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慢性盆腔疼痛的中药治疗
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女性常见疾病,通常从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部位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划分。《慢性盆腔疼痛诊疗指南2020》中认为CPP 疼痛部位为后腰骶部、脐部、臀部和盆腔的前腹壁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整体功能,是需及时寻求医疗帮助的疼痛。疼痛程度一般与性行为、负面情感和消极的意识活动有一定关系,也可与生殖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盆底肌筋膜或性功能障碍有关。从定义层面来看,痛经和排卵痛尽管属于周期性盆腔疼痛,但如若与性生活、认知行为和情感等不良结局相关,原则上也属于CPP 范畴。
专家共识:CPP 是非周期性的、持续至少6 个月的、源于盆腔脏器和组织的疼痛综合征,疼痛严重程度通常与性行为、消极情感和认知行为有一定关系,也可与生殖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盆底肌筋膜或性功能障碍有关。(共识级别:2A 级)。
依据临床表现,CPP 可被归属于中医学癥瘕、不孕症、妇人腹痛、月经不调、带下病等范畴。本病病因较为复杂,病理因素涉及湿、热、瘀、寒、虚5 个方面,其中核心病理因素为血瘀,肝、脾、肾为主要病变部位,“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两大病机,多名学者认为本病本质上是因实致虚、本虚标实。在临床中需四诊合参,辨别脏腑、气血、寒热、虚实。CPP 多为实证,亦有虚实夹杂证,可分为湿热瘀结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湿凝滞证四个证型,中药内服辨证论治,随证加减,中药外治,总结验方,成效显著。
中药内服
①湿热瘀结证:
湿邪趋下,易袭盆腔,与血相搏致瘀,阻滞冲任。有学者认为,湿热瘀阻是CPP 主要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少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痛连腰骶,经行或劳累时加重,或有下腹癥块,月经先期、量多、色深红、质稠,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脘闷纳呆,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韩延华认为本病当从肝论治;马宏博灵活运用“清法”与“消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徐云霞、高莹莹等则重在清利湿热、理气活血;陈苗苗等应用妇科千金片作为治疗对照,发现作为既往常用药,虽效果不及中药辨证论治,但总有效率也达76.67%。康妇消炎栓能清患者湿热之邪,独特的给药方式使用药有效率大大提高。
专家共识:方用银甲丸加减。基本用药:以银甲丸组方的10 味药物为主。常用中成药:妇科千金片、康妇消炎栓。(共识级别:2A 级)
②气滞血瘀证:
风寒湿热侵犯胞脉,气血失和,邪气留恋,久病伤络成瘀,瘀停体内,不通则痛。临床表现为小腹胀满或刺痛,疼痛拒按,月经有瘀,块下痛减,经前或经行胸胁、乳房胀痛;平素急躁易怒,或婚久不孕;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苔薄,脉弦涩。治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蒋南等用膈下逐瘀汤活血祛瘀疗效良好。丹莪妇康煎膏在多项研究中不仅表现出了强大的止痛能力,还提高了患者的自然妊娠率。
专家共识: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基本用药:以膈下逐瘀汤组方的12 味药物为主。常用中成药:丹莪妇康煎膏、血府逐瘀胶囊。(共识级别:2A 级)
③气虚血瘀证:
病程日久,湿邪阻滞气机,导致血瘀于胞宫胞脉,耗损正气,胞宫脉络失于濡养,最终形成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为小腹隐痛或空坠,或癥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延长或量多,经血淡暗,伴精神萎靡,乏力懒言,食少纳呆;舌淡暗有瘀,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治以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高文芝等运用理冲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CPP,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丹黄祛瘀胶囊与康妇消炎栓联用,可使宫颈黏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肿瘤坏死因子-α 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效缓解症状。
专家共识:方用理冲汤加减。基本用药:以理冲汤组方的9 味药物为主。常用中成药:丹黄祛瘀胶囊。(共识级别:2A 级)
④寒湿凝滞证:
寒甚致血行不畅,瘀阻血脉,伤及脾胃,久则及肾,表现为少腹冷痛,得温则舒,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白带增多、质稀;畏寒,或手足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紧或沉迟。郭志强提倡以通立法、内外合治,临床多以祛寒除湿、活血化瘀之法为治。厉健、黎丹平等针对寒湿凝滞型
CPP 治以少腹逐瘀汤疗效确切。余剑灵则用少腹逐瘀丸联合抗生素及低频脉冲电刺激法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调了炎症因子水平。
专家共识: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基本用药:以少腹逐瘀汤组方的10 味药物为主。常用中成药:暖宫七味丸、少腹逐瘀颗粒。(共识级别:2A 级)
中药灌肠
王昕等应用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组成:大血藤10 g,连翘15 g,三棱10 g,败酱草15 g,莪术10 g,川楝子15 g,赤芍15 g,延胡索15 g,桂枝10 g,金银花10 g,茯苓10 g,等。睡前将浓煎至100 mL、温度在39~41 ℃的药物灌肠使用,至少保留2 h。该汤剂起到了清热利湿、行气
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专家共识:中药保留灌肠对胃的刺激减轻,护胃的同时药液直达病灶,药物有效率提高,除此之外,还有减轻病变充血水肿、改善盆腔微环境的作用。(共识级别:2A 级)
中药外敷
研究显示西医止痛药联合中药外敷(白花蛇舌草30 g,金牛根20 g,黄柏20 g,白芷20 g,大黄10 g,赤芍10 g,薄荷5 g,蒲公英15 g)治疗CPP,可使患者疼痛时间缩短,生活质量提高。
专家共识:中药外敷操作简便,经皮给药,药物吸收率高,更安全有效。(共识级别:2A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