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中医诊治思路

在探讨腰痛的辨证要领时,我们必须深入细致地辨析其虚实、寒热及气血归属。

腰痛之虚实,实证腰痛多源于寒湿阻络、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这些病理因素导致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这类腰痛起病急骤,常因感受寒湿、湿热之邪,或因外伤跌扑、体位不当而诱发。其特点在于病程短暂,疼痛剧烈,转侧不利,脉象实而有力。相反,虚证腰痛则多因肾气亏虚、肾精不足,导致肾脏失养。这类腰痛起病缓慢,常因劳欲过度、久病不愈而诱发。其特点在于病程绵长,腰痛隐隐作痛,绵绵不休,痛处喜按,脉象虚细无力。

再来看腰痛的寒热属性,寒湿腰痛表现为痛处固定、局部冷感、缠绵流连,且在阴天加重;湿热腰痛则表现为痛处灼热、头身困重、舌苔黄腻。正如《景岳全书·腰痛》中所言:“遇阴雨或久坐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或喜寒而恶热者,热也。”这些论述为我们提供了辨识腰痛寒热的宝贵线索。

最后,我们还需要辨析腰痛的气血归属。气滞腰痛多因腰部闪挫所致,表现为突发腰痛、攻窜作痛、腰痛有固定点;血瘀腰痛则常因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表现为针刺样痛、夜间加重、痛势急迫。在临床上,气滞与血瘀往往同时存在,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观察症状,探寻真正的病机所在。

综上所述,腰痛的辨证要领需从虚实、寒热、气血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准确辨析腰痛的病因病机,才能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在治疗腰痛的过程中,我们应首先辨明病情的虚实性质。实证多表现为急性发作,痛势剧烈,常见于外感寒湿、湿热侵袭,或气滞血瘀等因素所致。对于这类实证腰痛,治疗时应注重散寒祛湿、清利湿热、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以迅速缓解病痛,防止病情恶化。治疗方法可包括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拔罐等多种手段,旨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效果。

而虚证腰痛则多表现为慢性发作,痛势缠绵,常见于肾虚、精亏、腰府失养等因素所致。对于这类虚证腰痛,治疗时应以滋补肾脏、填精生髓、补肾壮腰为主,通过调整内在环境,恢复身体平衡,逐步改善腰痛症状。治疗方法可包括中药汤剂、丸剂、膏剂等,同时辅以食疗、运动康复等手段,以温补为主,慢慢调养。

在治疗腰痛的过程中,还需仔细询问患者疼痛的特点,辨析疼痛的性质,如钝痛、刺痛、酸痛等,以进一步确定腰痛的分型。不同类型的腰痛,其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腰痛的治疗,我们应综合运用中医理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寒湿腰痛,常因劳累后感受风寒,或久居潮湿环境而诱发。腰痛怕冷,活动受限,酸胀沉重,每遇阴雨天加重,甚至牵连下肢关节,脉沉迟,舌淡白苔滑腻。治宜温散寒湿,通经止痛。羌活胜湿汤或肾着汤加减法颇为适用,可驱散寒湿,调和气血。若寒冷尤甚,可加制附子、肉桂、细辛温阳散寒。白天痛甚多因气滞,夜间痛甚则因血瘀。气滞者加乌药、姜黄、木香以行气止痛;血瘀者加桃仁以活血化瘀止痛。对于年老体弱患者,感受寒湿所致的腰痛,多属肾虚夹寒湿之证,治疗当标本兼治,既要补益肝肾,又要祛风除湿,故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重用桑寄生30g,以强化补肝肾、强腰膝之力。常用药如桑寄生、独活、羌活等,皆能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湿热腰痛,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郁久化热所致。腰痛灼热,或伴下肢膝踝关节疼痛,脘腹痞闷,头身困重,口苦口黏,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加味二妙散或四妙散加减,皆为清热利湿之良方。临床上,中年男性患者,若嗜酒且喜食肥甘厚味,腰痛伴痛风性关节炎者,多属湿热所致,选用此方尤为贴切。常用药物如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等,具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作用。

气滞腰痛,多因腰部闪挫导致,常见于急性腰扭伤。突发腰痛,攻窜作痛,腰痛有固定点,时轻时重,常伴胁肋不舒。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理气行滞,通络止痛。复元通气散加减,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茴香、穿山甲、木香、延胡索、白牵牛、陈皮、甘草组成。诸药合用,行气活血,气行则血行,腰胀痛自愈。专用此方治疗闪挫腰痛,常加煅乳香、煅没药加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疗效显著。同时,金铃子散也是治疗痛症的良方,常用药物有煅乳香、煅没药、延胡索、川楝子等,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对于血瘀腰痛,它通常源于骨折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类腰痛极为剧烈,患者往往因疼痛而拒绝触摸,且疼痛在傍晚时分尤为严重。疼痛的性质如针刺,有固定的痛点,活动时疼痛加剧。观察患者的舌象,会发现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象涩滞。治疗时,我们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是常用的方剂,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若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我们会加入炮穿山甲来祛瘀散结、疏通经络。水蛭粉、土鳖虫等虫类药物则能增强活血通络的效果。若疼痛导致肌肉挛急,我们会使用木瓜15g,防己6g来柔筋止痛。常用的药物还包括川芎、桃仁、红花、蜈蚣等。

​肾虚腰痛则多因腰部过度劳累或久病不愈所致,这在中老年患者中尤为常见。腰痛表现为隐隐作痛,腰膝酸软,双下肢乏力。劳累后腰痛加重,休息时则减轻。阳虚者还会伴有面色苍白、肢体浮肿、畏寒肢冷、腹泻等症状,舌象淡胖,苔白润,脉象沉迟。阴虚者则伴有健忘失眠、头晕头胀、耳鸣耳聋、烦躁等症状,手心烦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时,应根据阳虚或阴虚的不同,选择温补肾阳或滋补肾阴的方法。阴虚者可以选用左归饮或知柏地黄丸加减,阳虚者则选用右归饮或肾气丸加减。同时,我们常合用青娥丸(由杜仲、补骨脂、核桃仁组成)来加强补肾强腰的效果。由于慢性疾病的治疗需要持之以恒,因此,在治疗慢性腰痛时,既要注重补益,又要兼顾其他症状。若患者兼有视物昏朦,我们会加入枸杞子、菊花、青葙子来补肝肾明目;若阴虚肝火旺,我们会加入牡丹皮、栀子来清肝火。常用的药物还有熟地黄、山茱萸、杜仲等。

腰痛之症,千变万化,兼症繁多。医者需明察秋毫,善于捕捉细节,方能准确辨证施治。腰痛若伴腿痛,常见一侧腿部外侧痛,痛不可触,酸胀麻木。此情此景,多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压迫坐骨神经所致。治宜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腰痛若伴面部、双下肢胫前、足背水肿,则须警惕肾脏疾病之可能。急性或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病,均可导致此症。治当以防己黄芪汤或济生地黄丸加减,益气利水,消肿止痛。若水肿明显者,可合用五皮饮,以增强利水消肿之力。

腰痛若突发一侧,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甚则尿血,多为泌尿系统结石所致。治宜选用八正散、石苇散或三金排石汤加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腰痛若见局部皮肤成簇状水疱,沿腰部一侧带状分布,疼痛剧烈,此为带状疱疹,中医学称之为“缠腰火丹”。急性期以湿热蕴结为主,治当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热利湿,解毒止痛。若腰部后遗神经疼痛者,可改用活络效灵丹合失笑散,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妇女腰痛隐隐,伴黄带,阴部瘙痒,舌苔黄腻,脉滑,多为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病所致。治宜选用易黄汤加减,清热燥湿,止带止痒。

综上所述,腰痛之症,需病证结合,审证求因,方能取效甚佳。医者当细心观察,善于辨证,方能药到病除,解患者之痛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