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损病是因虚体外感误治所致  

外损之病,其根源在于内伤虚体。当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等外邪便容易侵入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如果医生只关注患者体虚的一面,一味地使用呆补之药,而不兼用驱逐病邪的药物,那么病邪就会因为得补而更加牢固,不易排出体外。反之,如果医生过于注重逐邪,只使用克削攻泻的药物,那么就会大伤元气,导致肝、肺、胃等内脏受到损伤。这种情况下,原本不虚的会变成虚,非损伤的也会变成损伤,这都是因为误用药物所导致的。

外损病名由此而来,是因为外感留邪所造成的损伤。这种疾病的治疗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补虚与驱邪的药物。对于虚体患者,应先补虚固本,使体内正气充足,再兼用驱邪之药,以使病邪排出体外;而对于邪实患者,则应先祛邪再补虚,以免闭门留寇。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患者的元气和内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对于外损病的治疗,医生需仔细辨别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补虚与驱邪的药物,以恢复患者的健康。

例如,当人们伤风感冒咳嗽时,这仅仅是一种轻微的症状。然而,如果他们不明白咳嗽实际上是身体元气驱逐外邪的一种方式,反而选择使用成药来止咳,这就会导致邪气无法排出,最终形成长期的咳嗽。再加上体质虚弱,可能会导致肺痿症的发生。因此,在疾病的初期,应该采用和解的方法,仿照古人的参苏饮方法,驱逐风寒,同时加入一些补气养液的药品,以使外邪得以驱逐,而身体元气不受损伤。

如果人们受到暑湿的侵袭而生病,出现发热、胸满、头眩、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可以先用炒盐泡汤进行探吐,以去除胸膈中的热气和痰涎。然后,可以使用栀豉汤加入新鲜的荷叶煎汁服用,以清除暑湿,使疾病得到彻底的治愈。在治疗虚体病症时,要时刻注意急病兼虚的情况,要谨慎食用荤腥油腻生冷的食物,保持内脏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