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证思维之除外法
除外法是临证辨证中又一常用的思维方法。此法不是直接寻找所要肯定的某 一病证的资料依据,而是根据现有辨证资料的存在和缺失,通过否定其它病 证,而间接地肯定某一病证的存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思路宽广,分析问题 比较全面、系统。但由于其方法采用的是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相结合的推理 形式,应用起来比较繁琐,常难于直接对病证作出判断,故在临证应用中受 到限制。 运用除外法必须在逻辑上穷尽一切,否则就要违背逻辑规律。要做到这一 点,必须依据病证连续化分的形式,逐级排除,逐歩缩小病证的范围,从而 得到比较正确的判断。其次要严格遵循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则,在具体排除某 一病证时,作为否定某病证的依据应是其必要条件。
中医学对病证采用除外推理思维方法,是将与所要辨识的病证有关的资料尽 可能的收集齐全,并按其范围大小,分为不同层次(级),然后逐级排除。 如辨识咽喉肿痛,因其可在喉风、喉痹、喉痈中出现,故首要在以上病证中 除外。喉风一证又因症状不同而有烂喉风、锁喉风、缠喉风不同。喉痺一证 又因病因不同,而有风热喉痹、虚火喉痹之异。若咽喉部突然一测或两侧肿 胀作痛,吞咽不利,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恶寒发热,数小时内肿痛更剧,并 可波及咽喉全部,蒂丁亦肿胀下垂,且见痰涎壅盛,二便秘涩,脉象洪数或 滑数,多为喉风。若肿处发生白点,初呈分散,继而混合成片,腐烂如黄豆 或蚕豆大小,甚至延及小舌,称做“烂喉风”。若兼牙关紧闭,口噤难言,名为“锁喉风”。若兼见颈项前后同时漫肿,色红按之凹陷,如蛇缠绕,重者肿 连胸前,为“缠喉风”。风热喉痹证见初起咽喉部一侧或两侧干燥灼热,微 红、微肿、微痛,或起红色小点如痱子样,隐现于粘膜,妨碍咽饮,或发寒 热。以后红肿逐渐变重,或红带紫,疼痛增剧,喉间如有物堵塞,痰多稠 粘,颈部或有结块,按之疼痛。虚火喉痹证见咽喉微痛,微有红肿,咽饮觉 梗,早晨痛轻,下午较重,夜间更甚,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热,脉象细 数,属阴虚火旺。还有阳虚而无根之火上扰所致虚火喉痹,其证见咽喉微 痛,不红不肿,手足不温,脉象微弱。喉痈一证,多生于蒂丁之旁,初起即 鲜红高肿疼痛,纳食困难,粘痰增多,寒热交作,重者痛连耳窍,蒂丁肿胀 倾斜,颈部结块肿硬,牙关拘紧,此时身热更高,喉如闭塞,汤水难下。
根 据上述,如咽喉肿痛使用排除法思维,第一步假若确定病人的咽喉肿痛属于 喉痹,第二步则需在喉痹中的风热喉痹、虚火喉痹中再确定一个,如属虚火 喉痹,第三步则需确定其为阴虚,还是阳虚,经过除外阳虚,最后确定病人 的咽喉肿痛为阴虚喉痹,此时辨证即告完成。
以上仅借咽喉肿痛一证,概以说明病证除外思维方法具体应用情况。但临证 中所遇到的有些病证则要复杂的多,尤其疑难杂病。其复杂性的表现有病因 的交杂,病位的重叠,病性的错杂,病程的连接等。因此,在使用除外法 时,其排除层次必然增加。只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是完全可以辨明病证的。
又如郁证,前人认为,“郁者,滞而不通之义。百病皆生于郁”。可见,郁证 所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六淫、七情皆足以致郁,故辨郁证时,首分外感与内 伤。外伤于风、寒、湿三气,皆足以闭遏阳气,郁而成热。暑、热、燥三 气,亦足令气郁。且六淫之间相兼为患者亦属常见。七情除喜则气舒畅外, 其忧、思、悲、怒,皆能致气郁结。郁证还可见气、血、食、痰为患。病变 部位也比较广泛,三焦、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筋脉皮肉等。因此,在 使用除外法时,首分外感,内伤,第二分病因,第三分病位,第四分病性 等,逐级一一详细分辨。
如方药中治高某,男,40岁。4个月前,因故发怒后突感胸闷憋气,头晕目 眩,继而晕厥,少顷则复。以后即经常发生胸闷憋气,常牵及背部酸痛等 症,且多与情绪波动有关。西医诊为“可疑冠心病”。近日复因恼怒,前症发作较频,并引右胁胀痛。察之面色微暗,唇有瘀色,舌稍胖边有齿痕,脉 弦。诊为胸痹类证。定位在肝,证属肝郁气滞挟瘀。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活 血,佐以助脾以治其未发。拟加味丹栀逍遥散方。 丹参30克 当归12克 赤、白芍各12克 柴胡10克 茯苓30克 苍、白术各10克 甘草6克 生姜6克 薄荷30克 姜黄10克 郁金10克 川芎10克 香附10克 枳壳10 克 陈皮10克 二剂后诸症大减,但午后、至夜仍偶感胸闷,于前方加党参15克,黄芪30 克,继服4剂而愈。 本案为郁证,病人每次病发均因怒,属七情内伤,故可排除外感。其次根据 头晕目眩、右胁胀痛、胸闷憋气、脉弦等而定位在肝。再次根据面色微暗、 唇有瘀色、胸闷、右胁胀痛等症状而定为气滞挟瘀。本病经过三个级别的除 外推理而做辨证结论,其结论并由治疗效果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