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国医大师诊治胃癌经验方
胃癌是指发生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贵门、胃体、幽门,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本病属于中医学“反胃”“翻胃”“噎膈”“胃痛”“积聚”“伏梁”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肾关系密切。其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上腹部饱胀、隐痛、不适、腹泻、呕血、便血以及反酸、嗳气、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穿孔、梗阻、内痿等是其常见并发症。胃癌主要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导致的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正气亏虚,脾胃受损,痰湿内生,气滞血凝,热蕴毒结于胃,日久形成癌肿。本病临床可见肝胃不和、痰湿凝结、气滞血瘀、瘀毒内结、脾胃虚寒、气血两虚、胃热伤阴等证型。治疗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采取不同的措施,或祛邪,或扶正,或祛邪扶正并举。
01
朱良春:胃癌散
朱良春(1917-2015):第一届国医大师,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组成】蜣螂虫30g,硒砂30g,西月石30g,火硝30g,土鳖虫30g,蜈蚣30条,壁虎30条,冰片15g,绿萼梅15g。
【功效】解毒散结,消除积滞,活血化瘀,化痰散块。
【主治】胃癌。症见胃脘长期疼痛,反复不愈,呕血或便血,似觉胃中有物,时时攻痛,日渐消瘦,纳食困难。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1.5g,每日3次。
02
孙光荣:和中抑癌汤
孙光荣(1941-):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研究员。1958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组成】太子参15g,生黄芪15g,紫丹参10g,乌贼骨12g,西砂仁4g,广橘络6g,白花蛇舌草12g,半枝莲12g,猫爪草12g,延胡索10g,川郁金10g,鸡内金5g。
【功效】扶正祛邪。
【主治】胃癌。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3
李玉奇:经验方
李玉奇(1917-2011):第一届国医大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3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脾胃病和肿瘤的治疗,及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独特的证治经验奉之于社会。
【组成】苦参40g,黄药子20g,当归50g,白花蛇舌草100g,延胡索20g,柴胡50g,炙刺猬皮20g,没药20g,乳香20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胃癌伴转移,属热毒炽盛,正虚瘀结者。症见面色萎黄,肌肤干燥,形体消瘦,上腹膨大,可触及坚硬如石之包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舌紫暗尖赤,苔白厚腻无根,脉洪大有力。
【用法】水煎3次,3煎药汁后混合,分6次服,3小时内服完,若不呕吐,再服麝香3g。
04
李济仁:经验方1
李济仁(1931-2021):第一届国医大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是“新安医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主编《大医精要——新安医学研究》等书。
【组成】黄芪25g,潞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阿胶10g(烊化),绞股蓝20g,广木香9g,南沙参10g,神曲15g,陈皮15g,鸡内金10g,白花蛇舌草20g,龙葵20g,石见穿20g。
【功效】健脾益气,理气和胃,解毒攻癌。
【主治】胃窦癌术后并发症,属癌毒犯胃,脾胃不和,正气大亏者。症见精神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脘腹作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服用菝契。菝契(根部)2500g,洗净切碎,加水12.5L,文火浓煎,去渣。得液4L,加肥猪肉250g(切碎)再浓煎,得药液2500mL,每日服125~250mL。
05
张镜人:经验方1
张镜人(1923-2009):第一届国医大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2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组成】炒白术10g,炒白芍10g,炙甘草3g,广郁金10g,制黄精10g,陈皮5g,灵芝草10g,香扁豆10g,怀山药10g,生薏苡仁12g,炒续断15g,炒杜仲15g,丹参10g,天麻10g,蜀羊泉15g,蛇果草15g,炒谷芽12g,猪殃殃30g,白花蛇舌草30g。
【功效】健脾化湿,清化瘀热。
【主治】胃癌术后、放化疗后并发症,属瘀热夹湿,脾胃气虚者。症见胃纳不馨,头晕腰酸,背脊酸楚,舌苔薄黄腻,脉濡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6
周仲瑛:经验方1
周仲瑛(1928-2023):第一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中医。
【组成】北沙参10g,白芍10g,仙鹤草10g,地榆炭10g,乌贼骨10g,旋覆花5g,代赭石15g,陈皮10g,沉香3g,竹茹10g,法半夏10g,瓦楞子15g,大黄炭5g,丹参10g。
【功效】理气化痰,养阴止血,和胃柔络。
【主治】贲门癌术后并发症,属气痹络伤,气阴两败,胃失和降者。症见吐血噫气,呃逆,反酸,痰涎上泛,胸脘闷痛、嘈杂、痞硬,食入复出,阻塞不下,头眩,目花,时有虚汗,大便不畅,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苔白,脉细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7
段富津:补中益气汤加减
段富津(1930-2019):第二届国医大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1950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黑龙江省名老中医
【组成】黄芪30g,人参15g,炙甘草15g,焦白术15g,茯苓20g,当归15g,酒白芍15g,半夏15g,陈皮15g,炒酸枣仁20g,柏子仁20g,枸杞子20g,炒麦芽20g,枳壳15g。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主治】胃癌术后、化疗后并发症,属脾胃虚弱者。症见进食后胃脘胀痛不适,嗳气,面色无华,体瘦,乏力,舌淡,苔白,脉无力。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8
徐景藩:经验方1
徐景藩(1927-2015):第一届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46年6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组成】枳壳10g,当归10g,苏梗10g,鸡内金10g,绿梅花10g,太子参10g,佛手10g,石见穿15g,白芍1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海金沙15g,煅瓦楞子30g(先煎),白蒺藜12g,甘草3g。
【功效】理气行血,健脾和中。
【主治】胃癌,属胃气不和,血瘀内停者。症见胃脘痞胀,嗳气反酸,头昏,咳嗽,大便干结,舌中间有紫斑,苔薄腻、黄白相兼,右关脉弦,左关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09
徐经世:健中扶正汤
徐经世(1933-):第二届国医大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52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安徽省国医名师。
【组成】生黄芪30g,酸枣仁25g,谷芽25g,山药20g,橘络20g,绿梅花20g,仙鹤草15g,石斛15g,无花果15g,灵芝10g,竹茹10g。
【功效】降逆和胃,扶正安中。
【主治】胃癌术后并发症,属气机阻滞,气血瘀结证。症见胸胁脘腹或局部胀闷疼痛,体质虚弱,体力下降,不思饮食,焦虑,失眠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0
裘沛然:四君子汤加减
裘沛然(1913-2010):第一届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
【组成】黄芪30g,延胡索15g,党参15g,惹苡仁30g,白术15g,牡蛎30g(先煎),茯苓9g,茴香9g,枸杞子12g,白花蛇舌草10g,生地黄20g,砂仁3g(后下),半枝莲24g,炙甘草9g。
【功效】健脾化湿,补中益气。
【主治】胃癌,属气虚湿阻瘀滞者。症见胃脘部隐痛,嗳气频作,腹胀,形体消瘦,面色滞暗,精神委顿,胸闷胀满,口渴喜饮,纳食差,舌质略暗,苔薄腻,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11
颜德馨:经验方
颜德馨(1920-2017):第一届国医大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1939年8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组成】蜀羊泉30g,蛇莓30g,龙葵30g,降香30g,旋覆花9g(包煎),代赭石30g(先煎),川芎6g,白蒺藜15g,蟾皮9g,丹参12g。
【功效】清热化痰,行气散结。
【主治】贲门癌,属痰瘀阻络者。症见胃痛,呃逆,胸部痞闷,腹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纳食差,舌质紫,苔薄腻,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