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各种结节、肿瘤多发,中医临床如何治疗?
肿瘤,这一古老的疾病,自古以来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癥瘕”、“积聚”等病名的记载,其中便包含了肿瘤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元时期更是出现了“癌”字,对乳腺癌的初、中、晚期有了详尽的描绘。而到了明清时期,对乳腺癌、颈淋巴癌、食道癌、皮肤癌、阴茎癌等癌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积累了大量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其中许多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西医对肿瘤的认识同样源远流长。19世纪,德国的著名病理学家微尔啸选择了一幅巨大的卵巢肿瘤图像作为他的著作《细胞病理学》的封面,以此揭示了肿瘤细胞繁殖的恐怖之处。
然而,恶性肿瘤并不直接导致人体死亡。从肿瘤的特性来看,无论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都是细胞非正常增生的结果。良性肿瘤增生速度较慢,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外面有包膜包裹;而恶性肿瘤则增生迅速,细胞发生变异,无包膜包裹,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并转移到其他部位。当恶性肿瘤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时,会夺走人体正常细胞所需的营养,导致代谢紊乱,使患者变得消瘦、虚弱。肿瘤压迫神经会引起疼痛,损伤血管则会导致出血,若伤害到重要器官,则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或死亡。
然而,只要癌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它就不会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这为使用中药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使得带癌生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事实上,这样的病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因此,对于肿瘤的治疗,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西医在处理肿瘤方面,长久以来一直倚重于手术切除这一核心方法。对于恶性肿瘤,除了手术切除外,放疗和化疗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地杀灭周围的癌细胞,甚至全身的癌细胞。手术、放疗、化疗这三大疗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们依然是西医抗击癌症的主要武器,尤其在早期癌症的治疗中,其效果是显著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许多癌症在初期难以被察觉,尤其是在中国,很多患者一旦发现,病情往往已进入中晚期。虽然手术切除有时是必要的,但它也容易导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创伤。放疗和化疗同样伴随着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如烧心、呕吐、失眠、脱发、白血球下降和肝功能受损等。刚开始,患者可能还能勉强承受,但随着多次化疗的进行,机体的耐受力逐渐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最终可能导致全面崩溃,癌症复发或转移。
理论上讲,要想彻底杀灭全身的癌细胞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有一个癌细胞存活,它就有可能复制出无数个癌细胞,这也是癌症难以被彻底消灭的主要原因。多数西医目前仍坚持“除恶务尽”的治疗原则,难以接受“带癌生存”的观点。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癌症治疗的发展,使得癌症的治疗始终处于一种徘徊不前的状态。
从丰富的临床经验来看,虽然中草药在抗癌领域被众多研究者所探索,但客观地讲,就杀灭癌细胞的效力而言,目前尚未有任何中药或复方能够与西医的三大治疗手段相媲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医在抗癌道路上无所作为。相反,我认为中医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与西医相互补充,共同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在癌症治疗中,虽然方法先进,但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例如,放化疗虽然能够有效杀死癌细胞,但其毒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会出现免疫力下降、身体虚弱等问题。而中医则擅长从整体出发,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阴阳,增强身体免疫力,减轻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因此,我认为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中医和西医应当携手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手术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而在放化疗过程中,中医的介入可以有效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西医治疗结束后,中医则可以继续发挥优势,通过调理身体,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选择。通过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弥补西医的不足,我们可以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延长他们的寿命,甚至实现治愈的可能。这是我们作为医者的责任和追求,也是我们对患者的承诺和期望。
克服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化疗常常伴随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等不适,这些症状对于初次化疗的患者来说可能尤为明显,有时甚至持续数天。然而,中医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化疗期间,适时地使用二陈汤、香砂六君子汤等中药方剂,能够有效缓解这些不适症状。我个人更倾向于使用启膈散加减,它在缓解化疗副作用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
放疗虽然对癌症治疗有着重要作用,但它也容易灼伤阴液,导致胃阴、心阴、肺阴受伤,表现为口干、舌红、烧心、烦躁、失眠、汗多、干咳、大便干燥等症状。此时,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等中药方剂就能发挥巨大作用。我习惯使用三阴汤加减来处理这些放疗后的不适症状。同时,我也建议患者家属每天用马蹄、雪梨、绿豆、薏苡煮清汤代茶饮服,这种方法简单而有效,寓含着中医食疗的深意。
除了缓解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还关注提高患者的血象和免疫功能。许多古方如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都具有提升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选择提高免疫功能的方药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辨证施治。例如,对于阴虚的患者,我们可以使用琼玉膏合二至丸加减;对于气血虚的患者,则可以使用人参养荣汤加减。这些方药的应用,旨在恢复患者的阴阳气血平衡,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在缩小肿块、防止癌症扩散与复发方面,中医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缩癌消肿胶囊、蟾酥蜜药酒等方剂都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中医也强调“扶正祛邪”的综合治疗理念,旨在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从而达到抗击癌症的目的。
最后,对于癌性疼痛这一难题,中医也提供了一系列的外用和内服方剂。内服药方面,我们根据虚实分治的原则,对于实证患者使用青娥丸加减,对于气血大亏的患者则使用黄芪乳香散。外用方面,雄鸡止痛贴等方剂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疼痛,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缓解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