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法治面瘫
四步法治面瘫主要针对周围性面瘫而言。所谓四步法是4个治疗步骤,即一闭眼、二抬眉、三祛风、四正嘴。
四步法治面瘫是彭荣琛教授在其导师程莘农院士的指导下逐渐摸索出来的有效方法。刺法要点第一步 闭眼处方:由睛明、巨髎、颊车,加健侧的颧髎、合谷组成。其中,睛明是主穴。其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穴,近目内眦,居于上;而足太阳膀胱经乃人体之藩篱,护表固卫,不仅体现近治作用,而且具有解表功能。针刺睛明穴时,值得注意的是,针刺的深度一般为1.2寸左右,尤其是急性面瘫或顽固性面瘫针刺到位很重要,否则闭眼效果会大打折扣,但不能针刺到眼底部的视网膜上,手法不提插、不捻转、不留针、慢进漫出,严格操作规则,以免出现事故。一般情况下,睛明穴针刺3~5次左右,眼睛就可明显闭合,此时可换下一步治疗,假若患者畏针或医生针刺技术欠佳,可改取攒竹,但效果不如睛明穴,而且治疗时间可能延长。
配穴:巨髎、颊车属多气多血之手阳明经,既可主面部病变,又可补益气血,对正气的恢复有帮助。健侧取手太阳小肠经之颧髎,与主穴睛明手足表里相配,同气相求,亦可祛风散寒,其位居面部中间,又可缓解健侧面部肌肉的紧张,有利于患侧肌肉的恢复。如面瘫急性期要注重配合解表法,如在第一步可加大椎、风府或风池以祛风解表。第二步 抬眉处方:由阳白、瞳子髎、攒竹、颧髎、合谷,加健侧巨髎组成。其中,阳白是主穴。其属足少阳胆经,少阳经经气易动,故调动少阳经气,有利于面部经气的运行。阳白在眉毛正中的上方,“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其为最恰当的局部治疗穴,针刺时斜刺或针尖向下,到达眉毛附近,可行合谷刺将针尖向眉头或眉尾点刺,但手法要轻。配穴:瞳子髎是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协助主穴以加强胆经经气的调动作用,促进面部经气的畅通。针刺时,瞳子髎沿经脉循行方向针刺,促进经脉气血顺利流通;足太阳经之攒竹穴可聚集太阳经之阳气以去余邪。针刺时,攒竹针尖向下,针体贴着眉棱骨进针,忌太深,刺5分左右即可。两穴均处眼周,是眼部重要的局部穴,除了抬眉的作用之外,还可继续加强第一步闭眼的作用,有利于“闭眼”的恢复。健侧选用阳明经之巨髎,以补益气血,改善健侧面部肌肉的紧张。第三步 祛风处方:由风池、丝竹空、头维、大迎,加健侧颊车、合谷组成。其中,风池是主穴。其属足少阳胆经,既能散外风,又能散内风,祛邪以扶正。配穴:丝竹空是手少阳经的起始穴,调动面部经气的作用,居于眉梢,除了加强风池穴的作用外,还可强化第二步抬眉效果。针刺时沿经脉循行方向针刺,促进经脉气血顺利流通;头维、大迎是面部阳明经气血流通的关键穴,阳明主肌肉,有利于肌肉的恢复,大迎在阳明经气血分流之处,头维是阳明经气血布散至头部的终点穴,针刺时向头后部斜刺。健侧取颊车以配合患侧阳明经腧穴的作用,通过打通阳明经使健侧肌肉得到缓解。针刺到第三步时,面部肌肉已经有了较大恢复,此时眼裂可能会有所增大、眼睛可能会流泪,都属于较好的正常表现。第四步 正嘴处方:由人中、承浆、地仓、下关、合谷,加健侧大迎组成。其中,承浆和人中是主穴,可单独或联合使用。因承浆、人中分别位于口的上下部,具有近治作用,同时调动任脉和督脉,调整阴阳平衡,以纠正口。
配穴:地仓、下关均属阳明经脉,加强阳明经之经气通利,有助于口的恢复。地仓穴针刺时针尖向外,先与口裂平行方向向外刺入约2分,后针体针尖转向下,再斜刺入约2分,使嘴角部肌肉出现轻度扭转,因为此处肌肉很薄,不容易得气,扭转后能增强刺激量,有利于气机的到来。健侧的大迎专为配合患侧以沟通阳明经而设,缓解健侧面部肌肉的紧张。总之,根据病情变化,每一步针刺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5次,以避免耐针性的产生。验案举例万某,女,20岁,工人,南昌人,1986年诊治。夏日夜晚值班,因疲倦睡着,而电风扇未关闭,长时间吹其右侧面颊,第二天早上醒来同班工友发现口角向左侧斜,乃持镜自照,骇然大哭。在职工医院治疗10日未效,心情紧张难过,痛不欲生,家人劝导亦不能止。后经人介绍,求治于我。就诊时,患者满脸愁容。面瘫已13天,右侧面部瘫痪,嘴角明显向左侧斜;右眼裂约3mm,晚上睡眠时用手帕盖住眼睛以免灰尘掉入;鼓颌不能,但伸舌仅向左略斜,漏水,藏饭;右额纹消失。诊其苔薄白,脉弦细。女孩眉清目秀,芳姿之年,患此外疾,凄楚之情,外露无疑,故首先抚慰其心灵,并告知治疗坚持10日,此疾必愈,以增强其的信心。随即采取四步法治之,从第一步闭眼开始,加大椎、风池以泻法解表,大椎、风池酸麻针感明显,其他腧穴刺激量轻,进针即留针,无须施行补泻。患者针后告知此次治疗与以往大不同。果然治疗3天后,早起照镜子,发现眼裂消失,自然兴奋不已,从此深信不疑。依次抬眉、祛风、正嘴三步治疗,针刺10天,面瘫基本治愈。后又针灸5天以巩固效果,从此笑逐颜开,童心再现,其父母悬着的一颗心亦放回胸中。