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俗称“打鼾”,是以睡眠时出现严重打鼾、阵发性呼吸暂停以及白天嗜睡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不仅存在上气道解剖和功能的异常,而且还存在呼吸中枢反应性明显降低,甚至造成呼吸通道不畅,引起长时间心、脑严重缺氧,以致发生窒息,甚至猝死,诱发心肌梗死、脑溢血、中风等。据观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心肌梗死关系密切,病因多种,病机复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据报道,以往治疗鼻鼾主要是通过药物收紧喉咙肌肉及减少睡眠时间,但副反应大。保守治疗可采用夜间吸氧、戴功能性矫正器、留置通气导管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轻、中度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重症患者效果不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乏中医文献记载,但本病存在严重打鼾问题,其发病机理与打鼾相似。《诸病源候论》载:“鼾眠者,眠里喉咽间有声也。人喉咙,气上下也,气血若调,虽寤寐不妨宣畅;气有不和,则冲击喉咽而作声也。其有肥人眠作声者,但肥人气血沉厚,迫隘喉间,涩而不利,亦作声。”由此看来,其病位在咽喉,病机为鼻、咽喉、气道不利,肺气不宣,声门失司,故针刺治疗以通利咽喉、宣畅肺气为法。针刺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目前针刺治疗本病报道极少,值得临床推广。笔者近10多年来运用针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效甚佳。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高某,男,56岁,2023年6月22日初诊。睡眠时出现严重打鼾伴阵发性呼吸暂停已3个月余。近3个月睡眠过程中出现严重打鼾,鼾声如雷,同时伴有阵发性呼吸暂停约10秒,伴咽干、口渴,欲饮,白天困倦嗜睡,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治法:通利咽喉,宣畅肺气。
治疗:平补平泻。取人迎穴、水突穴、天突穴、尺泽穴、列缺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太溪穴。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消毒,先针刺人迎穴、水突穴、天突穴,选用0.35×25mm一次性不锈钢针灸毫针,左手指轻按腧穴时应避开颈总动脉,沿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缓慢进直刺0.8~1.2寸,尺泽穴直刺0.8~1.2寸,列缺穴平刺0.6~0.8寸,合谷直刺0.8~1.2寸,足三里直刺1~1.2寸,针刺太溪穴时,针身与跟腱呈30°夹角,向胫神经方向斜刺,麻电感传导至足掌1~2下即可。每日1次,留针2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
患者经5次针刺治疗后,鼾声减轻,阵发性呼吸暂停时间缩短至约5秒,先后接受15次针刺治疗,鼾声轻微如常,已无阵发性呼吸暂停,继续针刺5次巩固疗效。
按 方中人迎穴、水突穴属足阳明胃经,系咽喉,天突穴属任脉,三穴位居局部,有通利咽喉、调节声门的作用;尺泽穴、列缺穴属手太阴肺经,分别为肺经合穴、络穴,系气管、喉咙,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其经别系咽喉,三穴为表里经配穴,有调肺气、利咽喉、调节声门气道的作用,可治疗喉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起于鼻,入上齿,环口夹唇,循喉咙,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循喉咙,夹舌本,二穴共奏通利咽喉之功。“经脉所通,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本针刺处方主要取腧穴的近治作用,共同起到通利咽喉、宣畅肺气的作用。另外,本针刺处方对急慢性咽喉炎、声带息肉、声音嘶哑等疾患均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