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当归芍药散经验

陈瑞春经验

本方主要是治妇女附件炎、宫颈炎、盆腔炎等所引起之腹痛,常用的加减法是:白带多而稠者以本方加芡实、怀山药、萆薢;白带多而清稀者加车前子、薏苡仁;白带中夹黄色而秽臭者,加十大功劳、黄柏;白带中夹有血性分泌物,重加益母草。

若系宫颈糜烂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银花,如III度糜烂,在前加法中再加土茯苓。

若为输卵管积水者,可在上方中加木通、车前子。

若兼见子宫下垂,可加升麻、黄芪。

若少腹两侧痛,有索状物者,加延胡索、制香附。

若少腹痛带下清冷,加小茴香、艾叶、吴茱萸。

若腹痛引腰加川续断、台乌药、胡芦巴、鹿角霜等。

王某,女,42岁。素体虚弱。近半年来,经常腹痛引腰,白带特多而清稀,且小腹冷痛,阴户有下坠感。妇科检查:宫颈轻糜,附件(一)。

脉象细弦,舌润苔薄白,拟法补脾升气、疏肝养血,疏方当归芍药散方加味。

当归9g,白芍12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9g,川芎6g,生黄芪15g,芡实24g,怀山药18g,小茴香6g。嘱服10剂。

药后诸症悉减,白带显著减少,下坠感已失,嘱继进前方10剂后,改用归脾丸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健康如常,前症未复发。

徐志华经验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能治疗多种疾病。不仅能治女性的经、带、胎、产、妇科杂病,同时能治疗男性疾病。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随证加减变化,能通治内、外、五官等科的病证。初步统计自己的临证处方,约有25%是用当归芍药散加减组成的。

现就当归芍药散治疗妊娠病举例简介之。

①妊娠恶阻: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芩、竹茹、枇杷叶,以调和肝脾,降逆止呕。

②胎动不安: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芩、苎麻根、杜仲、桑寄生,以调补三阴,养血安胎。

③胎萎不长: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芪、枸杞子、太子参,以补益气血,安胎助长。

④妊娠心烦:用当归芍药散加麦冬、知母、鲜竹沥,以调和肝脾、清热除烦。

⑤妊娠小便淋痛: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芩、石韦、土茯苓,以安胎清热,解毒利湿。

⑥胎水肿满:用当归芍药散加黄芪、防己、猪苓、大腹皮,以调和肝脾,益气行水。治疗6种常见妊娠病,效果良好。

现举“胎水肿满”为例:

患者吴姓妇女,33岁,第一胎妊娠时因“羊水过多”而引产,并发现胎儿畸形。本次妊娠后期,又出现腹部异常增大,每周体重增加超过500g。

胸胁满闷,腹胀尿少,喘逆不能平卧。遍身浮肿,下肢及外阴部水肿显著。血压升高,尿常规检查:蛋白(+),白细胞少许。证属肝郁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停聚胞宫,泛溢肌肤。

治法:调和肝脾,行水利湿。

处方:当归芍药散加猪苓、大腹皮、黄芪、防己。5剂。低盐饮食。

复诊时,患者尿量增多,喘逆胀满减轻。原方加车前子继服。上述方药加减化裁,共服25剂。患者水肿消退,眠食渐趋正常。停药后随访至分娩,母子健康。

胎水肿满(羊水过多),又名“胎中蓄水”。中医文献里多用全生白术散、真武汤等健脾利水、温阳化气剂治疗。本病例第一胎时羊水过多,曾服真武汤、白术散20多剂无效。

本次妊娠改用当归芍药散合防己黄芪汤化裁,收效显著。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为治疗胎水肿满,开辟了新的途径。

点滴体会:

①归芍散由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组成。方中当归、白芍、川芎疏肝行气,和血止痛;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利湿,益气安神。全方具有调肝健脾、安胎和产作用。

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气血凝滞,或由肝气不疏导致脾气虚弱,以致脾不健运,形成水湿运行不畅等病证,都是当归芍药散的适应证。因此,运用当归芍药散随证加减化裁,能通治胎前诸证。

②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妊娠病,效果良好,没有不良反应。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本方能安胎和产,改善机体排异功能。

对于妊娠中母体与胎儿间的排斥与反排斥的反应(如孕吐、流产、妊娠中毒等),有帮助机体维护胎儿生长发育和足月分娩的功能。这对于围生期医学和优生学、优育学似有裨益。

陈燮梅经验

当归芍药散是治疗妇科腹痛的常用方剂之一。全方体现了养血调肝、

健脾利湿的治则,故也常用于主治血虚湿阻、肝脾不和等病证。本方原为散剂,现都改用汤剂。

在使用该方时,要掌握它的临床指征,主要有:在望诊上,面色苍白或萎黄发青无华,皮肤似干燥而皮下带有水气,神疲体倦,舌体大而边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在闻诊上,语音多细微低弱。

在问诊上,有食欲不振,纳食减少,大便溏软,小便不利,心下急满,腹部拘急不舒,或绵绵作痛,月经色淡质清,四肢乏力而胀,性情多急躁等。在切诊上,脉象多弦细而滑。

妊娠腹痛 

李某,女,24岁。妊娠已有3个多月,小腹疼痛,绵绵而作,按之痛减,面色青黄,头晕目眩,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偶有呕逆,下肢浮肿,舌淡边红,苔薄而滑,脉象弦细滑数。

据此脉证,属肝血虚少、脾湿不运之候。拟养血柔肝、运脾化湿之法。选用当归芍药散加味,仅服3剂而奏效。

处方:当归9g,白芍20g,川芎6g,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2g,壳砂6g,陈皮9g,黄芩9g,桑寄生9g,甘草6g,伏龙肝(布包)9g。

月经不调 

宋某,女,38岁。既往月经周期准时,行经4日即净。此次因劳累,经来5日不止,量多色淡质清杂有血块,少腹微痛,气短乏力,四肢倦怠,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而润,脉象细弦。

此系肝血亏虚、脾气不足,寒滞血瘀之候。拟养肝血、补脾气,佐以温经化瘀为法。选以当归芍药散加味。服3剂而痊愈。

处方:当归9g,白芍15g,川芎6g,茯苓12g,白术9g,泽泻12g,艾叶9g,黄芩15g,甘草6g,五灵脂6g。

头痛

张某,女,30岁。主诉头痛。既往血压不高,近半个月来,经常睡眠不安,头痛且胀,既晕又眩。甚时,因血压升高而突然昏倒,心烦易怒,四肢乏力,纳食不馨,小便黄,腰膝酸软。

舌淡尖红、苔白滑,脉象弦细而滑,血压180/110mmHg,西医诊断为早期高血压。据此脉证,乃属血虚肝热、脾虚蕴湿之候。

拟以养血清肝、运脾利湿之法,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此方共服9剂,血压递减,稳定在150/90~130/80mmHg,诸症消退而愈。

处方:当归9g,白芍15g,川芎6g,茯苓15g,白术9g,泽泻15g,桑寄生9g,女贞子9g,竹叶9g,夏枯草9g,煅龙牡各30g。

胁痛

张某,男,45岁。主诉右胁疼痛。患迁延性肝炎已有2年,近来肝功能异常,GPT 240U,TTT7U,肝大肋下1cm,面色苍白少华,失眠少寐,四肢倦怠,肝区隐痛,午后腹胀,食少纳呆,大便溏干不定,舌苔白腻,舌质淡而边有齿痕,脉象弦细而滑。

据此脉证,乃属血虚湿滞,肝脾不和之候,立以养血化湿、调和肝脾为法,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服此方24剂后,肝功恢复,GPT120U,TTT5U,诸证亦随之消失。

处方:当归9g,白芍15g,川芎6g,茯苓15g,白术9g,党参9g,洋泻12g,厚朴9g,草果6g,鸡内金9g,甘草6g,首乌藤15g。

当归芍药散,

一张治妇人腹中诸疾痛的效方

岳美中经验

邵某、眭某二位女同志,均患少腹作痛。邵某腹痛,白带多,头晕,诊断为慢性盆腔炎。

予以当归芍药散作汤(当归9g,白芍18g,川芎6g,白术9g,茯苓9g,泽泻12g),用数剂后,腹痛与头晕基本消失,白带见少。

眭某长期腹痛,小腹重坠,白带多,头目眩晕。投当归芍药散作汤用,三诊,腹痛白带均减,改用少腹逐瘀汤治其白带症。

《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主治“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又治妇人腹中诸疾痛”。

尤在泾谓:“㽲音绞,腹中急也。乃血不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其所害矣。”

此方之证,腹中挛急而痛,或上迫心下及胸,或小便有不利,痛时或不能俯仰。

腹诊:脐旁拘挛疼痛,有的推右则移于左,推左则移于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块,属血与水停滞。

方中芎、归、芍药,和血疏肝,益血之虚;苓、术、泽泻,运脾胜湿,除水之气。

方中多用芍药,芍药专主拘挛,取其缓解腹中急痛。合用之,既疏瘀滞之血,又散郁蓄之水。服后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药中病,是佳兆,应坚持多服之。

适应证:男女老幼脐旁至胸下挛急痛,妇人子宫痉痛,头目眩晕,心悸、心下悸,肉瞤筋惕(都是水气为患),目赤痛(目赤,是水气挟血上凌,目中粉赤色,不似暴发火眼之深红色并肿,应细辨),面色萎黄,有贫血倾向,腰膝易冷,小便频数或不利。

应用范围颇广,如浮肿、习惯性流产、月经痛、慢性肾炎、脚气等具有适于用本方之证候者。

刘树农经验

妇女在经过正常行经期后和在产后1个月或2个月后,经血还淋沥不止或时断时续的一种病,称作“漏经”或“漏下”。

古医籍对这种病的病因和治疗的方剂,记载很多。按其实际,验方很少。笔者在二十几年前于《皇汉医学》一书中,得到很大的启发。

对这种病的治疗,采用当归芍药散。照方制成药粉,每次用开水和服3g或6g,每日服1次或2次。连续用2~3日或5~7日,即完全治愈。

嗣经多次应用,确有显著疗效。如作汤剂服则不效。

在笔者几十年来的治疗经验中,认为只要不是属于“缺乏自然治愈倾向的器质性疾病”范围以内的,其疗效达90%以上。其中有特别虚弱,或兼有其他病证的,则附以其他的对症方药。

据笔者不成熟的意见,认为妇女的漏经病,如果不是属于“缺乏自然治愈倾向的器质性疾病”范围以内的,都属于子宫不正常的出血,当归芍药散之所以有效,可能具有直接收缩子宫血管的作用。

也就是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呢?如果是对的,它起的是什么作用?为什么只宜于散服不宜于煎服?散服和煎服产生的药效有什么不同?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张子琳经验

仲景之方当归芍药散,治妇人妊娠腹中㽲痛。㽲痛者,急痛也。

方中血分药与气分药各占一半;不寒不热,温平和顺,养血和血,健脾渗湿。治正气不足,水气胜土,气血不调而腹痛者。该方平稳,速效,以缓制急,王道之法也。

老同事张某妻怀三子时,腹中绞痛难忍,中医多方治疗无显效。一日张来我处闲聊时谈及妻病,建议他试用当归芍药散治之。

1周后,张某亲自告我,说服药3剂,腹痛若失。原方为白芍6g,泽泻4.5g,茯苓12g,白术12g,当归9g,川芎9g,水煎服。

但本方药不可久煎。自锅开算起,10~15分钟即可。

祝谌予经验 

当归芍药散(当归、白芍、川芎、茯苓、白术、泽泻)《金匮要略》原文:“妇人怀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此方原来用治气郁血滞、脾虚等原因引起妇女诸种腹痛或妊娠后出现的腹中拘急,绵绵绞痛。方中芍药泻肝而安神,并与当归、川芎养血;白术健脾燥湿;茯苓、泽泻渗湿。

我认为凡腹中绞痛,均可用当归芍药散。

如用治结核性腹膜炎有腹水疼痛者,方中茯苓、白术、泽泻宜重用;用治妊娠腿肿,先兆子痫,妊娠腹痛时,当归、川芎需少用;凡腹痛甚者,可加炙甘草,甘以缓之。

其他可用治慢性肾炎、头痛、头晕,肾性高血压(方加石决明、牛膝),神经官能症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