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附子汤治“五十肩”与风湿病

一名年约54岁的男子,面部呈现出明显的黑褐色,体型肥胖。四年前,他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关节风湿病,曾经在大学医学院接受治疗。如今,他的手指、手腕、膝盖和足部关节等部位出现肿痛,而最近右肩至上臂关节的疼痛更是日益加重。

一开始,他尝试了薏苡仁汤进行治疗,关节风湿病的症状确实有所好转。然而,“五十肩”的情况却逐渐加重,疼痛难以忍受。他相继尝试了二术汤山、十味挫散退、五积散、葛根汤加减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未见效。甚至在接受了长达一个半月的针刺治疗后,也没有任何改善。

由于肩背部的拘急症状严重,患者在经过多方尝试无效后,决定转为服用芍药甘草附子汤末。他按照芍药甘草汤的比例,并额外添加了附子末进行煎服。令人欣喜的是,仅仅服用了两次之后,患者在短短一周内感到症状明显好转。一个月后,他甚至能够抓住电车吊环,肩背部肌肉的拘挛情况也变得柔软。经过两个半月的治疗,基本已经痊愈。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有自然治愈的可能,但患者在服用本方数日后,疼痛迅速消退,肌肉拘急也得到了缓解。这足以证明芍药甘草附子汤末的显著疗效。

在中医治疗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方无效,再换另一方,或者选择药物更多的大方子。但有时,这种“大处方”却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有些时候,即使处方中药物种类繁多,如二术汤、十味挫散、五积散、葛根汤加减等,却仍然无法解决问题。这就让人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方子的种类和数量就决定了其疗效?

事实上,一个简单的小方子——芍药甘草附子汤,只有三味药,却能带来显著的疗效。这说明了方子的效果并非取决于其大小,并非药物种类越多、数量越大就越好。小方子具有“单刀直入”的优势,对于病情急剧变化的患者尤其适用。这一点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疗效,除了直接观察到服用后的效果,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比如疾病有时候具有自然治愈的一面,这种自然的恢复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充分考虑和重视的。同时,对于药物的疗效评价,我们也需要更加客观、中肯。

在这个案例中,芍药甘草附子汤的使用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证候标准。但医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达到了缓解患者肩背拘急的目的。这进一步证明了芍药甘草附子汤在缓解肌肉痉挛、疼痛方面具有普遍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重新定义芍药甘草附子汤的适用范围,将其视为缓解肌肉痉挛的专方。这种思考方式是否恰当,还需各位同行共同探讨和评判。

康治本:发汗若下之后,反恶寒者,虚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但热者,实也, 与调胃承气汤。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