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如何治疗疟疾

疟疾,这一古老而顽固的传染病,以其独特的症状令人印象深刻。它如同一位狡猾的舞者,在患者的体内演绎着一场华丽的舞蹈。每当夜幕降临,疟疾的舞者便悄然而至,带来一阵寒战,如冰封的寒风刺入骨髓,使人瑟瑟发抖。随着舞蹈的推进,热浪如潮水般涌来,患者的体温急剧升高,如同置身于炽热的火炉旁,汗水如雨下,湿透了衣衫。然而,当舞蹈落幕,热浪退去,患者又如同从梦境中醒来,一切似乎恢复了正常,仿佛刚刚经历的一切只是幻觉。

疟疾的舞蹈并非只在夜晚上演,它有着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有时,舞者会在清晨的阳光下起舞,带来一阵阵寒战和高热;有时,则会在黄昏的余晖中轻轻旋转,让患者感受到轻微的寒意和疲惫。无论是何时何地,疟疾的舞者总是那么神秘而难以捉摸。

发作时,寒热往来的称为正疟;但寒不热的称牡疟;但热不寒的称:瘅疟; 热多寒少的称为温疟;发于岭南寒热不清的称为疟疾;久疟不愈胁下有痞块 的称为疟母。


疟疾不仅仅是一种传染病,更是一种考验。它考验着患者的意志和毅力,也考验着医疗人员的智慧和勇气。面对这一顽固的敌人,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它,掌握它的规律和特点,才能更好地应对和战胜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疟疾,这一古老的疾病,其根源在于人体感受了疟邪。这疟邪,犹如潜伏在暗处的敌人,狡猾而难以捉摸。它的入侵,可能是由于外感风寒暑湿,或是饮食不节,又或是劳倦过度,起居失宜等原因,导致人体正气虚弱,给了疟邪可乘之机。

一旦疟邪侵入人体,它便潜伏在半表半里之间,游走于营卫之间。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当发病时,正邪交争,导致寒热往来。人与阴争则寒,出与阳争则热,这种寒热的交替,正是疟疾的典型表现。而当正邪相离,疟邪暂时潜伏,不与营卫相争,则寒热休止,给患者带来短暂的安宁。

疟邪在体内的深浅,也决定了病情的轻重和发作的时间。邪在阳分,病情尚浅,发作日早;而邪陷阴分,病情则深,发作日迟。因此,疟疾有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的不同。这种发作的周期性,也是疟疾独特的表现之一。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久疟不愈,反复发作,会耗伤气血,导致气血瘀滞。这些瘀滞的气血,结于胁下,形成痞块,这就是所谓的“疟母”。疟母的形成,标志着病情已经深入脏腑,治疗起来更加棘手。因此,对于疟疾的治疗,必须及早干预,防止病情恶化,形成疟母。


〔辨证论治〕 

疟疾症状表现为寒热交替,时而出汗,时而止息,其发作和休止均有一定的规律。病初,患者会感到身体疲倦,毛孔收缩如栗,紧接着便是一阵寒战,肢体酸痛难耐。随后,体内外热度急剧上升,身体仿佛被炭火所炙烤,头痛欲裂,面色潮红,尤其是颧骨部位更是红得发紫。口渴难耐,急需饮水解渴。随后,汗水淋漓而下,热度逐渐消退,身体逐渐恢复凉爽。

对于伴有湿痰的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常伴有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胸闷不适,咳嗽等症状。若疟邪深入体内,内热炽盛,则可伴有高热不退,神昏嗜睡,甚至痉挛抽搐等症状。若长期疟疾不愈,发作与休止无规律可循,患者面色无华或萎黄,神疲乏力,形体日渐消瘦,胁下甚至形成痞块。舌象上,舌淡苔薄白或黄腻,偏热者舌质绛红,偏寒者舌质淡白。脉象上,多呈现弦脉,寒战时弦紧,发热时弦数,间歇时弦迟,久病则弦细。

在治疗上,我们采用体针疗法,以和解少阳、祛邪截疟为原则。取穴以督脉、手三阳经穴为主,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疟疾的目的。

治疗疟疾的处方体现了中医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的精髓。选取的穴位各有其独特的功效和适应症。大椎穴,作为督脉的重要穴位,能够振奋人体的阳气,是截断疟疾发作的关键。后溪穴则属于手太阳经,擅长宣发太阳经气,有助于将病邪驱逐至体外。间使穴位于手厥阴经,是治疗疟疾的经验之穴,具有独特的疗效。液门穴为手少阳经的要穴,可以调和少阳经气,对于疟疾引起的寒热往来有良效。曲池穴属于手阳明经,擅长清泻阳明,可以迅速退去炽热,使身体回归平和。

针对不同的症状,还需加减穴位以增强治疗效果。疟疾发作时,加刺十宣穴以泄热;若伴有湿痰,需加肺俞、丰隆穴以祛湿化痰;若发生痉厥,则需加内关、人中穴以镇静解痉;对于久疟不愈的患者,需加脾俞、胃俞、足三里穴以补益后天之本;若有痞块,则需加章门、痞根穴以消瘀除痞。

在治疗方法上,新病和偏热者宜采用泻法,并可结合放血疗法,以迅速驱邪外出;而久病和偏寒者则需采用补法,并在针后加以艾灸,以温补阳气,散寒止痛。针灸的最佳时机为疟疾发作前1~2小时,此时针灸效果最佳。

此外,耳针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选取下屏尖、脑、屏间、肝、脾等穴位,于发作前1~2小时进行针刺,采用较强刺激,留针1小时,连续针刺三天,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目的。

综上所述,治疗疟疾的处方涵盖了中医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的精髓,通过选取适当的穴位和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疟疾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例案〕 在古时候,陈下有一位病患,他患有疟疾,已有两年之久,病情始终不见好转。他之前只服用过温热的药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体逐渐衰弱,形销骨立。家人见状,只好请我来为他诊治。

当我见到这位病患时,看到他形容枯槁,心中也不禁暗自担忧。我深知疟疾之顽固,且病患的身体已经十分虚弱,因此我也不敢轻易使用寒凉的药物。我深知,治疗之道,需遵循古人之智慧。

于是,我取来《内经·刺疟论》,仔细研读。书中写道:“诸症不已,刺十指间出血。”我深感此言有理。在病患疟疾发作之际,我果断地为他刺破十指,让其出血。血止之后,病患的寒热症状竟然立刻消失。

周围的人都惊叹于这神奇的效果,他们纷纷称颂我的医术高超。然而,我心中却明白,这并非我个人的功劳,而是古人智慧的体现。我只是遵循了《内经》的教导,运用了刺血疗法,才使得病患得以康复。

此事传开后,人们更加敬仰中医的博大精深。他们纷纷前来求医问药,希望能从中医的智慧中找到健康的秘诀。而我也深感责任重大,决心继续钻研医术,为更多的病患带来希望与康复。


李xx,一位年仅32岁的女性,近日向医生详细描述了她的病情。她表示,在过去的三天里,每天下午都会先出现寒战,随后便是高热和剧烈的头痛。同时,她还感到胸闷、恶心并呕吐出痰涎。当黄昏降临,汗水从她的额头滑落,热度才逐渐退去。她的口中总是感到干燥而粘稠,尽管她对热饮有着强烈的渴望,但每次的饮量却并不多。此外,她的大便也显得稀薄。

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发现她的舌苔白腻,脉象滑数。进一步的血液涂片检查,更是找到了疟原虫,这是疟疾的确凿证据。面对这一病症,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通阳截疟,帮助患者迅速恢复健康。

在治疗策略上,医生选择了针灸疗法,并选取了大椎、间使、后溪、足三里、脾俞等穴位进行治疗。每次治疗都在患者发作前的两小时进行,留针30分钟,期间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确保针效的充分发挥。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李xx每天都需要接受一次治疗。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次针灸治疗,李xx的疟疾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其他不适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为了巩固疗效,她继续接受了两次针灸治疗。五天后,当她再次接受血液涂片检查时,已经找不到疟原虫的身影,这标志着她的疟疾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治愈。
疟疾,这一古老的疾病,以其独特的寒热交替症状,困扰着古人。在治疗时,中医的针灸之术被广泛应用。针对不同的疟疾症状,取穴之道亦有所不同。若疟疾先发寒后发热,医者便取公孙、后溪、曲池、劳宫等穴位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而疟疾先发热后发寒,则需取公孙、曲池、百劳、绝骨等穴位,旨在清热解毒,舒筋活络。

在施针时,医者需细心观察,询问病人病痛的首发之处,以此决定先刺何穴。若病人先感头痛,甚至痛势剧烈,医者便需先刺其头上及两额、两眉间之穴位,如头之上星、百会,额之悬颅,眉间之攒竹等,通过放血以减轻病痛。若病人先觉项背疼痛,医者则需选取风池、风府、大杼、神道等穴位进行针刺。若腰痛难忍,医者则需在郄中穴处刺出血来,以舒缓腰脊之痛。若手臂疼痛,则需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之穴位。而足胫酸痛,则需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以达到调和气血,舒筋止痛的目的。

针灸之道,需医者心细如发,手稳如石。每一个穴位,每一次施针,都需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灵活变通,方能发挥出针灸的最大疗效。而病人也需信任医者,配合治疗,方能早日康复。这便是中医针灸之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其千百年来能够传承至今的原因。
针刺治疗疟疾,这一古老而神奇的疗法,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们选择了128名疟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精心挑选了大椎、间使、陶道、合谷、后溪、内关、疟门等多个穴位,以期通过精准的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疟疾的效果。

治疗方法上,我们选择在患者疟疾发作前的2~3小时进行针刺,以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在这期间,我们每隔5~10分钟进行一次行针,或是持续进行20分钟的提插捻转后,再留针30分钟。对于体弱及针刺敏感的患者,我们则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1~2小时,每隔3~5分钟进行一次行针。

经过精心治疗,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次针刺治疗即有64例患者治愈,二次治愈43例,三次治愈15例。这一显著的治疗效果,不仅证明了针刺治疗疟疾的有效性,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一疗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刺治愈的病例中,有个别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这提示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我们也发现,留针时捻转得气针感持久的患者,其疗效往往更为显著。这一发现为我们今后提高针刺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疟疾发作前的2~3小时进行针刺治疗,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这进一步证实了针刺治疗疟疾的时效性,也为我们在临床上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提供了重要参考。

总之,针刺治疗疟疾的临床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一疗法的作用机理和最佳治疗方案,以期为广大疟疾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