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经络穴位治疗郁证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病因病机】

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其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基本病理因素为气、血、火、痰、食、湿。

【辨证要点】

1.辨受病脏腑 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但病变影响的脏腑有所侧重,应依据临床症状,结合六郁,辨明受病脏腑。一般来说,气郁、血郁、火郁主要与肝有关;食郁、湿郁、痰郁主要与脾有关;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辨证候虚实 实证病程较短,表现为精神抑郁、胸胁胀痛、咽中梗塞、时欲太息、脉弦或滑。虚证则病已久延,症见精神不振、心神不宁、虚烦不寐、悲忧善哭。病程较长的患者,亦有虚实互见的情况。正气不足,或表现为气血不足,或表现为阴精亏虚,同时又伴有气滞、血瘀、痰结、火郁等病变,则成为虚实夹杂之证。

【治疗】

1.治则

调神疏肝,理气解郁。以督脉及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

2.治疗方法

(1)刮痧:以振奋阳气、疏肝解郁为主,沿督脉、手厥阴经及足厥阴经,自上而下进行刮拭,力量适中,以皮肤潮红为度。对于皮肤表浅的腧穴,可用刮痧板点按,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肌肉较丰厚处腧穴可重刮。

(2)艾灸:心脾两虚者,心俞、脾俞可加灸施治。

(3)耳穴:取心、枕、皮质下、肝、内分泌、神门。每次选3~5穴,王不留行籽压丸。

(4)拔罐:沿督脉、手厥阴经及足厥阴经排罐,每周2次,每次20分钟。

(5)家庭常用按揉腧穴:①主穴:印堂、百会、风府、内关、神门、太冲。②配穴:肝气郁结加期门、肝俞;气郁化火加膻中、行间;痰气郁结加膻中、丰隆;心神失养加水沟、心俞;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阴虚加心俞、太溪。较重的郁证加水沟、中冲;失眠较重加四神聪、安眠。③操作:每穴按揉3~5分钟,肌肉丰处腧穴可适当增加2分钟,以按压有酸胀感为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