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科常用经方组成与剂量汇编.升级版

白虎汤

自汗出、脉滑而厥。

出汗量大、热象明显、脉滑、口腔干燥、或然症多。

外感热病、脊髓炎、出血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皮肤病。

石膏30~120g,知母30~60g,生甘草10g,粳米50~100g。

以水1100mL,先煎石膏30分钟,后入他药,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以米熟汤成为度。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白虎加人参汤

大烦渴、舌上干燥、脉洪大。

精神萎靡、口干舌燥、精神萎靡虚象明显、脉象血压异常。

糖尿病、甲亢、皮肤病、发热性疾病。

石膏30~80g,知母30g,生甘草10g,粳米40g或山药30g,生晒参15g(也可另炖,兑服)。

白头翁汤

热利下重、欲饮水。

面垢暗红、烦热、肠热、下体温热、舌红脉滑。

热利、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盆腹腔恶性肿瘤。

白头翁10g,黄柏15g,黄连15g,秦皮15g。

半夏厚朴汤

咽中如有炙脔、妇女。

眉头紧皱眨眼频繁、主诉零乱怪异、多疑多虑、面粘满布。

神经症、胃肠病、咽喉病、咳喘病。

半夏25g,茯苓20g,厚朴15g,干苏叶10g,生姜25g。

通常采用3-2服法。

半夏泻心汤

心下痞、呕、肠鸣下利、心烦不得安。

唇红眼充血、易腹泻大便粘臭、易口腔溃疡、黄腻苔。

热痞、宿醉、肠炎腹泻、焦虑症、口腔溃疡、皮肤病。

姜制半夏15g,黄芩15g,干姜15g,党参15g,炙甘草10g,黄连3 ~5g,大枣20g。

C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胸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小便不利。

表情淡漠、腹硬脐跳、惊恐不安、舌苔黄或厚、痛苦主诉多。

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惊恐发作、精神分裂症、梦游症、癲痫、脑损伤。

柴胡15g,制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茯苓10g,桂枝10g或肉桂5g,龙骨10g,牡蛎10g,制大黄10g,干姜10g,红枣15g。

柴朴汤(《医门法律》)

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甘草5g,厚朴15g,茯苓15g,紫苏叶10g,生姜15g,红枣15g。

柴苓汤(《世医得效方》)

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0g,甘草5g,桂枝15g,茯苓20g,猪苓20g,白术20g,泽泻20g,生姜15g,红枣15g。

柴胡桂枝干姜汤

疟、反复汗下后的虚弱者。

焦虑神情、胸闷出汗、紧张即泻、多口干、易出汗、劳作之人多见。

焦虑症、皮肤病、乳房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

柴胡20g,桂枝15g或肉桂10g,干姜10g,天花粉20g,黄芩15 g,牡蛎10g,炙甘草10g。

柴胡桂技汤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者、心腹卒中痛。

面黄体瘦、腹直肌紧张、抑郁神情、脉浮缓弱。

感染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腹痛类疾病、过敏性疾病、癫痫、神经病。

柴胡20 g,桂枝10g,黄芩10 g,人参或党参10克,炙甘草5 g,姜半夏10 g,白芍10 g,红枣15g,生姜10g。

D

大半夏汤

胃反复呕吐者、呕而心下痞硬者。

消瘦干枯、反复呕吐、舌光无苔、大便干结。

姜半夏15~50g,生晒参15g或党参30g,蜂蜜250g。

用水1200mL,煎药前将蜂蜜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后入煎。服药时,少量缓缓咽下。

大柴胡汤

伤寒发热往来寒热、呕吐呕不止、郁郁微烦、按之心下满痛。

上腹饱满、表情严肃、上腹部膨隆、口气重舌苔厚。

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胃食道返流病、返流性哮喘、肛肠病、高血压、精神心理疾病、男科病、发热性疾病。

柴胡20g,黄芩15g,制半夏15g,枳壳20g,白芍15g,制大黄10g生姜25g,红枣20g。

大承气汤

腹满痛、不大便、谵语、发热汗多、脉滑而数、口干燥。

面垢油腻烦燥谵语、全腹部高度膨隆、便秘不大便多日、舌红苔黄厚干燥、脉滑数。

肠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热性脑病、精神病、眼病、肥人漏下。

生大黄20g,厚朴30g,枳实20g或枳壳30g,芒硝10g。

以水1200mL,先煮枳实(或枳壳)、厚朴,沸后文火煮30分钟,人大黄;再水 煎煮取汤液300mL,将芒硝倒入,搅至融化,分2日3次温服。大便畅通后,停服。

大黄牡丹汤

大黄20g,牡丹皮10g,桃仁15g,冬瓜子30g,芒硝10 g,

以水600mL,煮取汤液100mL,冲服芒硝,一顿服完。

大黄䗪虫丸

五劳、赢瘦、腹满不能食、肌肤甲错两面暗黒、内有干血。

消瘦面肤如鱼鳞、小腹部压痛、舌红或紫暗。

闭经、皮肤病、血栓病、肝病、厌食症。

制大黄5g,黄芩10g,生甘草15g,桃仁15g,杏仁15g,赤芍20g,生地50g,干漆5g,虻虫10g,蛴螬10g,䗪虫10g,水蛭15g。

以水12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如无虻虫、干漆、蛴螬,可以用地龙、丹皮、红花替代。或按原方比例蜜丸。

大青龙汤

生麻黄15~30g,桂枝10g,炙甘草10g,杏仁15g,生姜15g,大枣20g,生石膏50g。

以水900mL,先煎麻黄20分钟,再人他药,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得汗停服。

大建中汤

心胸中大寒痛、上腹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呕不能饮食、腹中寒。

消瘦或极度消瘦、腹证多见。

慢性腹痛、肠道手术后、胃病、便秘类。

川椒10g,干姜20g,人参10g,麦芽糖50g。

以水900mL,煎取200mL,去滓,烊入麦芽糖,日分2次服用。服后喝热粥1碗,温覆,避风寒。

当归芍药散

妇人腹中痛腹中诸疾痛、小便不利、冒弦。

脸黄肤干贫血倦怠、腹软发冷或胃内停水、头晕心悸、月经不调量少色淡。

围产期疾病、月经不调、便秘

脱肛子宫下垂、眩晕、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

当归10g,白芍30~50g,川芎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

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身痛如掣。

面色青紫暗红、指端如冰发紫、疼痛如掣冷加剧、内热上炎、脉细如丝。

雷诺综合症、疼痛性疾病、慢性感染脓肿、皮肤病、口腔溃疡。

当归10g,桂枝10g,白芍10g,北细辛10g,炙甘草6g,通草10g,大枣20g。

以水1100mL,开盖煮取汤液300mL,分2 ~3次温服。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疝、腹中痛产后腹中痛胁痛里急、虚劳不足。

消瘦女性多见、脐腹部疼痛多见、月经不调。

当归15g,生姜25g,羊肉100g。

以水1500mL,煮取450mL,分2 ~3次温服。原汤液略苦涩,或可放入葱、酒、盐等调料。煮至肉烂,食用。如不喜欢食用羊肉,也可以用牛肉、猪肉等替代。

大黄附子汤

胁下偏痛、脉紧弦。

体壮面暗、痛苦主诉多、便秘、舌暗苔白厚。

寒性腹痛、神经痛、痛风性关节炎、五官科疾病。

F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麻黄6g,大黄6g,防风6g,连翘10g,薄荷6g,芒硝6g,山栀6g,黄苓6g,石膏15g,川芎6g,当归6g,白芍10g,白术10g,荆芥6g,桔梗6g,滑石15g,甘草3g,生姜3片。

防己黄芪汤

肤色黄白浮肿、腹大松软、汗多、关节病多。

老年膝盖痛、特发性水肿、单纯性肥胖、多汗症腋臭。

粉防己20g,生黄芪30g,白术15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防己地黄汤

脑出血、精神病、关节病、皮肤病、其它。

生地黄30一150g,水煎约40分钟,取汁,防己已5 g,桂枝10g,防风15 g,甘草10g,入黄酒300mL,浸泡12-24小时,去滓,将生地黄药液与药酒混合后,日分2一3次服用。 

风引汤

惊痫、风引瘛疭、热瘫痫。

怕热多汗、大便干结、脉长而大。

小儿癲痫、高血压病、脑炎、脑器质性损害。

大黄10 ~20 g,干姜20 g,桂枝15 g,甘草10g,龙骨20 g,牡蛎10 g,寒水石30g,滑石30g,赤石脂30g,白石脂30g,紫石英30g,石膏30g。

附子理中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吐利、厥脱、脉沉微。

面晦暗畏寒、舌胖苔白或黒、脉沉微、腹中冷、分泌物清稀。

虚寒腹泻、虚寒腹痛、胃寒呕吐、阴黄、心脏病、虚寒出血、口腔疾病。

制附片或炮附子10~20g,党参15g或红参10g,干姜10g,白术15g,炙甘草10g。

以水1200mL,先煎附子30~40分钟,再放入其他药物,煮取300mL,分2~3次温服。 

附子泻心汤

心下痞、恶寒汗出、吐血衄血。

寒体热病、上热下寒、脉舌性质相反。

高血压中风、慢性胃病、口腔溃疡、多囊卵巢综合症、神经症、出血性疾病。

制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制附子15g。

茯苓饮

心中有停痰宿水、气满不能食、胸中气塞短气。

消瘦、胃内振水音多胸闷失眠眩晕、消化道症状多、脉弱无力、齿痕舌。

胃肠病、胸闷咳喘、眩晕症、睡眠障碍。

茯苓40g,白术15g,党参10g,枳壳30g,陈皮30g,生姜15g或干姜5g。

G

归脾汤(《济生方》)

人参5g或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10g,黄芪15g,当归10g,远志5g,酸枣仁20g,木香5g,龙眼肉20g,生姜15g,大枣20g。

甘草泻心汤

狐惑、其面目 乍黒乍白、下利、心烦不得安目不得闭卧起不安。

唇舌红消瘦的表壮年人、容易口舌糜烂、容易腹泻胃痛、心烦失眠。

白塞病、复发性口腔溃疡、腹泻类、皮肤病、情志病。

炙甘草15一30g,黄连5 g,黄芩15g,姜制半夏10 g,干姜10g,党参15 g,大枣20 g。

甘麦大枣汤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

消瘦面色无华、经常落泪神情恍惚、肌肉紧张。

抑郁症、小儿脑病、多汗症。

炙甘草10~20g,淮小麦或浮小麦30~100g,大枣10枚。

甘姜苓术汤(肾著汤)

腰中冷、腹重、小便自利不渴。

腰腹部松软无力、口不渴、舌伴大苔白厚。

尿失禁、腰腿痛、妇科病、便秘。

炙甘草10g,干姜20g,茯苓20g,白术15g。

甘草干姜汤

吐逆、眩、烦燥自汗出微恶寒、多涎唾吐涎小沫、小便数、不渴。

面色黄暗或苍白、手足冷、口不渴涎沫多、白滑苔。

吐泻、痰涕、尿失禁、虚寒出血、阳完虚自汗。 

炙甘草20g,炮干姜10g。

葛根汤

项背强、无汗恶风、自下利、刚痉。

肌肉发达、皮肤粗糙干燥、易困倦大便不成形、男性化女人。

感冒、病毒性腹泻、痤疮、突发性耳~、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疲痨、肌肉类疾病、肛肠病。

葛根30g,生麻黄10g,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葛根苓连汤

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脉促、表未解(项背强)。

壮实面红油腻、多汗怕热、食欲旺盛、项背强、腹泻或粘臭便。

发热性疾病、热痢、出疹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颈椎病、月经不调、头面部炎症。

葛根40g,黄连10g,黄芩10g,生甘草10g。

桂枝汤

气上冲、自汗、发热、脉浮弱

体白瘦、唇舌黯、脉浮弱、易出汗

病后劳伤、虚人感冒、心脏病、缺血性头晕、难治性发热、糖尿病、小儿咳喘、鼻炎、慢性腰腿痛、皮肤溃疡、荨麻疹。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20g。

以水1200mL,煮取汤液450mL,分3次温服。药后喝1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桂枝茯苓丸

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当下其~、漏下不止、气上冲、腹痛。

面部暗红粗糙、腹部挛急冷痛静脉曲张、下腹充实疼痛、如狂善忘。

妇科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肾病、痤疮、腰腿痛、肛肠病、男性病。

桂枝15g,茯苓15g,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

桂枝加附子汤

发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脉微弱、寒疝。

肤色苍白易出汗、怕冷蜷缩貌、脉弱。

虚脱、更年期、关节病、糖尿病神经病、阳虚感冒、变态反应性鼻炎与哮喘。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20g,制附子15g。

桂枝加葛根汤(《外台秘要》)

反汗出恶风、项背强、脉浮弱。

面黄暗憔悴消瘦、舌暗紫、脉浮弱、经常头晕痛肢体震颤。

风寒感冒、柔痉、缺血性头晕、脑梗死缺血性耳鸣、缺血性眼病、颈椎病。

葛根40~80g,桂枝25g(或桂枝10g,肉桂10g),赤芍15g,炙甘草10g,生姜40g或干姜10g,红枣20g。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失精家、惊狂烦燥起床不安、脉芤动、诸脉动心悸、自汗出。

白瘦毛软、脉空大脐动悸、容易焦虑、容易疲劳出汗。

性功能障碍或生殖障碍、小儿发育不良、心脏病、更年期、焦虑症、虚喘、遗尿。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20g,龙骨15g,牡蛎15g。

桂苓五味甘草汤

茯苓20g,桂枝20g或肉桂15g,炙甘草15g,五味子15g。

桂枝甘草汤

桂枝30g或肉柱20g,炙甘草10g。顿服。

桂枝人参汤

肉桂10g,桂枝10g,炙甘草20g,白术10g,人参10g,干姜10g。

以水1800mL,肉桂后下,煮取600mL,日分3次温服。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20g,白芍15g,甘草10g,麻黄10g,生姜25g,白术25g,知母20g,防风15g,制附子10~30g。

H

黄连汤

腹中痛、欲呕吐、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

黄瘦睛有神、腹部扁平、舌暗苔白厚、脉虚缓、主诉复杂矛盾。

返流性胃病、糖尿病性胃病、肠炎腹泻、失眠症、房颤、口腔粘膜病变、酒精相关疾病、性功能不良。

黄连5~15g,肉桂10~15g,党参15g或人参10g,姜半夏15g,甘草5~15g,干姜5~15g,红枣20g。

黄连阿胶汤

精神饱满、唇舌红降、脉滑数、睡眠障碍及出血倾向。

失眠症、先兆流产、卵巢早衰及多囊卵巢综合症、肠炎便血、口腔溃疡、皮肤病。

黄连5~20g,黄芩15g,白芍15g,阿胶15g,鸡子黄2枚。

以水1100mL,煮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稍冷,入鸡子黄,搅和,分2~3次温服。

黄连解毒汤(《肘后备急方》)

面红油亮、舌红苔燥、脉滑数促、皮肤粘膜病多、精神症状明显或有出血倾向。

温热病、高血压病、口腔粘膜糜烂、出血性疾病、热性痛经、月经过多、皮肤病、热痹。

黄连5~15g,黄芩10g,黄柏10g,山栀子15g。

黄芪桂枝五物汤

血痹、尊荣人、恶疮、黄汗。

黄肿肥胖、唇舌紫暗、腹大松软、腹微弱或涩、易患血管病。

糖尿病并发症、脑供血不足、冠心病、慢性肾病、颈腰椎病肢麻。

生黄芪30~60g,桂枝15g,赤芍15g,生姜30g,大枣20g。

黄芪建中汤

虚劳、诸不足、里急。

面黄瘦浮肿、浮肿多见、慢性腹痛、有大病重病久病。

虚寒腹痛、虚劳、慢性疮疡。

黄芩汤

自下利、腹热能吃、脉数。

粘膜充血、烦燥身热、肠热、宫热、脉滑数。

温热病、热利、腹痛类疾病、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热痹。

黄芩15g,白芍10g,生甘草10g,大枣20g。

黄芩汤合白头翁汤(编者经验合方)

黄芩15g,白芍15g,生甘草10g,红枣20g,白头翁10g,黄柏10g,黄连5g,秦皮15g。

J

桔梗汤

桔梗10g,生甘草20g。

温服;或用沸水泡服代茶。

胶艾汤

川芎10g,阿胶10g,炙甘草10g,艾叶15 g,当归15 g,白芍20 g,生地黄20 g。

以水500mL,米酒300mL,煮取汤液300mL,去滓,化入胶阿胶,分2~3次服用。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熟地黄20~40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15g,肉桂5 g,制附子5g,怀牛膝30g,车前子20g。

荆芥连翘汤(《新版汉方后世要方解说》)

荆芥、连翘、防风、柴胡、白芷各12g,甘草、桔梗、薄荷各6g,黄连3g,黄芩12g,黄柏6g,山栀子12g,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各12g。

L

理中汤

霍乱利下不止、喜唾、寒 多不用水、胸痹、心下痞硬。

面黄消瘦、不能食口味淡、腹中冷、舌淡苔白。

虚寒性胃肠病、分泌亢进类病证、儿科调理病、虚寒出血、心脏病、大病后调理。

党参15g,干姜15g,白术15g,炙甘草5g。

苓桂术甘汤

气上冲胸、心下逆满胸胁支满、起侧头晕目眩、短气有微饮、心下有痰饮。

体瘦长、腹部症状明显、头部症状明显、舌胖大、脉弱。

心悸类、眩晕类、胃肠道类、咳喘类、眼病。

茯苓20g,桂枝10g,肉桂5g,白术10g,炙甘草10g。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g,姜半夏10g,陈皮15g,干姜5g或生姜15g,红枣15g。

M

麻黄汤

无汗、身疼痛、脉浮紧、感忤、湿家。

敦厚壮实、皮肤粗糙干燥、能食能饮、脉浮紧、所患疾病多在肌表。

伤风感冒、关节痛、皮肤病、脑病、肥胖、难产子宫脱垂。

麻黄15g,桂枝10g,炙甘草5g,杏仁15g。

麻黄附子细辛汤

少阴病始得之、脉沉、反发热、身体痛。

体壮面暗黑、极度疲倦、严重恶寒、口不渴清水多、身体疼痛、脉沉。

阳虚感寒发热、突发性五官病、神经肌肉疼痛、阴寒失眠、缓慢性心律失常、闭经。

麻黄10g,细辛10g,附子10~20g。

麻杏甘石汤

毛发黑亮皮肤粗糙、眼睑充血浮肿面貌、咽红鼻塞、好动怕热,皮肤病多。

肺炎、支气管炎、扁桃体腺体样肥大、皮肤病、眼病、肛肠病。

生麻黄15g,杏仁15g,生甘草10g,生石膏30g。

麻子仁丸

麻子仁50~100g,白芍30g,枳实30g,大黄10g,厚朴20g,杏仁20g。

麦门冬汤

消瘦、进食困难、口腔干燥、呼吸困难。

肿痛后期、高龄老人返胃、口腔干燥、痿证、慢性咳嗽。

麦冬70g,制半夏10g,人参10g,生甘草10g,粳米20g或山药30g,大枣20 g。

木防己汤

汉防己20g,桂枝15g,石膏50~200g,人参30g。

S

芍药甘草汤

下肢抽筋疼痛麻木、腹肌紧张、有便秘腹痛、挛急痛类主诉多。

腰腿痛、腹痛类疾病、神经性疼痛、不自主性异常兴奋性疾病、便秘肛裂、肝病。

白芍或赤芍30~60g,炙甘草10~30g。

肾气丸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少腹不仁、小便不利、或然证。

面黒或面红、下腹部无力、下虚上实症状、脉弦硬舌胖嫩。

肾虚综合症、前列腺疾病、尿潴留、腹水、糖尿病、老年性眼病、虚喘、皮肤病。

生地黄20~40g,山药15g,山萸肉15g,泽泻15g,丹皮15g,茯苓15g,肉桂5g,制附子5g。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扁豆15g,人参10g或党参20g,白茯苓20g,白术20g,炙甘草15g,山药30g,莲子肉20g,桔梗10g,意苡仁30 g,砂仁15 g。

薯蓣丸

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

赢瘦贫血、食欲不振、外有风内有湿、久病年老之人。

肿瘤、慢性腹泻、慢性咳嗽、贫血、情志病、老年虚弱。

山药30g,生晒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5~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10g,阿胶10g,桂枝10g,麦冬15g,神曲10g,大豆黄卷10g,杏仁10g,桔梗10g,柴胡10g,防风10g,白蔹10g,干姜10g,大枣30g。

四逆散

四逆、腹中痛泄利下重、小便不利、咳。

面部肌肉紧张、腹肌紧张、四肢末端冰冷、主诉挛急疼痛、脉弦。 

肠道易激综合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排尿窘迫、剧咳。

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5g,炙甘草15g。

四逆汤

下利、厥冷、脉沉迟微、身体疼痛。

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微弱、四肢冰冷。

心衰休克、虚微腹泻、阴黄、精神病、其他。

制附子15~30g,炙甘草10g,干姜10g。

酸枣仁汤

酸枣仁30g,炙甘草5g,知母10g,茯苓10g,川芎10g。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人参10g,黄芪15g,白术10g,茯苓10g,当归10g,白芍10g,熟地15g,川芎10g,肉桂5g,炙甘草5g。

T

桃核承气汤

少腹急痛、其人如狂、血自下。

体格壮实面暗红、狂躁不安、下腹充实疼痛便秘、闭经或过期不至。

精神心理疾病、妇产科疾病、瘀热便秘、尿路感染、出血热急性肾衰。皮肤病、男科病、五官科疾病、肩关节炎、头痛。

桃仁15g,制大黄15g,桂枝15g,炙甘草5g,芒硝10 g。

以水1100ml,煮取汤液300马龙,冲人芒硝,分2~3次空腹服用,以泻下为度。

W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心胆虚怯、虚烦不得眠、眩悸、呕吐哕逆、胸痹短气。

圆脸大眼、胆小易惊吓、易眩晕、易胸闷心悸、擅长形象思维。

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小儿抽动症、精神分裂症、高血压病、其它。

姜制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5g,生甘草5g,枳壳15g,竹茹10g,干姜5g,红枣15g。

温经汤

温经汤女人、久不受胎及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憔悴的女性多见、口唇干燥暗淡、手掌干燥开裂、腹部扁平无弹性、闭经或稀发。

不孕症、卵巢早衰、更年期失眠、更年期胃肠病、更年期消瘦、皮肤病。

吴茱萸5g,人参10g或党参15g,麦冬20g,制半夏10g,炙甘草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牡丹皮10g,阿胶10g,生姜10g。以水1200mL,煮取汤液5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或加人红枣、桂圆肉等熬成膏滋,长期服用。

温脾汤(《备急干金要方》)

腹痛、不大便。

生大黄10~15g,玄明粉10g,炙甘草10g,制附片15g,干姜15g,红参10g,当归15g。

以水煮取1200ml,先煎附子30分钟,再煎他药,取400mL,日分3次服;玄明粉分2~3次冲入药液服用。

温清饮(《万病回春》)

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生地黄20g,黄连5g,黄芩10g,黄柏5g,栀子10g。

五苓散

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或然证。

面黄浮肿、胖大舌厚腻苔、口渴喜热饮。

水泻、水逆症、头痛类疾病、小便不利类疾病、体腔内积液、代谢障碍为疾病、眼病、皮肤病。

猪苓20g,泽泻30g,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

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生麻黄15g,肉桂10g,炙甘草5g,苍术40g,厚朴10g,姜半夏10g,陈皮15g,枳壳15g,茯苓10g,桔梗15g,白芷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干姜10g。

乌梅丸

蛔厥、久利、烦、呕吐、腹痛。

面青黄瘦、唇舌红烂、脉弦滑大、手足冰凉、疼痛多见、夜半发病。

肠道易激综合症、克罗恩病、抑郁症、糖尿病、其他。

乌梅20g,黄连10g,黄柏5g,党参10g,当归10g,细辛3g,肉桂10g,制附子5g,干姜5g,川椒5g。

乌头汤

生麻黄15g,白芍15g,生黄芪15g,炙甘草15g,制川乌10g。

吴茱萸汤

头痛、干呕吐涎及呕而胸满、手足逆冷烦燥欲死。

手足冰冷、多疼痛烦燥、多呕吐或腹泻、脉沉细。

头痛、呕吐、口水多的病症。 

吴茱萸5~15g,人参10g或党参30g,生姜30g,大枣20g。

X

小柴胡汤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然症。

瘦黄肤干、默默不欲、胸胁部症状多、怕风肤痒、舌上有苔。

发热性疾病、呼吸道炎性疾病、甲状腺炎、干燥综合症、关节炎、风湿性多肌痛、SLE、皮肤病、慢性肾病、抑郁症、肿瘤、五官科疾病。

柴胡20~40g,黄芩10g,制半夏10g,党参10g,生甘草5g,生姜15g,红枣20g。

小建中汤

虚劳、腹中痛、心中悸、手足烦热、男子黄、或然症。

面黄肌瘦、腹直肌紧张、容易饥饿、容易腹痛、舌无厚腻苔。

小儿发育迟缓、小儿咳喘、小儿腹痛、小儿皮肤湿疹、慢性胃病、慢性肝病、过敏性紫癜、低血压低体重低血糖。

桂枝15g,生白芍30g,炙甘草10g,生姜15g,红枣30g,饴糖30g。

以水100mL,煮取汤液30mL,将饴糖溶人药液,分2~3次温服。

小青龙汤

咳而微喘咳而上气发热而咳咳逆倚息、心下有水气吐涎沫、不渴、溢饮。

脸色青灰无红光、鼻涕及痰如水、水滑苔、胸背部特别冷。

外感痰喘、过敏性鼻炎、其它。

干姜10g,细辛10 g,五味子10 g,桂枝10 g,生甘草19g,白芍10 g,炙麻黄10g,姜半夏10g。

小陷胸汤

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

面红油光、胸闷心下压痛、吐黄痰便秘、舌红苔腻脉滑。

肺部感染、消化道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乳腺病。

黄连5g,姜制半夏15g,全瓜娄40g。

小半夏汤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呕家不渴。

营养状况较好肥胖者多、易于恶心呕吐、主诉较多而且怪异、舌苔白腻或水滑、脉滑。

呕吐类、情志病。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面色或黄或红、舌或深红或淡白、出血不止、皮肤发红或增厚、精神亢奋或昏迷、燥热症状。

温毒发斑、皮肤病、出血性疾病。

水牛角30~100g,生地黄40g,赤芍药15g,牡丹皮10g。以水1000~1200mL,先煎水牛角30~60分钟,再入他药,煮取汤液300mL,分3次温服。

新加汤

桂枝10g,肉桂5g,白芍20g,炙甘草10g,生姜20g,红枣20g,人参15g。

泻心汤

吐血衄血、心气不足、心下痞。

面红油亮唇红苔黄、烦燥不安、易出血上炎、脉数心悸脐跳。

高血压病、血小板疾病、胃肠病、口腔糜烂、情志病、痤疮、子宫出血。

大黄10g,黄连5g,黄芩10g。

温服;也可用沸水泡服。

继命汤

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拘急不得转侧、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黄暗壮实、水滑苔、神经症状多见。

风痱、脑卒中、帕金森病。

麻黄15g,桂枝15g,当归15g,人参15g,石膏15g,干姜15 g,甘草15 g,川芎5 g,杏仁15 g。

芎归胶艾尔汤

漏下下血、妊娠腹中痛。

贫血、脐腹部松软无力、出血或出血倾向。

先~流产、阴道不规则出血、肠道出血、其他。

Y

茵陈蒿汤

肝病、胆道疾病、皮肤病、代谢病。

茵陈蒿30g,栀子15g,制大黄10g。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30g,猪苓20g,泽泻30g,苍术或白术20g,茯苓20g,桂枝15g或肉桂10g。

玉屏风散(《管见大全良方》)

喷嚏不已清涕不止、自汗盗汗。

面黄浮肿、易过敏、易出汗。

过敏性鼻炎、儿童反复感冒、多汗症、皮肤病、糖尿病、慢性肾病、过敏性结膜炎、其它。

黄芪30g,白术20g,防风15g。

越婢加术汤

一身悉肿、下肢脚弱、汗大泄。

体伴壮浮肿面貌、下肢关节肿痛、多汗怕热身困、易患皮肤病。

骨关节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皮肤病、肾炎浮肿、肥胖、眼病。

麻黄10~30g,石膏15 ~40g,生姜15g,甘草10g,白术或苍术20 g,大枣30g

Z

真武汤

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自下利腹痛。

面黄浮肿虚胖、极度疲劳反应迟钝、脉沉微、舌胖大。

成人甲减、更年期、痰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并发心肾疾病、慢性肾病、阴证伤寒、阳虚失眠。

茯苓20g,白芍或赤芍20g,生姜15g或干姜10g,白术15 g,制附子15~30g。

炙甘草汤

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肺痿咳唾脓血、心动悸脉结代。

赢瘦贫血唇舌淡、心律不齐血压低、大便干结难解、胃口好。

创伤性休克、癌症后期、心悸类、甲亢、口腔粘膜病、便秘。

炙甘草20g,人参10g,麦冬15g,生地黄20g,阿胶10g,肉桂15g,生姜15g,火麻仁15 g,红枣60g

以水1500mL,加入黄酒或米酒50mL,煮取汤液300mL,化人阿胶,分2~3次温服。

栀子豉汤

烦热胸中窒、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饥不能食、心中结痛、按之心下濡。

不愉快貌、睡眠障碍、胸中窒闷、咽红鼻衄、舌红苔腻。

胃炎食道炎、失眠症、尿路感染、温热病。

山栀子15g,香豉15g。

栀子柏皮汤

伤寒、身黄、发热。

面油光亮、分泌物发黄量大、舌苔黄腻。

皮肤病、肝胆病、五官炎症、生殖道炎症、关节炎。

栀子15g,黄柏10g,炙甘草5g。 

栀子厚朴汤

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山栀子20g,川朴20g,枳壳20g。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壳40g,厚朴20g,薤白40g,桂枝20g或肉桂10g,全瓜蒌30 g(捣)。

猪苓汤

小便不利、脉浮发热渴欲饮水、下利、心烦不得眠、咳而呕渴。

营养状态较好、舌体胖、尿道刺激症状明显。

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尿血便血、下肢水肿、顽固性剧咳。

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 g,阿胶15g,滑石15 g。

竹叶石膏汤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要吐。

极度消瘦、食欲不振、多汗尿黄、脉数无力、口燥舌红苔剥。

热病恢复期、癌症晚期、肌肉萎缩性疾病、口腔溃疡、儿科大病后。

竹叶15g,生石膏30g,制半夏10g,麦冬30g,太子参15g,生甘草10g,粳米30g。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