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剂总结篇


一、麻黄汤类麻黄汤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基础方。方药组成:麻黄  桂枝  杏仁  炙甘草。
类方有:
1、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水寒射肺而喘的常用方。药物组成: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半夏、干姜、五味子、细辛。小青龙汤中还有一个常用的配伍结构“姜辛味”,这是温肺化饮的基本结构。
2、大青龙汤是治疗外寒里热高烧不退的常用方。药物组成:麻黄汤加石膏、大枣、生姜而成。
3、麻杏石甘汤是治疗肺热而喘的基础方剂。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
4、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治疗湿热黄疸兼有表证的常用方。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赤小豆、连轺(即连翘根)、生梓皮(可用桑白皮或茵陈蒿代替)
5、麻黄细辛附子汤是治疗阳虚感冒的基础方剂,药物组成:麻黄、细辛、附子。
6、麻黄附子甘草汤也是治疗阳虚感冒的基础方剂,但它是为阳虚感冒轻证而设的。药物组成:麻黄、附子、炙甘草。

二、桂枝汤类
桂枝汤是发汗解肌,调和营卫的基础方。柯韵伯说:“外证得之解肌调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类方有:

1、小建中汤是治疗中焦虚寒,里急腹痛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而成。
2、桂枝加芍药汤是治疗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用的常用方,缓急止痛,疏通经脉。药物组成:桂枝汤再加芍药。
3、桂枝加大黄汤是治疗太阴经脉气血失和属实证的方剂。药物组成:桂枝汤加大黄。
4、当归四逆汤是治疗血虚寒厥的常用方,温经散寒,养血通经。药物组成: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当归、细辛、通草而成。
5、炙甘草汤是治疗心悸、胸痹的常用方,益气滋阴,通阳复脉。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加熟地、人参、麦冬、阿胶、麻子仁而成。
6、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风邪在经,经气不利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7、葛根汤是治疗寒邪在经,经气不利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加麻黄、葛根。
8、葛根加半夏汤是治疗太阳阳明合病,但呕不利的常用方。药物组成:葛根汤加半夏。
9、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倍桂枝而成。(桂枝在此是平冲降逆)
10、桂枝新加汤是治疗伤寒发汗后气虚身痛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加芍药生姜一两人参三两而成。
11、桂枝附子汤是治疗太阳中风兼有阳虚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加附子而成。
1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治疗太阳中风兼喘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13、桂枝去芍药汤是治疗太阳误下后胸闷脉促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而成。(这里涉及到仲景的用药规律,胸闷不用芍药。)
14、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是治疗太阳误下后胸闷脉促兼有阳虚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
15、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是治疗心阳暴脱亡阳失神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龙骨、牡蛎、蜀漆 。

三、苓桂剂苓桂剂是以茯苓、桂枝为主组成的一组具有温阳化气、健脾利湿的方剂。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苓桂朮甘汤)是治疗伤寒水邪上冲导致的奔豚的一张名方。后世广泛应用水湿痰饮的治疗。药物组成: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2、茯苓甘草汤(苓桂姜甘汤)是治疗伤寒胃虚停水证的一张名方。药物组成:茯苓、桂枝、生姜、炙甘草。
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枣甘汤) 是治疗伤寒水邪上冲欲作奔豚的方剂。药物组成:茯苓、桂枝、大枣、炙甘草。
4、五苓散是治疗太阳膀胱蓄水证的一张名方。药物组成:茯苓、猪苓、白术、桂枝、泽泻。
注:奔豚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的症状。
导致奔豚的病机主要有三种:
1、郁火上冲所致  (治用奔豚汤)
2、水邪上冲所致  (治用苓桂剂)
3、寒邪上冲  (治用桂枝加桂汤)

四、苓芍剂苓芍剂是一组由茯苓、芍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温阳利水兼以养阴的方剂。
1、真武汤是治疗少阴阳虚水泛证的名方。药物组成:茯苓、附子、白术、芍药、生姜。
2、附子汤是治疗少阴阳虚身痛证的名方。药物组成:茯苓、附子、白术、芍药、人参。
3、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是治疗伤寒脾虚水停证的方剂。药物组成:桂枝汤去桂枝加茯苓、白术而成。

五、承气汤类承气汤类是一组以泻下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泻热、通便的方剂。
1、大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重证的名方,既通便又泻热。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2、小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轻证的方剂,以通便为主。药物组成:大黄、枳实、厚朴。
3、调胃承气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以热为主的方剂,重在泻热。药物组成:大黄、芒硝、炙甘草。
4、麻子仁丸(以通便为主所以用小承气汤做底方)是治疗阳明脾约证一张名方。药物组成:小承气汤加麻子仁、杏仁、芍药而成。
5、桃核承气汤(泻热为主所以用调胃承气汤做底方)是治疗太阳蓄血证的一张名方。药物组成: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而成。
注:脾约证是指胃强脾弱,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大便干结的症候。
六、泻心汤类泻心汤类是一组调畅气机治疗心下痞证的方剂。
1、大黄黄连泻心汤是治疗热痞的方剂。药物组成:大黄、黄连 (无需煎服,开水浸泡片刻即可)。
2、三黄附子泻心汤是治疗热痞兼有阳虚的方剂。药物组成:大黄、黄连、黄芩、附子(先煎附子,三黄浸泡)。
3、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痰气痞的一张名方。药物组成: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炙甘草。
4、甘草泻心汤是治疗胃虚客热上扰痞的常用方剂。药物组成:炙甘草、半夏、干姜、黄连、黄芩、人参、大枣。
5、生姜泻心汤是治疗水气痞的常用方。药物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
注:心下痞是指 心下胀满堵塞不通的一个自觉症状。凡是以心下痞为主证的症候,就叫做心下痞证。

七、四逆汤类四逆汤类是一组以温里药为主组成的具有回阳救逆的方剂。
1、四逆汤是治疗少阴真阳衰微阳衰阴胜证的名方。药物组成:附子、干姜、炙甘草。
2、通脉四逆汤是治疗阴胜格阳证的著名方剂。药物组成:四逆汤倍附子、干姜而成。
3、四逆加人参汤是治疗阳衰兼有气血不足的常用方剂。药物组成:四逆汤加人参而成。
4、白通汤是治疗阴胜戴阳证的常用方剂。药物组成:附子、干姜、葱白。
5、白通加猪胆汁汤是治疗阴胜戴阳证兼有格拒的名方。药物组成:白通汤加猪胆汁、人尿而成。

八、理中汤类理中汤是一组以温中健脾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温中祛寒、健脾补气功效的方剂。
1、理中丸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的基础方。药物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2、桂枝人参汤是治疗脾虚协热利的一一张名方。药物组成:理中汤加桂枝而成(理中汤又名人参汤)
3、附子理中汤是治疗脾胃虚寒兼有肾阳虚的常用方。药物组成:理中汤加附子而成。

九、栀子豉汤类栀子豉汤类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的具有清热除烦功效的方剂。
1、栀子豉汤是治疗热扰胸膈的虚烦证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栀子、淡豆豉。
2、栀子甘草豉汤是治疗栀子豉汤证兼有气虚的方子。药物组成:栀子、炙甘草、淡豆豉。
3、栀子生姜豉汤是治疗栀子豉汤证兼有呕吐的方子。药物组成:栀子、炙甘草、淡豆豉。
4、栀子干姜汤是治疗上热下寒,身热不去,微烦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栀子、干姜。
5、栀子厚朴汤是治疗心烦腹满,卧起不安的常用方。(心烦是郁热扰心,腹满是气滞不疏)药物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6、枳实栀子豉汤是治疗大病愈后劳复的常用方。药物组成:枳实、栀子、淡豆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