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剂量之轻重搭配
在辨证论治,立方选药后,在剂量上的斟酌,亦很重要。
剂量亦不是固定的,同样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因病而设。在君臣佐使相互的配伍上,剂量的或轻或重,或多或少,都有精义存焉。
如寒热并用,润燥并用,补泻并用等。剂量与剂量之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依赖,都有一定的分寸(自注:所谓分寸,即适合客观实际),一定的规格。在病之好转或发展,在重病或轻病,急病或慢性病,剂量之增多或减少,都要实事求是,切合客观实际。
剂量不同,往往作用不同,疗效亦不同。如《伤寒论》的小承气汤,由于厚朴剂量加重,就变成厚朴三物汤。考三承气汤,是剂量之重者。王孟英之苏连饮,苏叶一分(0.3g),黄连二分(0.6g),而黄连多于苏叶1倍,此剂量之轻者。刘河间的天水散,滑石与甘草为6与1之比。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当归与黄芪为1与5之比。
凡此种种的重要依据,都是根据病情,以及病情的发展而定。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灵活多变。
剂量重者,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虏荆非八十万不可也。当重而不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当轻而不轻,是药过病所,诛伐无过。
同时,还要按照《内经》“谷肉蔬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之旨,切切勿做过头事,好心变成坏事。
注:用药过头,即《内经》“有胜则复,无胜则已”辨证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