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阴阳五行论治
在宇宙初开之际,阴阳尚未分明,一切都笼罩在一片混沌之中。然而,这种混沌之气内含着阴阳的元素,由此产生了清浊的分化。清轻之气自然上升,而浊重之气则沉降,这是大自然的本性和规律。清气上升,形成了阳,浊气下降,化为了阴。阳与阴分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位置,于是,宇宙中的两仪就此形成。在清浊之间,存在着一个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中气。中气是阴阳升降的枢纽,也是土的本质。它像是一个巧妙的枢轴,使得清气得以左旋上升,进而化为火,而浊气则右转下降,最终转化为水。火的属性是热,而水的属性则是寒。在阴阳的升降变化中,木和金也应运而生。当阳气半升未全升之时,我们称之为木。木之气温暖,随着阳气不断上升,温暖逐渐积聚,最终化为火热。
相反,当阴气半降未全降之时,我们称之为金。金之气清凉,随着阴气不断下降,清凉逐渐积聚,最终化为寒冷。水、火、金、木,这四种元素,我们称之为四象。四象实际上是阴阳升降的另一种表达,而阴阳,又不过是中气浮沉变化的体现。分而言之,有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再进一步,不过是中气的变化罢了。四象如同一个巨大的轮子,不断地旋转,带动着一年四季的更迭。阳气在每年的前半段逐渐上升,而阴气则在后半段逐渐下降。阳气的半升阶段对应着春季,全升阶段则对应着夏季;而阴气的半降阶段对应着秋季,全降阶段则对应着冬季。春季和夏季,是木和火之气的盛行时期,因此气温逐渐升高,从温暖转为炎热。而秋季和冬季,则是金和水之气的统治时期,气温逐渐降低,从凉爽转为寒冷。土没有固定的位置,它在四季中轮流旺盛,每个季节占据十八天,而它真正发挥主宰作用的时候,则在每年的六月。土与四象相结合,便形成了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同时,木又能克土,土能克水,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是基于气的变化,而不是物质本身。一旦物质成形,就失去了生克的能力。天地之间的方位也影响着四象和五行的分布。北方寒冷,南方炎热,东方温暖,西方凉爽。阳气从东方升起,温暖逐渐积聚,形成春季;当阳气升至南方,炎热达到顶峰,便是夏季。而阴气从西方开始下降,凉爽逐渐扩散,形成秋季;当阴气降至北方,寒冷笼罩大地,便是冬季。春季的温暖催生夏季的炎热,夏季的炎热又催生秋季的凉爽,秋季的凉爽又催生冬季的寒冷,而冬季的寒冷又催生春季的温暖。这就是大自然的循环之道。
土作为四象之母,实际上生出了四象。虽然人们常说火生土,但实际上,土寄宫在六月的火令之后,此时湿气盛行,湿就是土气。实际上,水火交蒸才产生了湿气。在六月,火位于土之上,水位于土之下,火热与水寒相互逼迫,使得湿气得以产生。湿,就是水火之间的中气。土寄位于西南方,南方炎热而西方凉爽,因此说火生土,土生金。这就是五行相生的奥秘所在。
相克者,犹如自然界的巧妙安排,用以制约事物的过度发展。木性天生发散,然若以金气收敛之,则木之发散得以平衡,不至于过度。火性炽烈升腾,然若以水气伏之,则火之炎烈得以调和,不至于过盛。土性本濡湿,然若以木气疏通之,则土之湿润得以适中,不至于过湿。金性倾向于收敛,然若以火气温暖之,则金之收敛得以和谐,不至于过紧。水性滋润下降,然若以土气渗透之,则水之润泽得以平衡,不至于过润。此乃气化自然的玄妙之处,世间万物皆遵循此理。
人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自阴阳交合之际,便有了祖气。祖气,犹如人身之太极,为生命之源泉。当祖气初凝之时,其美恶、清浊、纯杂便已然分明。这些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后天的智慧、寿命、性格、命运等方方面面,正所谓“命秉于生初”。
在祖气之内,阴阳相互依存,而阴阳之间的平衡点,便是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主升发;中气右转则为戊土,主降敛。戊土对应胃,己土对应脾。己土上行,阴升阳化,左升为肝,上升为心;戊土下行,阳降阴化,右降为肺,下降为肾。如此,人之五行便与天地相应。
在这五行之中,各有阴阳之分。阴性之气化为五脏,阳性之气化为六腑。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肝为乙木,胆为甲木;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五行各具特色,而火又有君火与相火之分。脏中心主为相火之阴,腑中三焦为相火之阳。这便是人体五行之奥秘,与天地之道息息相通。
肝,如同宝藏,默默储存着血液,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而肺,则像一座高塔,凝聚着气息,使之升腾流转。这气息,其根源在于胃,那无尽的活力与生命力,皆由胃中汲取。血液,则源于脾,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如春雨润物,悄然滋养着生命。
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当午后的阳光斜照,阴气初生,这阴气逐渐沉降,经过三阴的转化,化为肺金。这肺金,乃是心火之清降,因此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如同秋天的风,带走了夏日的炎热。
而在夜半时分,阳气初生,三阳左升,化为肝木。肝木,是肾水之温升,因此肝血温暖而性生发,如同春天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肾水温暖,逐渐化为木气,这得益于脾土的左旋。因此,脾是生血之本,它默默地滋养着我们的生命。而心火清降,化为金气,这得益于胃土的右转。所以,胃是化气之原,它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着活力与生命力。
气,统于肺,它如同一位指挥家,宣布着脏腑经络的运行。在脏腑中,我们称之为气,而在经络中,则表现为卫气,守护着我们的身体。血,统于肝,它如同一条河流,滋养着我们的身体。在脏腑中,我们称之为血,而在经络中,则表现为营气,为我们的身体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营卫,即经络之气血,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肝血温升,化为心火,而肺气清降,化为肾水。水寒则六腑皆凝,火热则六腑皆发。然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就是生命的奥秘。水温则精盈,气清则神旺,这就是生命的活力。
神,发于心,而在肝时,神尚未旺盛,但已显现其阳魂。精,藏于肾,而在肺时,精尚未充盈,但已结其阴魄。魂与魄,是生命的阴阳两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素问》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这正是对生命之阴阳的最好诠释。
肝,如同生命的绿色之源,主宰着筋的活力与灵动,它的荣华显现在爪的坚韧与灵活上。心,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掌管着脉络的通畅,其荣华则通过面色红润来体现。脾,如同大地般滋养,负责肌肉的丰满与紧实,它的荣光在唇色的鲜艳中得以彰显。肺,如同天空的护卫,管理着皮肤的细腻与光泽,其荣华便展现在毛发的润泽上。肾,如同深邃的海洋,主宰着骨骼的坚固与轻盈,其荣光则在发丝的乌黑中得以显现。
人体之中,骨骼支撑起整个身体,筋腱连接着关节,脉络承载着生命的营卫,肌肉塑造着身体的形态,而皮肤则保护着内在的脏腑。皮毛的致密与润泽得益于肺气的充沛,肌肉的丰满与充实则源于脾气的旺盛。脉络的疏通与条达需要心气的推动,筋膜的滋荣与和畅则离不开肝气的滋养。而骨髓与骨骼的坚固与轻盈,更是肾气的盛衰所决定。
五脏之气各具特色,相互协调,共同维系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这些官窍不仅是神气之门户,更是人体与外界交流的桥梁。清阳之气上升,使得七窍空灵而敏锐;而浊阴之气上逆,则会导致五官窒塞而失灵。
人之少壮时,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故上虚而下实;而人之衰老时,清阳之气下陷而浊阴之气上逆,导致下虚而上实。七窍的空灵与五官的窒塞,正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反映。
肝木之色青翠,其臭带有臊味,其味酸涩,其声悠扬,其液为泪;心火之色赤红,其臭焦烈,其味苦涩,其声欢笑,其液为汗;脾土之色黄润,其臭芬芳,其味甘甜,其声歌唱,其液为涎;肺金之色洁白,其臭腥膻,其味辛辣,其声哭泣,其液为涕;肾水之色乌黑,其臭腐臭,其味咸涩,其声呻吟,其液为唾。
五脏与五色、五臭、五味、五声、五液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人体内部脏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肝主五色,五脏之色皆由肝气所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心主五臭,五脏之臭皆由心气所入,散发出各种不同的气味。脾主五味,五脏之味皆由脾气所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味道。肺主五声,五脏之声皆由肺气所入,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音。肾主五液,五脏之液皆由肾气所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体液。这些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构成了人体复杂而精妙的生理系统。
木,以其曲直之性,化生出酸味。火,因其炎上之质,化生出苦味。金,凭其从革之德,化生出辛味。水,因其润下之能,化生出咸味。而土,它爰稼穑,滋养万物,故化生出甘味。火的本质在于炎上,然而,当火过于上炎,便会产生苦味。水的本质在于润下,然而,当水过于下润,便会产生咸味。木的本质在于升发,其直则升,曲则不升,若木气郁而不升,便会化生出酸味。金的本质在于降敛,从则降,革则不降,若金气滞而不降,便会化生出辛味。
若能使坎离交姤,龙虎回环,那么火便能下炎而不苦,水上润而不咸,木直升而不酸,金从降而不辛。金木,它们是水火升降的媒介。木直则肾水随木而左升,金从则心火随金而右降。若木曲而不直,肾水便会下润;金革而不从,心火便会上炎。然而,调和水火,升降金木的关键,总在于土。土,它是水火金木的中气,左旋则化木火,右转则化金水,实乃四象的父母。
土气调和,不苦、不咸、不酸、不辛,因此味甘。若己土不升,水木便会下陷,化作酸咸;若戊土不降,火金便会上逆,化作苦辛。这是因为土主五味,四象的酸苦辛咸,都是土气中的郁积。四象之内,各含土气,土郁则传于四脏,化作各种味道。调和五脏的源头,便在于中宫之土。
肝的气机为风,其情绪表现为怒。心的气机为热,其情绪表现为喜。肺的气机为燥,其情绪表现为悲。肾的气机为寒,其情绪表现为恐。脾的气机为湿,其情绪表现为思。阳气上升而化火则为热,阴气下降而化水则为寒。离火为热,其性泄而不藏,若以燥金收敛之,则火能下交于坎水;坎水为寒,其性藏而不泄,若以风木鼓动之,则水能上交于离火。木生则火长,金收则水藏。当木气初生,未能茂盛生长时,便会郁勃而为怒;木气生长旺盛,神气畅达时,便会表现出喜的情绪。当金气半收,将至闭藏时,便会牢落而为悲;金气闭藏,志意幽深时,便会表现出恐的情绪。万物都喜欢上升而厌恶下降,上升为得位,下降为失位。得位则喜,未得则怒,失位则恐,将失则悲,这是自然的本性。其实,这些情绪的变化,都是土气回周而变化的表现。己土东升,则木火生长,神气畅达,表现出喜怒的情绪;戊土西降,则金水收藏,志意幽深,表现出悲恐的情绪。若土气运转失常,升降失职,喜怒不生,悲恐弗作,那么土气便会凝滞,而生出忧思的情绪。心的情绪表现为喜,因此它的声音为笑,笑声是气之升达而酣适的表现。肾的情绪表现为恐,因此它的声音为呻,呻声是气之沉陷而幽郁的表现。肝的情绪表现为怒,因此它的声音为呼,呼声是气方升而未达的表现。肺的情绪表现为悲,因此它的声音为哭,哭声是气方沉而将陷的表现。脾的情绪表现为忧,因此它的声音为歌,歌声是中气结郁,故长歌以泄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