气滞血行不利则生痰生瘀,气虚行血无力亦可致瘀。关幼波指出“气血流畅则津液并行,无痰以生,气滞则血瘀痰结”。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逆乱,势必血瘀痰结,走窜经络,甚至上蒙清窍”。临床中动脉硬化、脑梗死、阿尔茨海默病等一系列老年性疾病,均为年老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生痰生瘀所致。

四、痰瘀互化

痰源于津,瘀源于血,津血同源并可互化。“痰与血属阴,易于胶结凝固”。如痰液久留,脉络失畅则血郁为瘀。瘀阻血脉,气机不利,血不利则病水,水瘀又可化为痰浊,而痰浊阻络又成瘀,终致痰浊瘀血交杂为患。正如《血证论》所言:“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奇效良方》也说:“气塞不通,血塞不流,凝血蕴里,津液凝涩,参着不去而成痰”。西医学通过对痰热证、血瘀证和痰瘀证的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观察研究提示:痰瘀证和瘀血证均表现为黏、凝、聚的异常,也说明“痰可以致瘀”,证实了痰瘀互化的理论,同时也提示在临床中痰瘀为患疾病最为多见,故痰瘀同治的方法应用最多也最为广泛。

五、痰瘀合病的临床特点

“怪病责之于痰、怪病责之于瘀”,痰瘀的产生总不外乎气血运行失畅,气血失畅之源为肝疏脾运失常,痰由水化,瘀为血滞,水运失常则从痰化,血行失畅瘀血必生,运化水湿责之于脾,疏调气血全赖于肝。食气入胃,脾运不足,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供给周身,反生痰水,痰水为阴,一可伤阳致气滞血凝,又会阻碍脉道使血行不利成瘀,脾运不足之多因于肝,木郁土壅,肝失条达,疏泄不力,故肝脾失调与痰瘀形成为因果关系,肝失疏致脾湿,脾湿则肝不疏,脾湿阻碍气机,加重肝失疏泄,肝藏血,血行不利必成瘀,而痰瘀证的变化的复杂程度甚于单纯的瘀血证,说明痰瘀皆为浓稠之物,堵于脉道,亦痰亦瘀,此为互化之态。临床所见痰瘀合病者,舌象多为黯或淡滞,苔多为白厚、滑腻、黄滑等,脉象多为滑而无力或见细弦而不利、也有涩者。其病变特点一是病程长,二是病情复杂多变、治疗起来也相对困难,此与痰瘀黏滞重着、一碍气机二碍血行的特性有关。追搠病源,大多与肝疏脾运失常不无关联,肝疏脾运失常,又往往是疾病发展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痰瘀合病者,必考肝之疏脾之运,在治疗用药中,除化痰逐瘀外,也要疏其肝运其脾以截痰瘀生成之源。

六、活血化痰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

痰瘀在脏腑功能失调的基础上产生,又作为病理因素影响脏腑功能。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痰瘀为病不仅见于脏腑功能衰退、阴阳失调的老年人,也见于很多七情管控不好,饮食劳倦随心所欲的中青年。最常见的“四高症”(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三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心病)以及肿瘤,中风,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硬化,肥胖病,骨病,抑郁症及某些妇科疾病等成为多发病、常见病。这些临床中的常见病,又是病程长、治疗困难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所以这些病的治疗和预防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及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以上疾病在中医辨证中大多与痰瘀相关,所以活血化痰成为这些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因活血可以通络,化痰可以开结。活血化痰,可以化解血中污浊,可使血液畅行脉中。在临证中,活血化痰多可贯穿在治疗的全过程,或兼养心、或兼益肺,或兼疏肝,或兼健脾,或兼益肾,或兼顾几脏功能,其中因痰瘀形成直接与肝脾失调相关,调节脏腑功能、运脾疏肝是为了化痰祛瘀,活血化痰又是为了更好地恢复脏腑功能,活血化痰最终以达肝疏脾运、浊去清升,脉络畅通之目的。所以,活血化痰可以用于以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并具有重要而广泛的意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